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85TXT > 其他 > 疯狂的实验 > 第3章 学术动员会(二)

虽然这是2082年,距离计算机的发明以及DNA(中文学名:脱氧核糖核酸)的双螺旋结构和运作机理的揭示已经过了一百多年,此时人类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飞跃,人工智能也已经进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科技的进步并未使人们摆脱疾病的困扰,人类和病菌的斗争还在继续进行着。

这天是晴天,学术动员会日期到了,学术动员会开幕之前,会场已经人满为患,热闹非凡。人们从各个方向涌向会场,熙熙攘攘,形成了一股热闹的氛围。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期待和认真的神情,他们急切地寻找着自己的座位,纷纷入座。

会场的布置庄重而严肃,主席台上铺着红色的桌布,摆放着鲜花和学术成果展示。墙上挂着巨幅的学术动员会海报,上面印着激励人心的口号和学术成就的展示。主席台的背景板上,一幅巨大的学术动员会标志引人注目,彰显出学术的重要性和庄严。

参会者们身着正式的服装,或是西装革履,或是端庄的连衣裙,展现出对学术的尊重和认真态度。他们或是教授、学者,或是研究生、本科生,都是学术界的中坚力量。他们或是在交谈,或是在翻阅资料,或是在认真思考,每个人都显得非常专注和投入。

会场内的气氛严肃而庄重,人们低声交流着,不时传来阵阵笑声和掌声。他们或是讨论学术问题,或是分享研究成果,或是交流学术经验,彼此之间的互动充满了学术的热情和动力。

随着开幕时间的临近,会场的气氛愈发紧张而庄重。主席台上,主持人开始进行最后的准备,调试音响设备,检查投影仪,确保一切准备就绪。参会者们纷纷安静下来,目光聚焦在主席台上,等待着学术动员会的正式开幕。

整个会场弥漫着一种庄重而严肃的氛围,人们期待着学术动员会的开幕,期待着学术的交流和学术的繁荣。他们相信,通过学术动员会的召开,高校的学术发展将迈上新的台阶,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现场来了不少学术工作者还有几位记者同志。老师早就坐满了,前三排是老师和领导座椅,这是会场的规矩。本科生也陆续入场,会场顿时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会场很大,约有4000个座椅,容下这些师生可谓绰绰有余。最后几位学术泰斗也陆续进场,主任带领诸位系部门领导与之握手,大会很快就要开始了!

主持人是系副主任马教授,他主要研究植物形状遗传学,诸位学术泰斗曾有过电子邮件交流。在他读完惊动人心的开幕词以后,大会就正式开始了。

“我们很荣幸邀请几位在各自学术领域都占有一席之地专家和国际知名学者参加本次宣讲交流会。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第一位学者,潘教授给大家分享科研成果,潘教授本科阶段曾经在山东大学就读于生物医学,连续荣获两届校长奖学金和一届国家奖学金,后又在清华大学生物系读研,获得硕士学位后又被录取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生物遗传学博士学位,并在美国做过三年博士后工作,回国后,现任于分子生物学研究所。他主要攻坚领域是用分子毒物定向破坏病毒表面的蛋白质受体,有望用于癌细胞的分子水平治疗上,现已在小范围地做临床实验”,马教授用充满激情的语调说。

于是潘教授在大家的注视之下,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向讲台,会场安静且有秩序。

“诸位领导、老师,以及在场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会场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我们都知道,病毒一般是由蛋白质外壳包裹着内部核酸、当然有的可能含有特定的功能酶的简单结构,我可以说它是地球上迄今为止人类发现最简单的生物类别。但有些学者也反对病毒生物说,认为病毒不属于生物的范畴,因为病毒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将它那蛋白质外衣包裹的核苷酸链——编码着病毒的所有遗传信息的‘文件’注入宿主细胞,之后转录和翻译全在宿主细胞内部进行,蛋白质外壳最终丢弃,病毒全无自主生存的能力!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认为病毒是否属于生物都有道理。”

潘教授看向众人,停顿了几秒钟后又继续说到:“科学研究发现,病毒入侵生物体细胞的方式主要是其表面的蛋白质受体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定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是的宿主细胞表面发生规律性的变化,从而使得病毒能够将核酸注入,亦或是整个病毒得以完全进入目标宿主细胞。然后,悲剧就开始了,病毒的核酸在宿主细胞内作为转录或者翻译的模板,它抢夺着宿主细胞内的资源来为自己制造更多复制体,从而彻底将宿主细胞吞噬!我们偶然间发现,一些特定的化学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精确地打击该病毒表面的功能蛋白,是蛋白质的空间构想崩塌,从而彻底失去生物活性。这样以来,病毒将受到极大限度地抑制,难以进入目标宿主细胞。我们在尝试制定特殊化学药剂,希望它能被应用于临床,成为人类战胜某些病毒性疾病的利器!”

会场一位学生起身,打断了老师的报告,说到:“很抱歉,潘教授,打断了您的演讲。我是李教授的一名博士生,我的研究领域是基因药理学。我想请问您几个问题,就是你们是如何保证特定化学药物对病毒外壳的特异性攻击,同时极大地抑制其对宿主细胞的攻击的?一旦研制出药物,那么它的副作用是否难以预估?谢谢”

潘教授示意学生坐下,面向众人说:“是个不错的问题!我们团队也有考虑到化学药物的杀伤性问题,但我们尝试借助外力手段来极大减少药物对宿主细胞的破坏。我们团队先提取病毒样本,通过化学方法分析检验得到其表面蛋白组成,然后我们列举了一系列可能具有不错药效的化学物质。我们选择在适合生物生存的外界温度下,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并有或无地施加以外界电磁场,来微小地约束极性的化学分子的取向和运动,从而是的化学药物与病毒外壳特定蛋白反应十分剧烈,也就是从侧面地大为削弱了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物质的反应速率,这就巧妙地达到了理想的结果。现在我们已经在小白鼠实验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已经开始临床试验,目前尚未发现明显副作用,未来可能会有副作用,但理论上副作用不会太大,人体机能完全可以适应。”

“我们团队的研究成果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我们都知道,肿瘤细胞也是因为部分基因发生突变,造成的结果就是其无限恶性增值和表面分子发生变化。我们可能识别这种变化,找到其潜在的规律性,通过分子毒物单方面对其进行打击,使其表面结果遭到破坏,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值和进一步扩张……”

各位专家学者都就自己专攻领域发表了一系列见解和研究成果,大会进行的十分顺利,同学们听得也格外入神。很快,一个上午就过去了,报告会也接近尾声。下午还有专家学者座谈会,不过,这当然就与学生们无关了。

随着基因的更加深入的揭示和技术的突破,此时此刻,世界各地都在进行着基因工程和病理学方面的研究,人类貌似看到了战胜HIV、癌症等传统典型疾病的曙光,科研成果遍地开花,在前沿技术的各个领域内都出现了鲜绿的能呀,它们在不断吸收着养分茁壮成长。学术界风起云涌,波涛不绝。

人类社会也在暗流涌动,似乎要经历一场巨大的变革一样!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