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85TXT > 其他 > 疯狂的实验 > 第30章 冷热交替诱导,从单细胞到简单多体共生

自GAOBG第二届全球代表大会召开后,大家的工作热情再次高涨,全球各地都有GAOBG成员工作忙碌的身影。

转眼又到了夏季,今年的夏天十分独特,气温相较于往年要高得多!就目前全球气象局侦测的数据来看,今年夏季平均气温达到了惊人的16.5摄氏度,海平面大量融化,给沿海城市带来了灭顶之灾,不过在人类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各国政府早有对策,政府早就做好了边缘沿海危险城市居民的疏散和安顿工作,一切都在有序进行。

中国的气温也不例外,今年意外得高!就中央气象台最新数据,在中国中部以及中部以南大部分地区,白天平均气温最高达到了惊人的42摄氏度!严重影响到了社会的正常运行,人们没日没夜的在空调房里度过,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空调房寄生虫”!由于空调、冰箱等大规模制冷设备的利用,为全国带来了巨大的电量需求,为此,发电厂开始没日没夜地大量发电,但有时候还是供不应求!部分人家里常常发生短期断电,这也给家里带来了“灭顶之灾”!

由于电量的过分使用,各国发电厂为了谋取利益和供给巨大的电量需求,索性以环境为代价,巨大的发电量给地球环境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全球温室效应继续加剧,气候不断恶化,这可谓是恶性循环!科学技术的进步总是要以这个和那个为代价的,表面上看,技术的革新貌似不以这个为代价了,但它在背地里有以那个作为筹码,所以,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广泛使用是一把双刃剑,在这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早在上个世纪,化学与化工行业告诉发展的重要阶段,美国科学家和科普作家蕾切尔·卡森女士就在她的伟大著作《寂静的春天》里深刻批判了人们滥用农药和杀虫剂为地球生态文明带来的巨大严重后果,她通过列举大量的、无可争辩的事实,利用严谨的科学分析,结合相关专业知识,对农药和杀虫剂的滥用现象做出了深刻挖掘,她指出:农药和杀虫剂的广泛滥用,将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给地球生物带来难以想象的“灭顶之灾”,而且,这些危及最终会随着环境传播和食物链到达人类这里,最终的危害由整个人类共同买单!现如今,人类面临的更加重要的问题便是地球不可再生能源枯竭、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至于如何去应对和解决它们,则是需要人们的智慧和全人类的共同努力。

在经历了严寒,又到炎热的天气下,那些培养设备里的陨石生命体们也是经受了不少冷与热的交替折磨。其中,各国GAOBG组织分会纷纷报告称:极端天气造成部分陨石生命体死亡,但总有部分个体依然保持活跃状态。

最近,部分GAOBG组织分会指出,在他们那里发现,有些陨石生命体开始出现“连体”现象,这表明,它们已经进化出了一种特殊的“跟从”机制,但是,各国分会所上报的连体现象在细节上又有所不同。当然,在杜鹏伟的实验室里,也相继发现了了不少例连体跟从细胞体。

这其中,最典型就是“五从体”,即有五个细胞相互靠近并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这中间在中心靠边上有一个细胞体积明显要大于周边其它四个细胞,它毋庸置疑是“中心体”,而其它四个细胞则是“随从体”。无论有多少个“随从体”,“中心体”始终只有一个,而且“随从体”们总是追随“中心体”,它们的外表薄膜像是被粘在一起分不开了一样,组成它们的外表薄膜的齿合体因为某种不可预见的原因在局部相互联系在了一起,形成多条新的齿合体长链,这些长链相互盘旋缠绕,形成一个不规则的柱体,而且这些柱体大多中通外直,内部存在诸多空隙,这些空隙多是齿合体盘绕而形成的,它们像极了一种秘密通道。

