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85TXT > 历史 >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 第233章 纸张之贵

"这纸与咱们常见的纸就不大相同。"

崔朝捻过纸张的质地:"这种纸张薄容易扯破、表面略有些粗难沁墨,质地也不够韧偏脆,颜色也有些发黄......"

听他说起来,这纸仿佛处处都是缺点。

但姜沃却越听越欢喜,笑眯眯道:"但这些,都抵不过一个优点。"

两人相视一笑,心底同时浮现出一个最关键的词:便宜!

实惠才是硬道理啊。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总是颠扑不灭的道理。

自古来,世家豪族能垄断官位的重要原因,也在于知识的垄断。

当传播知识最基本的载体--纸,都是奢侈品的时候,就很难再谈普及知识这件事了。

而此时能代替纸用来写字的布帛之物,是可以直接当钱用的。

什么叫知识就是金钱?在此时,'知识(布帛、纸张)'就是实打实的金钱!

都省掉了中间的变现过程。

这三年来,姜沃已经走过了大唐许多地方,亲身经历了解过许多日用品,包括纸的价格。

自出长安,除了上州繁华之地,下州小县姜沃也到过不少。

不过,偏远州县的纸,若是当地没有专门产纸的铺面,纸张的价格不但不会随着当地平均收入降低,反而会物以稀为贵的更加高昂难得。

总之,据姜沃在大唐各州所见:哪怕质量最差的麻纸或是草浆纸,也要五十文百张,稍微好一点的纸都是三四文一张。

至于崔朝方才说的,他们常用的纸张--

姜沃把手里的报纸塞给崔朝,转身去取了桌上一份公文,把纸张对比来看。

"这是剡溪(浙江剡县)的剡藤纸。"大唐正式公文指定用纸。

姜沃把两张纸一起放在阳光下,明显就看出了不同。

剡藤纸也薄,但却又轻又韧又洁净有光泽,用的是一种特殊的剡溪古藤制作而成。

因这是公文专用纸,故而很是金贵,每年进京来贡举的学子,哪怕饿几天肚子,都要专门攒钱买这种纸。

毕竟唐朝还有行卷的作风,考子们考前还得将自己素日得意的诗、文,投与达官显贵前。

那能用寻常的破纸吗?必然不能。

用这种纸才显得正式。

而这种剡纸多少钱一张呢?到了每年举子进京,供不应求之时,有时候能炒到近一百文一张。

"一百文啊。"比现代直接用百元大钞来写字,还来的人心疼。

毕竟按照大唐的生活水平--崔朝原本给皇帝算过的,一位寻常百姓(还非田中刨食的贫农),而是京城附近州县的居民,一年到头衣食住行的花费,大略需要五贯(五千文),也就是

一个月五百文左右。

而家中小有余资,能培养孩子读书写字的门户,倒也不用怕咬牙供子孙读书会'人才两空'。哪怕孩子读书一辈子没什么名堂,什么功名也中不了,倒也不用担心饿死。

姜沃这一路走来,见到各个署衙里,都有雇佣的'抄书人',专门干抄写公文等活计的。姜沃了解过他们的生计,过得很是不错--

"为院书手,月钱两千,娶妻安居,不议他业。"

也就是说,两千文的月薪,就足够一个小小的家庭

安居乐业()?(),

过上小康生活了(这还是只有一人有收入的情况下)。

如此便知用来投行卷的纸()?(),

有时竟然能被炒到一百文一张()?(),

对普通人?+?+??()?(),

到底是多么昂贵而不可承受的重量了。

姜沃拿着手里的报纸:故而,不光是印刷术的改进,还必须搭配上纸张的成本下降,'报纸'才能够变成现实。否则也不用叫出版署了,直接叫'烧钱署'算了。

而她此时捻着手里的纸页,甚为欣慰。

还不必看内容,只看纸的质地就知道,曜初做的很不错。

**

同样的春末时分。

姜沃与崔朝正在登州港口的驿站,对着阳光看手中的纸张。

而长安城,紫宸宫内,曜初也正坐在帝后跟前,说起纸张之事。

她先将樱桃酪端给父皇母后,之后才自己取过一盏捧在手上。

并不是回禀公务的气氛,而是一家子闲话家常似的。

曜初开口道:"父皇、母后,这几年京中各衙署公文所必用的剡纸是越来越贵了。再这样下去不是常法。"

