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85TXT > 仙侠 > 一品奸商 > 第二十九章 父亲

未接受过社会毒打的邓源,虽然脑中设想过无数种可能,但全然没想到戚家军会以这样一种荒谬而惨烈的方式离开历史舞台。

戚家军成军以来最大的一次伤亡,对手是自己人,而且是名义上的上司。

邓源心里的震惊无以复加,结结巴巴地问道:“那···那后来,这事儿没人管?”

陈伯无力地笑笑:“倒是有御史上奏,陈述王保的恶行。可王保势力大,关系多,也不知怎么的,后来就认定我们因闹饷而策动兵变,王保处理‘兵变’有功,反而官升一级···”

邓源的心理防线再一次被击穿。

向自己人举起屠刀的人,就这样踩着同袍的尸骨走上高位···

一支南征北战保家卫国战功赫赫让外敌闻风丧胆的华夏劲旅,被扣上“兵变”的帽子,朝廷就这么稀里糊涂结了案。皇帝是聋子吗?内阁是瞎子吗?这样荒谬绝伦的罪名,他们也信?

但他们就是信了。

或者说,他们并不在意是否真的有兵变。

他们在意的是,戚家军背后是戚继光,戚继光背后的是张居正。

而自从万历十年张居正死后,朝野上下团结一心历时多年只做了一件大事——否定张居正的一切。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蓟州校场上一千七百多条冤死的忠魂,似乎无足轻重。

话说回来,作为北方本土势力的王保自然是对戚家军欲除之而后快;但作为朝中大佬的那些人,其实并不关心戚家军和王保谁死谁活谁去谁留。即便戚家军弄死了王保,只要这件事有助于消除张居正留下的政治影响,他们照样乐见其成。

在邓源的记忆中,朝鲜之役是后世明粉所鼓吹的“万历三大征”之一,用以说明大明王朝即便在走下坡路的时候,依然保持着想揍谁就揍谁的血性和实力。可又有几个人注意到,堂堂“三大征”的光辉伟岸之后,还有这么一出惨淡的余波?

这样的朝廷,无怪乎百官离心离德,百姓纷纷从“贼”。

晚归的蟋蟀吱吱鸣叫,几只萤火虫飞到邓源身边。

邓源失神地看着黑沉沉的夜,再开口时嗓子居然有些哑了:“后来呢?”

“后来?哪里还有后来?除了死在校场上的,戚家军剩余的人大都被遣散,还背上了乱兵的罪名。我那日正好在值哨,躲过一劫,但随后就被逐出军营,勒令回老家——嘿嘿,盼了好几年的饷银也发了,可惜只有二两银子。二两银子,让我从蓟州走到义乌!”

“那你是什么时候遇到我父亲的?”

“遇到大掌柜···是在十四年前。在那之前,我跟别人跑过马帮,跟过镖队——不怕您笑话,还混几年帮会。可就是不敢回乡。”

邓源明白。外出当兵的,也图个衣锦还乡。可他们呢?回乡之后家里人一问“你为什么回来”,他该怎么回答?

啊,我闹饷,被开除了?

若是否认闹饷,别人多半不信——官府有告示,说你们就是乱兵!

“前些年,戚大将军的侄子戚金将军又回去募兵了,还在到处找当年的老卒。嘿嘿,听说还是有不少人跟着去了。当年那些老兄弟,也有几个想不开的,人家上门说几句好话,就又屁颠屁颠出山了。岁数大了不能上战场玩命,便做个教习过过瘾。”陈伯又幽幽补了一句。

邓源苦笑。朝廷这嘴脸···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当年挥挥手将戚家军打散,而今国事日非,又在怀念当年那支忠勇之师。若真有当年活下来的老卒问他一句“蓟州那笔账,怎么算”,戚金该如何作答?

再次聚集在“戚”字军旗之下,也早已不是当年的戚家军了。

“听说又拉起一支三千多人的队伍。可惜的是,九年前打建奴,浑河一战,这点子人也打得精光。”陈伯疲惫地闭上了眼睛。

邓源消化了一下陈伯这句话。九年前,那就是天启元年。建奴,指的是东北的后金政权。浑河···浑河在沈阳城外。那么他说的应该是大明王朝丢掉沈阳的那一战。

明亡清兴六十年,大小恶战无数,死伤的汉家男儿也无数。相比之下,一支数千人的部队全军覆没似乎不是什么大事。但戚家军的最后一点血脉,就此彻底消亡了。

“遇到我父亲时,他在做什么?”邓源打起精神,试图帮陈伯转移一下注意力。

“那年大掌柜刚到苏州不久,还不是大掌柜——上一任掌柜即将告老,大掌柜正在接手。而我在苏州墨香书院做杂役。”

“什么书院?”邓源直觉那里并不是读书的地方。

陈伯勉强一笑:“墨香书院,是一家上档次的窑子——如今还在,哥儿你学业未成,还是不要去的好。”

邓源奇道:“你怎么还混到青楼里去了?”作为一名读书人,他必须将陈伯口中的“窑子”称呼为“青楼”。

“早些年,还能打打杀杀。后来年纪大了,打不动了,就得找个轻巧的活计。正好有个早年的雇主,原本是个大官儿,后来坏了事,女儿被卖到窑子,我便跟着过去做了跟班。后来那姑娘命好,被人赎了身。可人家姑爷不要我这个老东西,我便只能继续留在窑子里做杂役。再后来。你父亲请人来书院喝酒···”

邓源脸上露出一个男人都懂的表情。喝酒,喝什么酒?喝花酒呗。

其实也想象得到,那样一位身家丰厚、长袖善舞的大掌柜,业余生活必然多姿多彩。也许是和官府联络感情,也许是同行之间互通有无总之应酬是肯定少不了的。

陈伯继续道:“我给客人们送毛巾,大掌柜看出我身上有功夫,便向老鸨要了我,先是跟着商号走垛运货,又看了几年银仓。直到大掌柜买了玉山别院,我也确实腿脚不行了,便去玉山看房子。”

邓源的思路回到邓鼎城身上:“陈伯,你方才说,我父亲来了昆山?”

陈伯犹豫着说:“大掌柜有些事务要处理,但行程很紧,许是没顾上过来瞧瞧你。”

“你不必安慰我。”邓源一笑:“我倒不是有什么不满,只是好奇他来昆山做什么,随口一问。若是不方便说,就当我没问——你知道的,我还没见过自己的父亲呢。”

陈伯苦涩地看了邓源一眼:“造化弄人啊,大掌柜···多好的一个人,源哥儿,你很像他。”

邓源有些无语。一个贪财慕势、抛妻弃子的人,能好到什么地方?为什么先前的周升和现在的陈伯提到邓鼎城的时候都是一副小迷弟的形象?

他对邓鼎城有些好奇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