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85TXT > 古代言情 > 布衣皇后:花倾天下 > 第四十七章 再审南巡刺客案

第四十七章再审南巡刺客案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天气渐渐的暖和了起来。

这阵子刘旺才的心情好极了,因为他的三个孙子又要开学了。去年,大孙子文才,二孙子文秀,三孙子文书,在乌镇文苑学堂结束了十个月的学业,刘旺才让三儿子驾着马车亲自去接三个孙子回家。

为了让自己家的马车更能符合三个在文苑学堂求学的孙子的身份,刘旺才将自家的平板马车加上了棚子。

刘家的三个在文苑学堂求学的孙子,除了大孙子刘文才成绩差了一点,二孙子和三孙子,都是得到了文苑学堂的奖书,这让刘旺才更加的坚定了刘家一定要供养出个官的决心。

按照文苑学堂的贯例,在此求学的学子,读满了三期课程之后,也就是三年,过考合格了,文苑学堂就会为他们出具盖了红印的文书,执此文书,当可前往府衙报考秀才。而没有学堂出具的文书的话,这样的文书是要花银子买的。

据文苑学堂里的教导先生说,在文苑学堂取得了三年过考文书,至少也能考取秀才,自文苑学堂里走出去的学子们,也有不少的人考取了举人……

刘旺才终于看到了刘氏家族未来的希望!

如果说三个孙子三年后都能够从文苑学堂过了考,那么,刘氏家族就会一下子多了三个秀才。

为了能够让这三个孙子专心读书,刘旺才可是什么都不让他们干的,回家两个月里,可以在家里玩,他也会带着他们去赶大集,说是要让孙子们多见识见识世面。

但是,无论刘旺才想着如何让孙子们怎么见世面,桃花庄这边也没啥子真正的世面好见,无非就是逢大集的时候见的人多些罢了。

京城,皇宫。

皇帝下了早朝之后前往了御书房,一些自皇朝各地官员们上奏的折子,都是由当值太监送往御书房中,待得皇帝批阅了之后,再由当值太监送往各司管衙门设在皇宫里的办事部。

皇帝走进了御书房,有当值太监递上热布巾子为皇帝擦脸抹手,而后就是倒茶的倒茶研朱砂的各忙各的,当皇帝开始批阅奏章时,这些太监们就都退了出去,只留下了一个当值太监站在御案不远的地方听差。

最近皇帝的心情不爽,因为昨天皇后去了养心殿,名为向皇帝请安,实则是去告状的,告的当然就是曾经深得皇帝及皇太后宠爱的花贵妃,说她在向皇后请早安时脸上没有笑容,这分明是藐视皇后的威严。

皇帝并没有将皇后所说的话往心里去,花贵妃没有笑脸就没有吧,皇太后归天之后,花贵妃一病不起有半年之久,应该皇太后的离去对她打击极大。

皇帝对自己的正宫皇后不甚喜欢,所以,就算是皇后所告的状是对的,皇帝也不会按照她的想法去治谁的罪。

一份份的奏折批阅着,当皇帝当开了一个标有浙江、江苏总督的奏折时,他的眼睛就盯在了奏折上:已故苏杭城道台吴维道女婿,实为侍御史刘全的长子刘孝祺,在军中任副将一职,原本随军驻扎在京城外兵营,后携妻儿入赘吴道台家后,其军职就调往了浙江苏杭城外兵营。虽然现今并无迹象表明,刘孝祺是否参与了南巡刺客案,但是吴维道的死因成迷,几名忤作都无法查明其真正死因。

看着这份由两江总督亲笔写的奏折,皇帝放下了手中的御笔,单手撑在桌上托腮沉思起来:吴维道、刘孝祺、刘全、花贵妃?

吴维道死了,刘孝祺、刘全、花贵妃,他们三人是否与南巡刺客案有关?

花贵妃拼死护驾身受重伤,那道从身体右侧后背一直划到了前胸,伤口深可见骨,当时流的血染红了半边身子。后来随行太医为花贵妃清理伤口时,皇帝亲眼所见,据太医说,花妃之所以昏迷过去了,并非是因失血过多,而是伤了她的刀上有毒。虽然那刀上的毒被涌出的鲜血冲淡了许多,但是依旧还有余毒存在伤口附近。

花妃护驾受伤和伤口,是皇帝亲眼所见,这一点做不了假。当时花妃将皇帝抓住后用大力将皇帝扔向了后面紧跟着的皇宫侍卫们,这才被刺客手中的刀刺中划伤,如果按照花妃会武功上来看,她要是不舍命护驾的话,刺客伤到的可就是皇帝了。

如果说当时花妃有心与刺客们合谋加害于皇帝的话,那么,皇帝当为有死无生!

正是因为皇帝感恩于花妃的冒死相救,皇帝将她册封为贵妃。

“来人!将苏杭城道台吴维道、侍御史刘全、花贵妃的所有一切,都速速报来!此折子速转两江总督丁崇桢……”

一张大网在悄悄的撒开,皇帝决定亲督此案!

