繁体版 简体版
185TXT > 都市 > 大魏谋圣 > 第234章

陈远还没表示否定,曹操负着手,笑着摇头道:

“其实贩卖铁制农具,还是有利润的,但利润并不在幽州并州,而在我们中

原。”

“在我们中原?”曹昂疑惑了。

曹操仍然负手,点头道:

“因为我们中原的冶铁技术,比幽并之地强很多,铸造一把铁锄所耗的铁矿少

时间少,所以我们造铁农具,是有优势的,也是有利润的。”

“我们的治坊不会一直造武器,因为武器的需求量会有变小的时候。

“一旦有多余的铁,便会造一些铁农具,不过当然不是卖给这些农夫,是卖到那

些没有能力或者不愿建冶坊的豪强世家。

“但不论是刀兵,还是铁农具,这两个生意,都出不了豫州。”

“为何?”曹昂疑惑道。

“这便是我方才说的,铁器只能本地贩卖,因为税。”陈远道。

“其实不止是铁器,任何东西想卖到其他州郡,都要扣关税

“还是重复扣关税,铁器利润本就不高,从一郡贩卖至另一郡,有时候便要扣税

一成,从一州贩卖到另一州,有时候甚至要被扣关税五六成之多。

“盐这样的生意利润高,而且是必须品,不愁卖,扣点税也还能忍受。

“但铁这样的生意利润本就不太高,也并非完全不可替代,还要扣四五成关税

就很少有人愿意做跨境铁商。

“主公财力与人脉如此雄厚,都不愿将铁器卖到其他州郡,更论天下其他豪

强??

“自然也有愿意赚这笔钱的人,他们为了避开征税的关卡,会选择而走险上山

下海,但如此,又会遇到山贼海贼。

“所以愿而走险的,也是少数,卖得也贵。

“最后,还是导致农民们没有好的铁制农具可用。

“其实非但是铁农具,任何商品都一样,除了盐外,只要是从其他州郡贩卖过来

的,几乎都不是普通百姓能买得起的,他们甚至连想都不敢想。

“既如此,为何朝廷不取消关税?”诸葛亮发现了关税的可恶之处

“因为朝廷想不到更好的办法,征收商业税。”陈远道,“为了省事,便只能一刀

切。”

曹操点头,道:“是啊,这样的一刀切,方便了朝廷与地方,却是苦了天下百

姓。”

曹操家中有产业,这样一刀切,以关税的形式胡乱收商业税的办法,严重阻碍

了他曹家产业的蓬勃发展,实在是让他们曹氏集团苦不堪言。

“那师父是有什么好办法吗?”诸葛亮眼睛一亮,以为陈远今日带他们来此处上

课,便是要讲如何收这笔商业税

“就算有好的办法,我们也只能管住我们青州的郡县少收或不收商业税,还能管

整个天下?”陈远笑道,“商业税这节课要以后再谈,今天我要说的,不是商业,而

是农业。”

“农业?”曹昂然,道:“怪不得先生让我们来地。”

陈远与曹操带着曹昂、诸葛亮、王桑三人回到了龙。

“先说一个概念,”陈远道。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诸葛亮、曹昂、王粲三人面色皆是一喜,没有问话,而是熟练地拿起了纸笔

记录陈远所言。

陈远来到青州后,教了他们一个月的术算之法,今天还是第一次讲术算之外

东西。

在教他们术算之时,陈远还发明了一种新型“数字”。

这种数字很是好用,加减乘除一目了然。

配合陈远从“算筹”改进出来的“算盘”,使得最近青州编户齐民以及统计筹算的

工作量都大大降低,精准度则大大提高。

这种数字现在被称为“陈远数字”。

青州纸则是朝廷贡纸,非常出名,虽然贵了些,但曹操买了很多送给蔡和陈

玄,陈远又拿出来给曹昂他们,便于随身携带。

“什么是生产力?”诸葛亮很是好学,问道。

曹操本来在一旁处理文书,但此时听到陈远不再教术算,而是说了个新奇概

念,也好奇看了过来。

他想听听,陈远脑子里究竟都装了些什么。

“生产力,你们可以暂时理解为:就是生产粮食的能力。”陈远道

众人刷刷动笔记录,生产粮食的能力并不难理解。

“今天带你们去田间地头,分别体验了木、铁、牛耕。

“你们觉得,这三样生产工具,哪一样的生产力更强?”

“自然是牛耕!”王粲脱口而出。

三人今天都体会了一把,用木锄耕地究竟是有多累人,很容易就明白,木锄生

产粮食的能力自然很低。

而用铁锄牛耕,自然生产力高。

“那生产关系又是什么?”诸葛亮昂首再问。

曹昂虽然也有疑惑,但他早已经习惯了由爱提问的诸葛亮来提出问题,直接就

等诸葛亮出声。

“生产关系,由以下三个要素决定。”陈远缓缓道来。

“一、生产粮食的人口、土地、粮种、工具,都归谁所有。

“二、生产粮食的人,与拥有土地与耕作工具的人,二者之间处于什么地位。

“三、生产出来的粮食,最终由谁来负责分配。”

每说完一个概念,陈远便停顿一下,留给三人充足的记录与思(得王的)考时

间。

而曹操这时候也已经坐到了曹昂身边,全神贯注听了起来。

“按师父的意思:

“生产粮食的人口、土地、粮种与耕作工具归谁所有,最终是由生产粮食的能力

决定的?”诸葛亮有些疑惑。

曹昂与王桑二人同样疑惑不解。

曹操想了半响,似懂非懂。

他从现实情况出发,大概理解:生产粮食的能力若是低下,会导致人口、土

地、耕作工具的所有权发生变化。

陈远解释道:

“就我们今天看到的情况来看,生产粮食的人,由佃农与自耕农组成。

“所以于自耕农而言,劳动人口是他们自己,土地是他们的,而粮种与生产工

具,则未必是他们的。

“于农而言,他们是属于豪强地主的劳动人口,土地不是他们的,粮种与生产

工具也不是他们的。

“所以最终生产出来的粮食,于自耕农而言,具有部分分配权;于佃农而言,则

完全没有分配权。

“这就是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大小,会导致上述生产关系发生变化。”

众人再次奋笔疾书,记录下来。

“你们也知道,今日用木耕作的自耕农,他们的生产资料中的粮种,已经是从

豪强处借贷而来。

“借三石粮种,到收成的季节要还五石,是典型的高利贷。

“而已经到了要借粮种的时候了,他们必然也已经没粮吃饭,又要借高利贷。

如是三五年,或是遇到一次灾荒,他们便要卖田卖身,成为豪强地主的农。

“而那些用得起铁锄、牛耕的自耕农,则因为生产力较高,延缓了此种佃农生产

关系的退化。”

“用木锄的自耕农生产力的低下,则加速了农生产关系的退化认。”

“这是从微观角度来分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诸葛亮点头兴奋道:“还有宏观角度?!”

停止返回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没有了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