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85TXT > 仙侠 > 一品奸商 > 第五十二章 顾家产业

六月初四,申时。

邓源捧着一个砂锅又敲响了归家的大门。

归庄来开门,笑道:“这两日我家的门都不必关了,以备兄长随时过来。”

邓源道:“那可使不得,关着门都有歹人惦记呢,哪能不关?”

归雨宁在院中说:“就算有个把歹人,昨夜不也被邓大侠擒住了么?”

昨夜归庄已经把崔廪生爬墙的事告诉了归雨宁,归昌世一大早便过去道谢,归雨宁也大方地给邓源送个了“大侠”称号。

邓源笑道:“先前我说陈伯功夫厉害得很,你还不信,现在知道我不吹牛了吧。”

归雨宁倒背着手,小碎步跳着过来:“信,哪有不信!你又送了什么过来?早上我便说了,我身子没那么娇贵,你不用这么蝎蝎螫螫。”

“这是林嫂的心意,”邓源将砂锅一举:“静心安神粥,取党参、红枣、麦冬、茯神加当年的珍珠米熬了两个时辰。我方才偷偷吃了一碗,香得眉毛都要掉了。你晚饭吃这个,肯定能睡个好觉。”

归雨宁故意气他:“昨夜若不是你敲门,我本也睡得挺好。”

邓源笑道:“这不是来赔罪了么?”

归庄以手掩面:“要不,我走?”

归雨宁道:“把砂锅接着再走。”

归庄接过砂锅,落荒而逃。

邓源轻车熟路走到葡萄架下坐着:“顾家要完了。”

归雨宁神色有些复杂:“这就是民心吧?顾老相国晚节不保,也怪不得别人。”

归雨宁从这两日的传闻中得知了顾家的处境,虽然不知道顾秉谦究竟与自己经历的那起劫案有没有关系,但以乡里对顾家素来的态度来看,这次一定会让顾家伤筋动骨。她自然不会同情顾家,但多少有些唏嘘。

而邓源则是从手机上得到确凿的信息,明日愤怒的昆山百姓机会将顾家砸个稀烂,而且这两天他再度搜索得知,顾秉谦又拿出四万两存银交给朝廷以换取息事宁人。这么看起来,老头儿没少存钱啊。

他此时提到顾家,便是想打听一下,在这个年代做官究竟有多大收益。

归雨宁坐在他对面,双手抱膝,回忆了一下,说:“那年顾老相国告老返乡,据说跟了四十辆马车。有家眷、行李,自然也有不少金银细软。乡里都说,少说也带回来十几万银子的家当。”

邓源对这个数字并没多少意外,又问:“顾家在昆山有多少田地?”

归雨宁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但还是认真想了想,答道:“大田主家的地,恐怕他自己都说不清楚。这里面有他自家的,也有百姓投献的,还有侵占的屯地,几万顷总是有的。”

邓源对“几万顷”没有概念,只知道那一定是非常多。对“投献”和“屯地”两个词儿比较陌生,又不好直接发问,便拐着弯说道:“百姓倒也奇怪,为何好好的田地投献给他家?”

归雨宁更加奇怪:“把地挂在他家名下,好免赋税啊。顾老相国罢官之后,投献的地要回去不少呢,要是在前几年,只会更多。”

邓源恍然。这种操作在后世很常见,称为挂靠。比如一些能耗高的产业挂靠在所谓新兴产业企业名下,为的就是避税。在学税法的时候老师没少讲,但这严格算起来是违法的。

而在古代,土地挂靠是再寻常不过的操作。因为有功名的人便可以免除一定的田赋,免税额度根据田主本人的品级而定,万历以来,现任京官一品免田一万亩,以下递减,八品免田两千七百亩;外官减半;未仕举人优免田一千二百亩;生员、监生八十亩。看起来还有个上限约束着,但实际上士绅们拿着鸡毛当令箭,加之地方上吏治败坏,政策执行力低下,久而久之,只有跟功名沾点边的人家,都理直气壮地不再缴纳分毫田税。

而百姓看出其中的便宜,也愿意把自家田地挂靠在大田主名下。譬如朝廷的田税是十成抽一,而田主只要你半成或者八分,你是不是也会抢着把田投献给大田主?

而江南地区自明初以来田税就重,一度收到了十成抽二,这样一来百姓更愿意投献了。

“那···军卫的屯地他也敢抢?”邓源壮着胆子问出第二个问题。

归雨宁笑着反问:“怎么,晋省没有这样的事?”

邓源遮掩道:“俺们老家穷,没有这样的大户人家,故而未曾见过。”

归雨宁又解释道:“军屯是太祖爷定下的规矩,但军户耕种一年,收成大多都上交了,除了口粮什么都剩不下。遇上灾年,连一家老小果腹都保证不了。时间久了,军户干脆连地加户籍都不要了,举家逃亡外地。如此一来,闲置的屯地越来越多,这些大佬官就又看到了生财之道,与卫所长官一勾连,就把军变成了民田。顾家在松江卫占了七千亩地,这是满县都知道的。”

邓源心中默算,根据他这三个多月的生活经验,明代一尺大约是32厘米,那么一亩地大约614平方米。七千亩就是大约430万平方米,可以折算成410个后世的标准操场。

这是个光想一想就脑袋迷糊的面积。

这还只是顾家田产的一部分。

怪不得顾家是昆山最大的田主。

可惜,很快这些产业就要被叶家吞下了···

咦,我为什么要觉得可惜?邓源从失神中走出来,笑道:“你们城里人真会玩。”

归雨宁戏谑道:“家财万贯的邓大少,也会被这点田产镇住了?”

邓源回忆着邓母曾经讲述过的内容,半真半假说:“小时候,我家里只有三亩地。而且只有旱田,没有水田,只能种麦子或者高粱,一年一熟。每年最难熬的是春三月,也就是我刚来昆山那会儿——若是头一年存粮不足,三月里青黄不接,便要挨饿。我十三四岁的时候,饭量开始大涨,我娘为了让我能吃饱,便经常自己摘嫩柳芽、榆树钱充饥。说实话,来了昆山,这样的日子是我前面十几年没想过的。”

最后一句是地地道道的大实话,他确实没想到过穿越这种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又想到现在再苏州城里独居的邓母,她独自一人抚养儿子长大,吃了那么多苦,如今刚有些盼头,亲儿子却死于非命,自己这个冒牌货倒是吃香的喝辣的,他对邓母愧疚之情又深了几分。自己的日子过得太舒坦了,居然三个多月都没去探望过老人家一次。不行,过两天一定要去瞧一瞧。

而归雨宁见他神色忽然黯淡,以为他想起自己的身世和幼年所受的苦,又伤感起来,不禁也有些感同身受,情不自禁握住了他的手,说道:“幸而如今算是好起来了。”

本站网站: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