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85TXT > 都市 > 花开终有时 > 第四十九章 仙境

答非所问,许正扬马上意识到江海宁意有所指,无非是刚才围绕着‘兴奋’一词所进行的讨论。

“好好,不过我可没有考你脑筋急转弯,我的本意就是人多的意思。”许正扬适可而止地不再提刚才的事,匆忙为自己辩解。

“其实登泰山看日出的还有好多外国友人,他们为中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所吸引,慕泰山大名而来。”江海宁言归正传。

在登上的途中,他们遇到了一些组团旅游的外国人。而在旁边,就有一个外国旅行团,一个女导游正在用流利的英语小声地解说着日观峰的历史故事。

“清代姚鼐的《登泰山记》应该是历朝历代记录游历泰山文章中最为著名的一篇。这个我们在初二的时候学过的吧。”江海宁问许正扬。

“应该是初二上学期。”许正扬答道。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许正扬背诵了《登泰山记》的第一段。

“嗯,好记性!还有,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梅饶臣的《登泰山观日峰》听说过吗”江海宁向许正扬发问道。

“还真没有,说来听听。”

“晨登日观峰,海水黄金熔。浴出车轮光,随天行无踪。正视刺我目,攒集如剑锋。照耀万物兴,磨灭万物凶。草木既无命,必闻石间松。当时一避雨,安得大夫封。人而苟不遇,抱简诵六龙。”江海宁随口念来。

“梅饶臣的这首诗虽不及姚鼐的《登泰山记》朗朗上口,但做为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一首描写泰山日观峰的五言律诗,历来为文人墨客所传颂。”

“泰山做为五岳之首,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了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江山永固,每逢登基,必来此进行仪式隆重的封禅大典。而历史名人们为了表达远大的政治抱负,也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名言佳句廖述胸怀。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泰山文化饱含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人文天下’的思想意识。姚鼐的《登泰山记》全文用语洗练,条理清晰,有物有序,清新简洁,把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象和日出的壮观场面真实动人地描绘出来,再现了隆冬时节泰山的壮丽美景,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赞颂之情。梅饶臣的《登泰山观日峰》有序有议,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追求光明‘捧日擎天’的泰山精神。”江海宁很是中肯并详细地评析了有关泰山的两首重要的文学作品。

“我认为姚鼐的《登泰山记》流传更为广一些,大概是做为教学范文的原因吧。”许正扬真的很佩服江海宁,无论在哪一方面。

“快看呢,太阳就要出来啦!”人群中有些人在高声惊呼着。

极目远望,但见云海与起伏的山峦融为一体,似流水在那里飘忽游荡。很快,这种缥缈由近及远地影响到了那些山峰一样的云海,它们先是慢慢变矮,慢慢变得起伏不再柔和,终于在一段时间之后被慢慢拉平。

这个时候,雾般的云海如月色下平静的大海,只是没有波涛翻滚所产生的哗哗的波浪声。

身穿军大衣的游客们如同虔诚的教徒般在云海的岸边默默肃立。有些人举起了手中的照相机和录像机不停地拍摄着,以留下这宝贵的美景瞬间。

天色越来越亮,云海逐渐变得洁白,和它们投下的阴影形成越来越强烈的对比。天边帷幔的金边也越来越颜色生动,慢慢就变成了金黄色。山风仍然寂静无声地吹拂着,不过这次却已经带来了氤氲的雾气,黑烟一样从头顶越过,然后慢慢地遮住云海,启明星也为之黯淡。黑雾并没有散去,山风甚至和人们赌气般的从四面聚起了更多的雾气,速度极快的从人们的头顶和脚下,四面八方地来遮住日观峰。但是很快地,黑雾就逐渐散去,云海和帷幔又慢慢展现在眼前。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