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85TXT > 历史 >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 第347章 日暮与新生

次日。

镇国公主府。

晋阳公主也提起了武承嗣——

其实原本对此人,她跟姜握的态度是一致的。

从华原回京中多了个跳梁小丑后,晋阳公主秉持着眼不见为净的心态,并不理会。

只是忙于带着医学院的师生,一起整理从华原带回来的医学典籍。

直到这两日,‘新鲜事儿’都是武承嗣搞出来的,真是不听也不行了。

先给曜初细致检查过,确定她进入孕晚期身体状态依旧很不错后,三人才在侧厅坐下来喝茶。

奉茶先奉客,曜初第一杯茶是给了晋阳姑姑。

晋阳公主接过,之后不由转头问姜握:“卢司马无事吧?”

而姜握此时也接过曜初递过来的茶盅:“无事。”

卢照邻在城门口就被人逮走,也是很莫名其妙了。

不过他并没没有慌张:只要上头没换皇帝,他就没什么可慌的,等大司徒的人来放他走就是。

唯一的担心,就是他那些孤本古籍了!

生恐被人盗窃或是不甚损毁。

好在,他在金吾卫的押房内,也就坐了半个时辰,就连人带物一起被接走。

而听晋阳公主问起卢照邻,姜握忽颇有感慨——

她想起了初见卢照邻。

当时一眼望过去,她便想起论语里那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然而一晃,是真真正正四十余载过去了。

人如天光,已入暮色。

而卢照邻昨日一见姜握,其实也有怔愣。

牢房昏暗,宰相所着的紫袍金带在昏暗中,倒是显得光泽愈亮。

卢照邻就见她进门后,还抬手揉了揉眼,大约是开关门时震下来的灰尘迷了眼。

等她放下手,卢照邻便见一张,与数年前分别时,并无甚区别的面容。

朝中许多人都说,大司徒师承两位仙师,从前还研究出过火药,那么必擅长炼丹保养之术。

而且朝臣们还学会了多重举证:还有证据就是,陛下也依旧不见暮态。

甚至还有人笃定,大司徒必是有什么不传秘药,亦或是道家延年益寿的修炼方术。

姜握自然也听过这些流言蜚语,心中为陛下不平:我是开挂,陛下那是天赋异禀,怎么好混为一谈。

人人都道大司徒颇擅岐黄方术,故而经年容采不变——然而在卢照邻心里,并不认同这些话。

经年未变?不,还是变了的。

他记得……

她从前,尤其是诗会上初见之时,其实有几分体弱之态。

以至于他最初请孙思邈孙神医回长安的时候,还请孙神医替姜太史丞诊脉,开个保养的方子。

然而等孙神医见到姜沃后,跟他传达的意思就是:她身体很好。

还是管好你自己的体弱多病吧!

当时就给卢照邻整迷惑了。之后他留意姜握的身体状况,则更多惊惑。

姜握并不知卢照邻所想,若知必要感慨,他的感觉实在敏锐,也完全没错。

毕竟两人初见的诗会上,正是系统在停摆更新中。她那时,连六脉调和的健康状态都没有。

后来,卢照邻每次见她,都不免琢磨。

然而在这日金吾卫昏暗的

牢狱中,卢照邻见她依旧双目熠熠如星,经年无改,忽然就释然,不再去想那些自少年时就让他困惑的,关于她的种种谜团了。

时至今日,自然是故友康健安好便够了。

何问缘由。

卢照邻离开金吾卫衙署的时候,依旧问起他的几车古籍孤本。

姜握宽慰其忧心道:“无人动过。()?()”

然后又问起卢照邻此番归神都住在哪里,是收拾卢家旧宅常住还是暂住官舍,也好直接把他这些心爱珍贵的书籍护送过去。

然而却见卢照邻摇头:“书还在就好,但不必送到我的住处,大司徒直接带走吧。?()?[(.)]??$?$??()?()”

他特意回了一趟长安,把卢氏中属于他的,他能够带走的书籍故典都带走了——

范阳卢氏,族中世代为官。

卢照邻道:“这些历代先人手记,就送与大司徒的历史学院和朝廷的史馆。()?()”

虽非正史,但当时在朝为官之人所记载的朝野佚闻,杂史笔记,自然也是一份无比珍贵的原始史料,可作为史官参照。

“至于那些珍本古籍,就也交给朝廷的集贤殿书院,以丰经籍传于后世。()?()”

姜握听完并代朝廷向他致谢后,才以友人的身份问道:“那你,要去哪里呢?”

