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85TXT > 军事 > 锦衣长歌 > 《西行记》_第538章 国本未定

常歌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担忧:“圣上本来就是多疑、嗜杀的性子。三大案杀的人不下七八万。这几年,幸好有太子劝导他施行仁政。从洪武十八年的郭桓案算起,朝廷已经有整整六、七年没有再掀起大狱了。如今太子薨了,圣上定然伤心欲绝。人在伤心欲绝的时候,最容易做下糊涂事。朝廷里恐怕又要有一场腥风血雨!我让咱儿子、儿媳留在凤阳带孩子,就是因为这一层。”

宋盼儿道:“是啊!太子死了,圣上再想杀人的时候谁还能劝住他?”

常歌凝视着宋盼儿:“还有一件更要命的事。太子驾崩,国本未定。圣上是立皇子做储君呢?还是立皇孙做储君呢?国本之争,一定会让一大批官员人头落地!圣上赐给我的龙鳞匕还在咱家供着呢。要做杀人的事,圣上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恐怕到时候我这个京城里的闲散官又会变成常屠夫!”

乾清宫。

洪武帝两眼呆滞的看着礼部报上来的太子大丧礼仪规制。儿子已经死了七日,他依旧没能接受这个事实。

洪武帝将礼部的奏折撕了个粉碎,自言道:“标儿才三十七啊!他怎么会死呢!阎罗王就算勾魂挟魄,也应该来找我这个六十五岁的老家伙啊!”

洪武帝生平只完全信任两个人。一个是妻子马皇后,一个是长子朱标。如今两个人都已经离他而去。他感到了彻骨的孤独与无助。

你们都走了,今后朕还能信任谁呢?

就在此时,朱允炆走了进来:“孙儿拜见皇祖父。”

洪武帝道:“允炆,赶紧起来。不是赐了你御前免跪了么?到朕身边来。”

朱允炆来到洪武帝身边。洪武帝情深意切的说:“允炆,你爹薨了。今后咱爷孙俩就要相依为命了。”

朱允炆道:“皇祖父。人有生老病死。逝者安息,生者奋发。您已经缀朝七日了。明日似乎应该恢复早朝,处置政务。父亲生前说过,朱家乃是皇族。朱家人应该时刻勤于政务,为天下百姓谋太平。”

洪武帝略感安危:“允炆,朕的好孙儿!你能这么说,你父亲在天有灵也会感到欣慰的。你明日跟朕一起上朝,殿前赐座听政。”

早朝时的殿前赐座听政是储君才能有的待遇。其实洪武帝对于选谁做储君,心中还没有打定主意。他面临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自然是让皇长孙朱允炆做储君。第二个选择则是从诸皇子中选一人做储君。他倾向于皇四子朱棣。

这时候,学士解缙进得殿中。他道:“启奏圣上,诸藩王纷纷上折,请求回京为太子奔丧。”

洪武帝眉头一皱,心中暗道:呵,就怕奔丧是假,跑回来抢储君之位才是真!好啊!朕倒要看看,你们哪个是真为标儿的死感到悲痛。哪个是利欲熏心想回来争国本!

洪武帝问:“诸藩王都上了折子请求回京么?”

解缙回答:“只有北平的燕王殿下没上折子。”

洪武帝微微点头:“拟旨,命诸藩王全部回京,参加太子的大丧。”

解缙道:“臣这就拟旨。另外还有一事,要请圣上示下。朝廷缀朝已有七日。明日是否照常上朝?”

洪武帝转头对朱允炆说:“允炆,刚才皇祖父答应你明日上朝。皇祖父要食言了。皇祖父这么做,自然是有原因的。”

朱允炆一头雾水。

洪武帝对解缙说:“明日依旧缀朝。各部堂官若有急务,可在下晌到谨身殿禀奏。”

诸王请求回京,唯有朱棣例外。这让洪武帝对朱棣另眼相看。

与此同时,北平,燕王府。

燕王朱棣身着孝服,跪在一方灵位前。灵位上大书“大明懿文太子正位”。朱棣自言:“大哥,您说话不算数!说好了您以后要做汉文帝、汉景帝一样的仁君,我做您的肱骨之臣。您怎么说走就走了。”

朱标的死让朱棣悲痛欲绝。他的悲痛绝不是装出来的,而是发自内心的。

这时,道衍和尚走了进来。

朱棣道:“大师,您为何要拦着我上回京奔丧的折子?我想见大哥最后一面。”

道衍和尚微微摇头:“燕王殿下,此时哪位皇子上折请求回京,在圣上眼里都是在觊觎储君之位!为大业着想,您应该留在北平。不仅如此,我还替您拟好了一份奏折。”

说完道衍从袖中掏出一封奏折,递给朱棣。这封奏折的内容是:储君陨落,国逢大变。应更加小心提防外族入寇。朱棣请求夺情,在北平为大明看好北大门。

朱棣道:“这又是为什么?”

道衍答道:“大明需要一位大公无私的储君!回京奔丧,尽兄弟之情是私。为国戍边是公!”

朱棣怒道:“道衍,你大胆!按你的意思,我在觊觎储君之位?我从未想过取代大哥!”

道衍念了声佛:“阿弥陀佛。出家人不打诳语。为天下计,储君只能是您!圣上已经六十五岁了。说句大不敬的话,龙御归天恐怕只在十年之内。大明的诸皇子,呵,您的那些兄弟您应该是了解的。个个都是贪图安逸享乐,胸无治国谋略的庸才!先太子留下的四位太孙又年轻。只有您成为储君,日后成为九五之尊,才能够保天下太平。如果您不想让大明跟隋朝一样二世而亡,就应该争取成为储君。”

朱棣听了道衍的话沉默良久。

道衍又道:“我知道您与太子兄弟情深。先太子这些年勤于政务,追求的是大明的长治久安!您若能成为储君,我想先太子在天有灵也会感到欣慰。”

朱棣将奏折递还给道衍,不置可否的说:“我的印玺在书房。你一会儿用了玺,把这封奏折寄往京城吧。”

道衍摇头:“不成,这道奏折一定要燕王殿下亲自誊写!且字迹一定不能太工整!工整的字迹体现不出您的悲痛之情。”

朱棣对道衍向来是言听计从。这一次依旧没有例外。他字迹潦草的誊写了一遍奏折,用了印玺之后命八百里加急送往应天。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