皇帝原本吃到一颗酸的樱桃,不太愉快地蹙眉,把手里的杯盏放下了。

然而听到女儿的话,皇帝又不由展颜笑了:"曜初,你近来莫不是见多了辛侍中?"

这种一开口就是"太贵"国库没钱"日子过不得了"的言辞,让皇帝顿时梦回辛茂将辛尚书掌户部那几年。

皇帝这话一出,曜初还好,如今常跟辛茂将打交道的媚娘,眼前忽然就浮现出辛尚书那张眉头恨不得打结的脸,他口中最常说的话就是:"天后啊,这开销未免也太大了......"天后,三思啊......"

媚娘没忍住当场笑出了声。

然后笑过后,媚娘又是一叹。

她眼前不由就浮现出另外一张面容--那几年,每回见了姜沃,辛尚书眼中就会迸发出金子一般的喜悦。

她如今,到了哪里呢?从海外之地回来了吗?

真令人悬心。

直到曜初再次开口,媚娘才回神。

"父皇猜的真准,此事还真是辛侍中提出来,官方向当地征买剡纸,当然不会如读书人买剡纸一般,有时候还需要支付'溢价'和'黄牛价'。

朝廷大量征买这种剡纸,只需要抹平当地署衙的成本就够了。

但问题就在于这里,剡纸的成本逐年变高,有些无法控制起来--毕竟从晋代起,剡纸就是"高档"朝堂"的代言,自然是追捧者众,每年消耗量巨大。然而剡纸的原材料,剡溪古藤,生长速度可是赶不上被砍伐的速度。

因而这些年古藤越来越少,剡纸的造价成本也就越来越高。

辛侍中虽然现在是门下省的宰相,但他对朝廷财政问题一向是最关心的。

他敏锐地发现了剡纸逐年昂贵的情况,尤其是今岁剡纸价格再创新高后,辛茂将曲指算一算京中各署衙每日要消耗的纸张数量......算完后就立刻心疼地捂住了胸口。

都等不到第二天,辛茂将立刻就往中书省去,与唯一的中书令王神玉商议,让他起草一道诏令,限制各署衙每日用剡纸的数

量。

这种只涉及办公用品的小事?()_[(.)]???。?。??()?(),

也不用天后专门批()?(),

辛茂将催促道:"你中书省起草()?(),

我门下省接着就批()?(),

明日就让各署衙执行!

可不能每日再用如此多剡纸了,哪里是过日子的常法?"

王神玉:......

作为一个生活质量极高,平时他自己写字作画,甚至都看不上朝廷所用的剡纸,会用更高档罗纹玉版纸的人,王神玉觉得--

这破班,是一天没法上了!不给批准退休,又不给合得来的同僚,还不给省心的下属,现在连公文纸都不准备给了?

于是他拒绝起草这道诏令,还难得学着陛下开始阴阳别人道:"辛相若要节省各署衙的开支,何必只限制用剡纸?干脆直接停用剡纸岂不更省钱?"

"这样吧,辛相,你一人发我们一个沙盘,我们都用树枝子在沙子上写字,然后端给天后看如何?"

辛侍中认真摇头道:"王相这话说的--沙盘还用朝廷发?你们自己从家中拿一个就是了。"

说着目光还在王神玉院中梭巡起来:"那盆花边上放着的瓷盘就不错。"

王神玉气的,当即起身拂袖而去。

他都走到门口了,才想起来,不对啊,这是他中书省,他能走到哪儿去?