无论什么人,都不能与皇权相提并论,至高无上的皇权,就必须容不得半点威胁!

皇帝南巡遇刺案,是皇帝的一块心病,正是因为这次有惊无险的遇刺案,皇帝不再离开京城,他可不会相信什么再次的逢凶化吉的屁话,人死了就是死了,就算是条真龙也不可能死而复生。

正是因为如此,皇帝对南巡刺客案当是如哽在喉的很不舒服,在皇帝看来,南巡遇刺案的发生地是在苏杭城外的大运河码头,那么,其线索当是以江浙一带为主。

现在,两江总督丁崇桢上折子说,苏杭城的道台死因成迷,而且,这个吴维道早不死晚不死,偏偏就在皇帝的御乘的龙船就要进入浙江一带时,他却突然的就暴亡了。如果说吴维道是得了急病而死,这还能够解释的通,可是派去开棺验尸的两名忤作,却查不出他究竟死于何病。

事出有异必为妖!

查不出死因来,那就是横死!

横死的解释当有多种,其一,就是被人刻意的加害于死;其二,当是自己寻死。

只是令皇帝想不通的是,为何连平时跟尸体打交道的忤作们,也查不出吴维道的死因呢?

如此这般的一推断,皇帝就明白了两江总督丁崇桢的用意了,也就是说,丁崇桢怀疑苏杭城道台吴维道的女婿刘孝祺,暗中参与了南巡刺客案!

皇帝的道道密旨颁下,由两江总督丁崇桢主办,吏部督察协办,一张铺天盖地的大网撒了出去,江苏、浙江与京城两处三地的各级刑司官员们,南下的南下,北上的北上的忙了起来。

并赐与了丁崇桢尚方宝剑一把,可令他先斩后奏!

侍御史刘全,因为正是重开皇帝南巡刺客案要调查的人之一,所以由官面上往来的公文,他是无法看到的。

正常渠道过来的公文无法看到,但是侍御史刘全的手下有不少的探子,象刑部这样的地方,稍有风吹草动必有大案发生。

就在皇帝南巡刺客案重新调查的半个多月之后,侍御史刘全就得到了,就在他还没反应过来时,有刑部的官员上了门。

因为侍御史官阶为从二品,这在整个皇朝的官员中,已经是一派大员了,刑部派出的是一名右侍郎,正三品,前往刘府对刘全宣布暂解公职,以配合查案,一并查抄了刘全书房中的所有公文及与其他官员们的往来信件。至此,侍御史刘全一家,被限制离开刘府,刑部有官差和京城防卫司的士兵们把守住了刘府的进出大门小门。

而刘全这才意识到自己真的有了麻烦,不过呢,皇帝南巡刺客案跟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他们想查,就查去吧,到了最后,自己还是侍御史,恐怕那些查办过自己的人就不会有好日子过了,以后有的是时间慢慢的整治他们。

两江总督丁崇桢接到了八百里加急的圣旨,令其主理“南巡刺客案”,吏部右侍郎李文来协办,以期查明刺客案中所有涉案之人。

这样的圣旨当由皇帝亲笔御办的案子,丁崇桢为官以来,还是头一次听说过,他深知皇帝对于南巡之时遇刺案极为重视。

话又说回来了,在皇帝南巡之时,丁崇桢为浙江巡抚,而皇帝遇刺案,又是发生在他的管辖之内,如果说此案不了了之的话,那么做为皇朝的重臣,丁崇桢难辞其咎。

皇帝遇刺客时,如果丁崇桢稍微的反应的慢了一些,他也不会受伤,更不会碰巧阻缓了其中一名刺客,而被刺客手中的短刃所伤的话,今天的丁崇桢恐怕早就被皇帝罢了官回家种地去了。

正是因为当时丁崇桢的一个下意识的举动,不仅仅是让他保住了官职,皇帝对他的行为大加赞赏,让他连升两级任上了浙江、江苏两江总督,皇恩浩荡,臣当以死效忠!

其实,丁崇桢的心里很明白,吴维道的死,恐怕的确与“皇帝南巡刺客案”有关,也许吴维道系被人谋害,也许他深知罪孽深重自裁了。但是,无论如何,吴维道的女婿刘孝祺和其亲家侍御史刘全,应该不会涉案的。

按照丁崇桢的本心呢,他是不想将侍御史刘全和他的儿子刘孝祺拉进“皇帝南巡遇刺案”,只是多年前,刘全还为绣衣御史之时参过丁崇桢一本,说丁崇桢任人唯亲,起用了学识浅薄之人云云,有违公正廉洁的为官之道。

虽说此事已经过去多年,而皇帝并没有因此降了丁崇桢的职,还将丁崇桢外放去了有富庶之称的浙江任巡抚。但是,心里的那个扣,却一直解不开。现在终于有了报当年一本之仇的机会了,丁崇桢如何能够放弃,虽然他知道刘全有一个女儿被皇帝册封为贵妃,最终刘全也不会有什么事,只是这样做了,丁崇桢的心里就解了气,并非刘全跟他的儿子真的就会涉案。

当年你不让老子好过,老子也不让你现在好过!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