看到这里,杜鹏伟突然想起了在地球上,他也曾经见过这种神奇的生命现象。还记得他上学那会儿,他就喜欢用显微镜到处乱看,几乎什么他都要放在自己显微镜的载玻片上,再用显微镜瞅一瞅,他还记得,曾经观察某种植物花和叶的时候,他无意中发现有些植物细胞之间总是有细小的管道相互连接着,这些不起眼的细小管道冲破了彼此的细胞壁,将本不应该相连的植物细胞膜连接在了一起。这些管道好像是通往彼此细胞里面的神秘通道,再后来,杜鹏伟在相关生物书籍上得知,他那时所看到的正是“植物的胞间连丝”:植物细胞壁中小的开口,相邻细胞的细胞膜伸入孔中,彼此相连,两个细胞的滑面形内质网也彼此相连,构成胞间连丝。在电子显微镜下见到的胞间连丝似乎是一个狭窄的、直径约30~60nm的圆柱形细胞质通道穿过相邻的细胞壁。胞间连丝中有连丝微管通过,它是由两个细胞的光面内质网衍生而来。胞间连丝不仅使相邻细胞的细胞质膜、细胞质、内质网交融在一起, 而且也是植物细胞间物质运输和传递刺激的重要渠道。

此时链接陨石生命体细胞们之间的齿合体通道正像他当年看到的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现象!此时此刻,杜鹏伟不由得感慨大千世界的精妙绝伦。这些齿合体通道不仅连接着“中心体”细胞和周边的“随从体”细胞,在不同的“随从体”细胞之间也出现一个甚至多个齿合体管道,它们像是一张错综复杂的大网,将多个陨石生命体细胞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杜鹏伟尝试给这些“多从体”喂食,他开始向培养设备中加入少量的微小细菌,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这些陨石生命体细胞的“多从体”会主动捕食自己的同类和这些微小细菌细胞。他们利用表膜上的齿合体结构,通过特殊的机制,先讲目标细胞表面扎出多个小孔,目标细胞内壁的细胞质会不断外漏,此时这些“多从体”就会愉快地吸食它们的猎物外漏的大量细胞质,同时,当猎物细胞质外泄露到一定程度时,猎物体积会明显缩小,当它们的体积缩小到一定程度时,这时“多从梯”的“中心体”就会张开一张血盆大口,即外表齿合体薄膜向内部迅速凹陷,将目标猎物细胞深深的包裹其中,然后外表膜折叠处重新靠近并合并,内凹的齿合体薄膜立即破裂,这样整个猎物细胞就完完全全被吞入自己的腹中,它们可以享受一顿巨大的美餐了!这一幕十分的像地球上单细胞生物的“胞吞”动作,但仔细观察又不完全相同。杜鹏伟对这一幕感到似曾相识。

被吞进去的猎物细胞会被内壁物质迅速分解,然后吸收,此时此刻,“中心体”会大方地将所得到的猎物通过齿合体通道输入给“随从体”,这样就实现了营养物质的分配,几个“随从体”和“中心体”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共生关系。

杜鹏伟想要了解有关这些新变异形成的共生体更多的秘密,于是他尝试给培养设备中的陨石生命体喂食更多人们常见的细菌。杜鹏伟从培养设备中取了足量装有陨石生命体的培养液,并将它们注入到一种特制的金属制敞口容器中,之所以要选择敞口,主要是因为实验室目前存活下来的陨石生命体变异后代基本上都实现了需氧型代谢机制,还有一部分属于兼性厌氧型的过渡阶段,之前那种完全厌氧的母体基本不复存在了,因此置于氧气流通性好的环境更有助于生物样本的健康生长。其次,杜鹏伟希望他的样本能够多与外界变化多端的环境进行互动,希望观察它们对环境所做出的特定改变来帮助研究陨石生命体的背后内在逻辑和机制。

杜鹏伟每隔二十分钟就会向金属容器里植入特定种类的细菌培养液,来给这些贪婪的家伙们提供美味的午餐,杜鹏伟潜意识里也希望生物样本能够变化的快一些,他需要获得更多数据和相关信息。

过了一天后,杜鹏伟在一觉醒来,准备向陨石生物样本培养液中注入第41针细菌培养液的时候,他发现不少陨石生命体细胞发生破裂,陨石生物们发生了罕见的规模性死亡。杜鹏伟非常惊讶,他对破裂死亡的陨石生命体细胞进行采样,收集了多处的细胞质做成样本,随后杜鹏伟飞快地跑到分析工作台上,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实验。