于是憋着一口气转身回来:"老辛,你这法子不对,纸不是省出来的-一每日这么多正式公文要发布,更要存档留存多年,不用好纸是不行的。"

王神玉也不是不通庶务,不知人间烟火,算不出朝廷每日用纸就是很大的开销。

相反,他很清楚剡纸贵,且哪怕是他,平时起草公文,随手试墨也不会浪费到用剡纸玉版纸,都是用寻常麻纸。各署衙自然都是如此--但正式公文,还是要用质量好的纸来写录。

所谓'纸寿千年',那是指好纸。

王神玉出身太原王氏,家中自有许多藏书:同样是百年前的古籍,纸张的不同,保存下来的程度就完全不同。

所以写公文所需的质地上佳之好纸,是省不得的。他们现在还时常会回到太极宫,翻查贞观年间,甚至武德年间的各种公文。

正因用的是质地合格的纸,才能时隔几十年依旧不腐不坏。

不过......

王神玉忽然想起一件事:"你若是想在纸张上俭省,我给你指条明路。你去出版署寻安定公主,问问她有无能代替剡纸的公文纸。"

辛侍中起初还摇头呢:"不行,我见过出版署那所谓"报纸"的纸张,质地不行的。"

王神玉忍不住道:"别光盯着银钱,转一转弯吧老辛。"

"出版署只用那种纸张,必然是因为其造价最低,毕竟'报纸'要的就是一个量大,纸张的质地凑活着能印上油墨字能看清楚就行--但他们既然会造这种新纸,你怎么知道他们做不出别的适用于公文的纸张?"

"啊!"辛侍中如梦初醒。

"我这就去寻安定公主!"

走到门口,辛茂将忽然又停下道:"说起出版署......唉,王相与姜侯私交甚笃,可知姜侯何时回京?"

辛侍中真的颇为怀念姜侯在京中时,带给他的'银钱'安全感。

如果此时姜侯还在京中,这种剡纸

太贵的事儿()?(),

他一定会寻姜侯商量。从许多年前的倭国银矿()?(),

到混凝土路到玻璃.....让辛侍中心里认定()?(),

跟搞钱或者省钱有关的事儿?()_[(.)]????╬?╬?()?(),

姜侯肯定有法子。

而听辛茂将这么问,王神玉当场叹了好大一口气。

"我亦不知。姜侯自去岁出海后,飞表奏事也难传书信了。只有她到百济、新罗、倭国后,各有一封书信通过熊津都督府传回。"

她单线联系京中报了平安,但大海茫茫,再要联系她就难了。

王神玉直言不讳:"这朝堂之上,没人比我更盼着姜侯赶紧回京了。"

不然这日子没法过了!

他都独自在中书省撑了快三年了,三年,这就是整整一千个日日夜夜啊!

很多时候,王神玉都会想起两年多前--

他盼望着盼望着,终于,裴行俭从洪州回来了,还给他带了一份'报纸'和一本《滕王阁宴诗文集》做礼物。

他很喜欢这份礼物,更期待接下来裴行俭与他共事的悠闲生活。

就在王神玉以为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时候......裴行俭就做了尚书右仆射。

最惨的是,天后口述下诏,诏书还得他这个中书令来拟来盖印。

王神玉当时望着这道令他心中滴血的诏书,就在想:他这跟坊间话本中,亲手送自己心爱之人嫁给别的男人,有什么区别呢?

如果有的话,那就是他更痛苦,更煎熬。

毕竟话本故事中,无缘的两人一别就会再难相见。

而王神玉却日日常朝都能见到裴行俭,然后,看着裴行俭有条不紊回禀尚书省的公务,刘仁轨明显轻松好多--只看他把更多精力放在继续整饬兵部上就可知了。

王神玉看得郁闷极了:这,这本来都是他的人生啊!

故而,没有人比王神玉更盼着姜沃巡察结束回京。

毕竟,现在宰辅位置就只剩下一个空缺的,那她一旦回朝,一定会来中书省!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