把诸多身外之物安排过后,要如何?

卢照邻先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笑了笑道:“我此番回长安,还去长安城外的少陵原,卢氏族墓祭拜洒扫了一番。”

他想起此番自己是为什么被武承嗣抓起是‘息息相关’的宰相。

“大司徒想来也知道,如今崔卢郑王在朝为官者日少。”

统计学才是最直观的。

自一十七八年前吏部资考授官开始,这些年,姜握一直有在做统计表。

当然,后来教会了婉儿后,姜握就可以愉快把原始数据给婉儿,由弟子去做各种统计学报表。

不但崔卢郑王,包括关陇士族,如京兆韦氏、弘农杨氏,甚至出了‘一门朱紫’的河东裴氏,其世家内出任五品以上官的人数都呈下降趋势。

“不但如此,许多支房,家中人口逝故在两京后,都不再归于本乡,而是就在长安或是洛阳外安葬,形成了新的家族墓地。”

卢照邻深有感触:曾经还替他去向李仙师提过亲事的伯父,虽大半生在京中为官,但病逝后,还是归葬于范阳卢氏的墓地。

然而到了下一辈,比如他的同辈,甚至于有些英年早逝的同族晚辈,就都葬在了两京附近,甚至形成了家族墓地。

因他们中很多人父祖辈在两京做官,故而他们出生地就在两京,十来年甚至数十年不回一趟范阳祖籍也是有的。

而之所以久留京城,自然是有缘故的:因为要贡举,尤其是贡举后还要待在京中守选。

多年来潜移默化,世家便被‘中央化’了。

何为门阀士族,本就是当地的名门望族,比如他们卢氏,前面还有前缀:范阳卢氏。

然而现在,世家子弟却有许多是生于两京,最后葬于两京。

与故土的联系日渐稀薄。

那又是什么世家呢?与寻常朝臣渐无分

别。()?()

这些年,作为游离于朝堂之外的世家人,卢照邻反而看得更清楚——()?()

世家,已经走到了无可挽回的余晖。()?()

而当今圣神皇帝,又是开辟天地般,前所未有的女帝。

9本作者顾四木提醒您最全的《[大唐]武皇第一女官》尽在[],域名[(.)]9∞9%?%?9

()?()

那些守旧世家,还沉浸在辉煌旧梦中,实在是……

卢照邻摇了摇头。

与他也无关了。

“这些年我随着孙神医,早些年是治病,后来我身体好了许多,先生却日益老迈,我自不好远离先生而去。”

因此他虽然走遍了这天下十道的不少地方。

其实并不是以游览名胜古迹山川为主,而主要是跟着孙神医的步调,去些人口稠密的城镇。

“如今到了这个岁数,已无有长辈需奉养。”

“我便想着去云游各地。”

他已有安排,姜握自无旁话,只道:“那你离开洛阳时,我去送你。

**

镇国公主府,晋阳公主听姜握说过卢照邻无事后,也就放心。

转头又来嘱咐曜初——

“昨日竟然有洛阳城内许多市井之徒、轻薄恶少,为武承嗣请封,实在是不知所谓。”

不过陛下大怒,除了当场杖刑闹事之人,更以武承嗣有‘妄行作乱的谋逆之心’,令大理寺和刑部严审处置。

大理寺和刑部:……

陛下,您这都定下谋逆了,还有啥可审的哟。

晋阳公主虽不知武承嗣之事,圣神皇帝和镇国公主母女两人是有默契的,但她自明白,有了这个罪名,武承嗣自是无生还之礼。

同时,武氏宗亲也就废掉了:毕竟,与陛下血缘关系最近的两个武家侄子,俱已不存,其余武家人又算什么?

晋阳都猜的到,估计今岁祭祀,陛下会再彰洛水圣图,大祭天姓女武之庙。

这才是她的武氏!

如今若说公主想要做皇储,还有什么阻碍……

晋阳看向曜初,以及她明显的身孕。

“曜初,这孩子,总不会是随驸马的姓氏吧?”