经过GAOBG组织成员的一番研究后,实验结果令杜鹏伟不敢相信,这些陨石生命体对地球上传统的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即DNA)存在先天性排斥现象,简单地说就是这些外来家伙们无法正常消化所猎食细菌体内的脱氧核糖核酸,他们的体内不含有地球上生物所具有的DNA酶,因此它们无法对地球生物的遗传物质进行分解和吸收。

这些陨石生命体虽然不可以分解和吸收脱氧核糖核酸,但却可以对它们进行最初步的加工。它们体内会分泌类似于人类细胞中存在的解旋酶一样的特殊物质,这种物质与DNA的脱氧核苷酸双螺旋结构结合,发生也定反应,迫使DNA的双螺旋结构打开,这样,一根完整的脱氧核糖核酸就被初步拆解成了两条松散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然后这些物质又与这些脱氧核苷酸长链发生作用,促使这些长链相互拥抱,盘曲在一起,形成一团乱麻,然后出于生命保护机制,它们将这些乱麻运往细胞一角准备排出,但是实验证据表明,DNA的成分会与组成陨石生命体的基本单位——齿合体发生作用,导致脱氧核苷酸长链团不能够被及时排出体外。陨石生命体不断捕食新的细菌,导致脱氧核苷酸长链团不断积累,当积累到相当的程度时,这些无法分解和排出的DNA组成碎片团就会严重阻碍陨石生命体的正常生命运作,最终导致陨石生命体的大批量死亡。

经过杜鹏伟和他的团队们初步抽样调查,他们发现活下来的陨石生命体体内基本都有一定的DNA碎片积累,但积累量则没有死亡个体那么多,还不至于造成生命危险,但是已经可以从显微镜看出,这些不必要的DNA碎片积累影响了这些陨石生命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它们的代谢出现明显衰退的趋势,最明显的是它们的繁殖周期被大大延长,基本不产生后代了!这也就意味着,它们数量不断下降,正在逐步面临灭绝!

杜鹏伟开始担忧实验室内剩下的活体样本的安危,他在思考如何让这些家伙们把体内的大块DNA碎片团给吐出来,不希望它们就这样白白“撑死”,那样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天,杜鹏伟召集了GAOBG组委会中国分会部分成员,举行日常工作会议,讨论问题的对策。杜鹏伟坐在椅子上,双手平摊在桌子边缘,仰头看向窗外发呆,他其实在思考该采取什么对策时,忽然,他的一位同事突然说:

“用交流电(注:交流电通常是指电流方向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由麦可·法拉第发现。交流电的波形通常指正弦式交流电,电波为正弦曲线。交流电因为升降压容易和比直流输电更有效率而被广泛运用于电力的传输)试试,用那种断触、高电压的正弦式交变电流频繁刺激陨石生命体培养液!说不定可行。”

杜鹏伟疑惑地看向说话的那个同事,他是前一段时间最新加入组织的成员,这个人很年轻,个子又高又瘦,他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读完了博士后回到国内某高校做助理研究员,从事分子生物学相关研究工作,经过长期观察,他学术思想活跃,人生志向崇高,后经过王怡的引荐,决心加入了GAOBG组织。

其它同事也都和杜鹏伟一样,疑惑地看向这位年轻人。其中某个同事问道:

“你为什么会想到用电流,还是这种特殊型的短电流脉冲?”

杜鹏伟很想抽一支烟,他拿起一包烟,正要打开时,突然想起在座的基本都不抽烟,于是动了动嘴角,合上了烟盒,转头看向这位同事说道:

“如果电流强度超出预料,在短时间内将那些家伙们大量电死了怎么办?我们无法承担这种损失。”

“现在实验室样本经过大规模死亡,活体已经不多,我们不能打着保护生物样本的名义去冒这种风险!”

会议桌子的四周,大家议论纷纷,不少人对这位年轻人的想法提出自己的意见,其中大多数都是反对态度。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