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85TXT > 都市 > 国医:一个人顶起华夏医术 > 第871章

多数人依旧无动于衷,无论老头怎么形容,相比于心梗致死的后果,区区出血,确实是小事。

“出血确实是小事,但血管损伤不是小事。”

这句话出口,不少人心中微动,开始从手腕的桡动脉联想到了心脏的冠状动脉。

有那么点意思了,心梗、介入,说到底不就是围着血管转嘛。

再狭窄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就是术中血管损伤,导致了机体应激反应嘛。

约翰老头说这话,什么意思?

“王老师说过,凡是跟着他学习的医生,做介入时,都要保证不对血管造成额外损伤。”

“怎么样算额外损伤?王老师制定的标准:在血管损伤这个角度,如果没有血管迂曲畸形,必须接近于‘做完介入等于没做过’。”

“什么?”

“怎么可能!”

好些人忍不住叫出声来,其他人也怀疑地看着约翰。

好一个“做完介入等于没做过”,这简直是呓语,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谵妄!

血管多么脆弱啊,尤其血管内壁,也许神制造人类时,根本没有想到这里会遭遇外物侵入,所以基本上没有防御,属于轻轻一碰就损伤的程度。

现在要把金属导丝、支架,还有导管放进去,从手腕一直放到心脏,然后你告诉我等于没放过?

“如果存在血管迂曲畸形,必须保证不直刺血管内壁,损伤程度不能高于通常情况——也即没有血管迂曲畸形的情况下,普通医生做介入的损伤程度。”

场内诡异地安静下来。

不直刺血管内壁好理解,正常条件下血管笔直,虽然导管、导丝碰到血管内壁难以避免,但只要不是新手,导管头都不会直刺血管内壁,而是循着血管前行。

如果有严重的迂曲畸形那就不一样了,这时普通医生想的是如何通过迂曲段,至于损伤、直刺血管壁,那是在所难免,只要不刺破血管就行了。

但可恨之处就在这里。

谁愿意被人冠以普通医生的头衔,用来衬托对方的强大?

若非说这话的是老约翰,早有人跳起来骂他了。

“王老师还告诉我,z国有个词汇,叫见微知著。”

老头解释了一下这个词,接着说道:“由介入第一步的桡动脉穿刺,就可以反映整个介入的水平。”

“靠嘴巴说没有意义,现在,让林医生用她的操作来证明。”

他在解说的时候,林思涵已经完成了固定、消毒、铺巾等等准备工作,开始做局部麻醉。

“大家请注意,一般情况下,都强调要注入足量麻药,形成皮丘,以保证麻醉效果。”

“所以我们注入麻药时通常随心所欲、宁多不少——但皮丘会影响手感,会影响穿刺,也就会增大血管损伤。”

“另外,局麻药一般是利多卡因,此药用量过大的话,会引起血管痉挛,痉挛又会影响置管,导致不必要的损伤。”

“为了精准控制用量,王老师发明了后撤式连续注药法,能达成效果好、用量少的目标。”

画面上,林思涵先注入微量利多卡因,以减轻注射针头造成的疼痛,一路接近桡动脉后,针头后撤,在此过程中,才加大麻药用量——但是针头没有任何停顿。

这跟现行方法完全相反——针头进皮后先来个皮丘,然后进针少许,停下后再次注药。

如果按照王磊的起名方式,这叫做前进式断续注药法。

其剂量大的原因一目了然:注射工具是针筒,静态断续推注的话,无论如何小心,每次都必然推出较大量药物。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