晋阳公主问过,果见曜初摇头,自然而然道:“当然不会。”

她端着小小的茶盏道:“我也在等人提出这件事。”

天授一年。

七月中旬。

刑部与大理寺同审武承嗣一案后,很快按照律法得出了结论:谋逆当斩。

因恐有伤天和,故而历朝历代都是按照四时节气,‘凉风至,始行戮’。凡有犯死罪者,皆是秋后问斩。

圣神皇帝拿到这份奏表,却不甚满意。

秋后处斩——

算来,曜初的产期,基本就是秋后。

皇帝早预备了,一旦镇国公主诞下女儿,便大赦天下,哪怕罪在不赦的,也停一年秋决。

难道,还让武承嗣多活一年,亦或是为了他单独秋决。

皇帝蹙眉:真是,不管活着或者去死,他们都如蟑螂般,只会给人添乱。

圣神皇帝又不免想起年幼时,将她们赶出家门的异母兄长,到如今,如蜱虫般来回蹦跶,甚至妄图往自家宰相身上沾的武承嗣武三思。

果然,这一脉都只会让她糟心。

于是皇帝很快决定,既然秋决不方便,那便让他‘自觉’吧。

圣神皇帝召殿中省刑室的管事,令他们好生配几副药。

而武承嗣一案后,圣神皇帝立储之心已昭然若揭。

然,还是有官员想要努力一把,想说服皇帝立太子而非太女。

譬如礼部侍郎魏元礼便道:“若陛下立公主为皇太女,将来驸马又该如何安置称呼?岂非令天下怪甚?()?()”

“再有,公主之子女随驸马而姓,陛下岂非还是持国于外人。?()☉??╬?╬?()?()”

而很快,镇国公主府上唐驸马便上书请旨(虽不能上朝,但驸马都尉还是可以上奏表):公主子嗣自姓武,再无旁姓。

礼部哑然。

也是经过多年锤炼和煮青蛙,他们已经不会再说出什么‘不合旧例’的话来了——毕竟,如今朝上,还有什么符合旧例的事儿吗?

**

这一年中秋后,姜握于洛阳城外,为卢照邻送行。

路上,卢照邻还提起:“长安大明宫,吏部你当年的庭院中,那一株山茶愈发亭亭异秀。()?()”

只是,他语气略微惋惜:“时节不对,并非冬日,也就未见山茶花开,亦未能再见春雪覆山茶。()?()”

洛阳外无长安城的灞桥垂柳送别之地,姜握只是把故友送出了东城门。

作别之际,姜握心中有一种了然预感:此生,自是相会无期矣。

彼此相赠之言,唯余保重。

秋景明瑟。

姜握坐在车上,望出卷帘,见友人的马车远行而去。在她准备放下竹帘之时,忽的有一片落叶,从窗口掉落在她怀中。

她再次抬头时,因地势起伏,已经望不见卢照邻的马车了。

或许并不合适,但姜握此时就是想到了那一句——“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

而这一年深秋,镇国安定公主诞下女儿。

帝大悦,所赐佳宴、赏礼皆逾制——

其实这不是圣神皇帝第一个孙辈了,周王李显,殷王李旦,膝下都是有儿女的,还不只一个。

但镇国公主之女诞生之庆贺典仪,与从前诸孙辈皆不同。

若是朝臣们非要去对比来看,那规制倒是更符合从前太子嫡长子之诞辰礼。

而这一夜,圣神皇帝与姜握在灯下商议孩子的名字。

说是商议,皇帝只将笔递给她:“朕知道,你早在想这孩子的名字了。从前不肯说,今日总能告诉朕了。”

姜握接过笔,写下一字。

赪。

武赪。

圣神皇帝见到这个字,略加琢磨出处典故,便不由笑道:“给孩子起名,你竟也惦记着鱼吗?”

这当然是玩笑话。

《左传》与《说文》中都有记:赪,赤也。*

此字,为‘红色’之意。

而圣神皇帝方才那句‘惦记鱼’,其实是出自《诗经》:鲂鱼赪尾。再有,则是有传说鱼劳则尾赤。*

故而皇帝笑她给孩子起名,亦不忘鱼。

姜握望着这个字——

其实对她而言,此字来源于此时还未出生的诗人李贺的一句诗。

“谁揭赪玉盘,东方发红照。”*

赪玉盘,即为太阳之意。

赪赪,是她另一种思念和寄托。

倒是圣神皇帝因那句玩笑,忽而动意:“既如此,朕给赪儿想了个小名。”

“阿鲤。如何?”

姜握笑道:“好名字。”

一尾小小的红色鲤鱼,但终有一日,会越过龙门,化作飞龙。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