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85TXT > 玄幻 > 穿越到远古时代,成了奴隶 > 第167章 春季大发展

少康根据华胥氏人所说,大概已经知道中原文明处于什么时代了。

至少这个时代还在黄帝之前,或者更早,也许在神农氏之前。

因为他打听过,华胥氏人还没有掌握种植农作物的方法。

华胥氏代表的是中原文明的一个缩影,从他们善于用火的情况来看,其社会发展状况大约是在燧人氏之后到神农氏之前这段前期。

即便如此,中原文明已经大大领先于周围的蛮夷部落了。

如果没有少康,整个山海部落的人甚至连钻木取火都不会。

华胥氏就是一个大宝藏,也许还藏着更多的秘密。

留下他们,对整个山海部落的发展是有推动作用的。

华胥氏部落首领殷太对少康的博闻也甚是惊奇。

在他们的交谈中,只见少康对华胥氏所说的新鲜事物毫不惊诧。谈吐之间,更像是见过大世面的智者。

殷太不论说到日常生活习惯还是天文气象,少康都未显出过分的好奇,只是镇定地倾听,不时间点头称赞。

殷太觉得此人要比中原部落的人聪明不知一倍,逐渐对少康产生敬佩之情。

少康为了试探华胥氏的虚实,每隔几日,便派人去华胥氏一趟。

有时候送去一些陶器等用具,有时候送去一些食物。

华胥氏殷太显然是见过陶器的,感谢之余,对陶器制作的精美程度赞不绝口。

原来中原人,早已会烧制简单的陶器了。只不过采用的是用木柴直接烧制,还没有发明出火窑来。

甚至他们会在烧制的陶器上绘制一些山川河流的图案,或者是鸟兽之类。

虽然他们没有还没有文字记录,但是图案的发明至少是一个重大进步。

冬去春来,转眼冰雪消融,万物复苏。

一日,少康去黄河边视察凌汛。

只见滚滚河水之中,巨大的冰凌如小山一般互相撞击,声如雷鸣。

黄河上游的冰凌不断地向下游淤积,很快就堵塞满了整个河道。水流被冰层阻挡,越积越高,终于冲破了堤岸,涛涛巨浪涌向平原,吞噬了大片土地,洪水肆意流淌,终于在一片低洼之地汇聚成了汪洋。

目睹此奇景,少康等众人震撼万分。

少康心想:“这黄河水决堤之势,比上次南山水淹赤族要强上百倍不止,幸而这些地方暂时没有人居住,否则有多少人也禁不住这样的洪水袭击。”

这片汪洋从黄河边直到泰山下,一望无际,直接隔绝了山海部落和中原地区的通路。

华胥氏众人望着茫茫河水,怅然若失。少康知道,他们这是因为回乡之路被断绝了。

回路既堵,华胥氏人别无他法,少康劝慰一番,叫他们安心在此扎根。其实少康心里想着尽快发展壮大山海部落人口数量,现在上天给他送人口来,他怎能不安心高兴,只是嘴上没有明说出来而已。

华胥氏得到少康的许诺,安心栖身在泰山南面的高地上,双方沟通交流日渐频繁,感情日胜一日。

进入春季,少康心中一直挂念的种植农作物迫在眉睫。

早先收集的粟谷数量不多,才几斤重,只够种植几亩地。就这,也挡不住少康对种植的热情。

他亲自领着人在村南平地上开垦农田。

他们用石器、铁器等工具,将平地上的荆棘拔除,清理掉发芽的野草,翻过泥土,挖出沟壑,农田的雏形就出来了。

等播种的时候,附近的水族居民都来观看,大家议论纷纷。

“他们挖泥土好多天,就是为了种植这小种子。“

”这么小的东西,种了又有什么用?”

“是啊,还不如多养几只猪呢。”

众人胡言乱语,除了疑惑就是指责。

少康闻言并不气馁,只是乐呵呵地朝众人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到时候你们就知道种植的好处了。”

有的人说:“这么小的籽,多少粒也填不饱肚子,还能有去挖野草省事吗?”

“挖野菜只是权宜之计,大家都来挖野菜,多少也不够啊。”少康笑道:“这样吧,我在这片农田边再开垦一片菜地,你们看看到底种菜方便还是挖野菜实惠。”

少康仍旧组建了耕种小队、养殖小队、狩猎小队,将冬天遭受的一切损失重新弥补。

春后不久,林吉按照约定,也搬到这里居住,两人早晚商量部落大事也更加方便。

后来就有各族的居民相继搬迁来,到了夏季,整个村子已经发展到了近百户人家。

少康没有想到这个不毛之地会这么快形成规模,半年时间几乎形成一座新城。

有一天,林吉找到少康说:“现在这里人口既多,甚至超过一个小部落了。各族人都呼这里是‘水族南’,名字实在不雅。是不是该起个好点的名字,彰显这里与众不同?”

少康沉思片刻,点头道:“你说得极是,我一开始也没注意这事,你这么说来,‘水族南’这名字还真是太俗。”

“嗯,这里怎么说也是部落联盟的中心,或者叫‘山海村’,大头领认为怎样?”

“山海村这名字不好。”少康心想,怎么着也得比村子高一级吧。

“我看不如叫上河城来得好听。”少康笑着说。

林吉不解,问道:“上河城?何为城?”

少康笑道:“城也和村意思差不多,都是人们聚集地。只不过城比村更显得宏伟一些。”

林吉大笑:“那就叫上河城,果然是与众不同。”

上河城的名字就在一天上午公布了。

少康命人在南北两地建了两道牌楼。牌楼上面刻有“上河城”三个字。

彼时,水族人识字的还是少数,为了让更多人认识字,少康在城里又建了一所学堂。请来水族的落花、流水二人专门教授众人认字。

考虑到众人看病的需要,又建了一个医馆,请来土族的武夫负责给人看病。

一次,少康和殷太去泰山寻找燧石。

在山南一侧,无意中发现一种金色的顽石。虽然和燧石样貌类似,但是敲击不出火花,质地柔软,沉重异常。

顽石摩擦之后,截面不仅光滑,还发出耀眼金光。

少康问殷太这是什么石头,凭殷太见多识广,也是摇头兴叹。

少康便带了几块回来叫逐水煅烧。

一烧不要紧,石头里竟然结晶出一种赤黄色质地的硬物来。

逐水问少康:“这是何物?”

少康把玩半晌,思索良久,才大笑道:“这是铜啊,我的好逐水,咱们要大发啦。”

少康这才肯定泰山之南有一座铜矿,而且储量丰富,少说足够整个山海部落开采数十年的。

铜矿的消息很快传开了,事不宜迟,少康又组建了一个采矿队,在泰山南建立了一个铜矿冶炼窑厂。

采矿队和炉窑的大部分人员是由火族和土族人组成的。靠山吃山,所以,这块肥肉首先要让这两个族群沾光。

窑厂出来的铜器,首先进入上河城入库,各族根据需要领取使用。

有了铜器,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迅速提升。各种石器工器具逐渐被淘汰,山海部落首先进入了铜器时代。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