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85TXT > 历史 >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 第216章 先礼后兵

滕王这一番慷慨陈词后,并未见对面巡按使有丝毫动容。

她依旧端坐在对面,好似一尊玉像。

那掷地有声的一句'豺狼当道,安问狐狸'就渐渐消散在空中。

而滕王在路上练习了很多遍的愤慨神色,也渐渐有点保持不住。

滕王:?

你好歹要有点反应吧!

他来之前想过姜侯的各种应答,方才那一番陈词,也是想探一探姜侯的底细:这次她来,到底是朝廷要精准找他这个亲王的茬,还是没有什么具体目标,只要捞点功绩回去就行。

但他真没想到,姜侯对他的愤慨和委屈,毫无反应。

就像......就像他去酒肆听说书的时候,坐在台下看人说书的样子。她神色平和专注,滕王甚至都开始怀疑,诶?我是漏了什么没说完吗?

"姜侯?"滕王不得不出声提醒她。

姜沃安然开口:"滕王方才用此典故是在提点于我,做巡按使要不畏权贵,不忌惮对方身份,我都记下了。"

滕王:等等,好像哪里不太对。

他很快想起"豺狼当道,安问狐狸"这个来自《后汉书》的典故,讲的正好也是'巡按使'--汉安元年,朝廷选派八位使者巡按各州郡,其余使者都奉诏坐上马车走了,唯有一个叫张纲的,不但不走,还直接把自己车轮子就埋在京城外头,说出了这句话。转头就开始弹劾朝中权倾朝野的大将军梁冀等人。

“滕王。”

"说来,若按身份之贵重,若按处置后可警示天下人心......"

姜侯这一顿,滕王的感觉,从不对变成了不妙。

果然听姜侯继续道:"似乎滕王您这位天子皇叔,才是豺狼。寻常士族才是狐狸啊。"

滕王下意识想说:我不是,我没有!

但很快又反应过来:我好像确实是--巡按使若要立威,那严惩一位天子亲叔,自然比严惩'江南西道某州某家家主'更有震慑力!

滕王:告了半天状,豺狼竟是我自己?

此时此刻,滕王只想把给他写稿子的王府属官拉过来打一顿!李元婴甚至怀疑,这些属官是不是想趁机干掉他,好换个官职?!

就在李元婴好容易重新组织了语言要辩解后,又听眼前姜侯恰到好处开口,声音里还带着几分笑意:"滕王莫急,故人叙旧一点玩笑话而已。"

"我:以罪名论,滕王且算不得豺狼。"

滕王的话就全部卡在了肺管子里。

这也是能玩笑的?这是我的身家性命好不好?!

至此,哪怕滕王自觉是有备而来,也觉得从情绪到节奏,全都被对方带跑了。

他这只道行浅的狐狸,放弃了跟朝廷风云里走出来的真正狐狸,继续打言语官司的试探之心。

滕王甚至带了点自暴自弃道:"姜侯划个道吧。"

姜沃笑眯眯:这才是谈事的态度嘛!

她可是好心好意先给滕王送了'举报信'(此时姜沃已经忘记了这封举报信是自己伪造的),给了滕王做带路党的机会,怎么方才一见面,滕王还想用激将法兼道德绑架她呢?

滕王把自己比作狐狸,也挺像的,确实有几分狡猾--方才自己若是顺着他的话去说,可能就被他架住了,搞的不查清世家,都不好意思查他这个滕王了似的。

且说,听姜侯说'知他不是豺狼',滕王原本放心了一点,请姜侯划个道。

然而很快又再次提起心豺狼和狐狸,既然出门一趟,有只兔子獐子也是不能错过的。"

当道伤人的豺狼也要打,偷吃鸡的狐狸也要抓来。

姜沃临走之前就准备好了。

依旧是一事不烦二主,让专业的,也不严重,不过是废除王位,自此为庶人而已。"

滕王眼珠子都瞪圆了:难道姜侯这回还真要赶尽杀绝?

**

"诸位觉得,姜侯出京后直奔江南西道来,究竟是为求医,还是另有所图?"

就在姜沃与滕王相见于庐山下这一日,洪州(南昌)的几家顶尖士族也正在探讨此事。

开口主持此议的是当地望族豫章罗氏,列席的也只有豫章涂氏、豫章章氏等四五家。

没错,虽说已经改朝换代,此地早就不叫豫章郡,而是大唐的洪州了,但这些世家,却多半还是自称'豫章某氏',以示家族历史悠久。

这几家多半是汉代,最晚也是两晋就进入了《氏族志》的世家。

其余隋唐时期才起来的官宦人家,在他们眼里,是不配同列这次议会的。

而这几家确实也是消息比旁人灵通,巡按使之伍进入江南西道地界没两日,他们就收到情报了。

甚至比江南西道几处下州的刺史得知的还要早。

章氏家主并不太当回事:"以不变应万变,先礼后兵就是了。"

巡按使......本朝虽还未有过,但这些年,洪州来来去去的朝臣可有不少了。

京中下派的官员到了当地,自然也有想整饬世家以图功绩的,他们之前怎么应对过去的,这次照旧不就是了?

说的那般:世家"田池布千里。需知大唐开国后,对官员能占据的田亩,是有明确标准的。甚至当今刚登基就发过《禁买卖百姓永业田》诏书。然士族这些年,还是通过各种手腕占据了远超律法规定外的良田。

除了土地外,还有人口。因大唐有定规:官员的部曲、客女、奴婢等均不课户(纳税服役)。

既然免了这些人的税,当然要限制相应的名额!总不能一个官员占据一万个'奴婢',就都不纳税,那国家找谁收钱去?

因此国家是有明确规定的'虽王公之家,不得过二十人。其职事官。一品不得过十二人,二品不得过十人......'

自然,这些数目很难得到保障。但京中官员在天子眼皮底下,长安城中还就戳着御史台,多少还是有所收敛的。

然出了京城,就不是这回事了。各地士族之家,僮仆成林,闭门为市......这都不是夸张的形容词,而是客观的描述。

若认真查起来,这些当然条条都是大罪。

然士族们也并不紧张:既然认真查起,这些年都是如此:先礼后兵。先贿赂,再动手。

招数不怕老,好用就行。这些年从京城这话的罗氏家主,是属于京城有人的。

他在几人的注目中,带着上头有人的自豪加自负,爆出了一个京城中朝局内幕:"姜侯此番离朝不寻常。她原本距离尚书左仆射只有一步之遥,如今却忽然做了什么代天巡事的巡按使,你们不奇怪?"

"才不是什么病归,据说啊......"

罗家主还卖了个关子才道:"是与东宫猜忌有关。据说姜侯为相时,与周王李显走的太近了,又屡与东宫属臣政见不和,这才丢了宰相之位,换了巡按使--故而姜侯此番离京,还真未必肯认真巡察。"

这搁谁身上,被贬官了还使劲干活得罪人啊?设身处地,他们是不干的。

还不如出来旅旅游散散心。

"如此就好,那就照旧准备'礼'吧。"

"只是巡按使身份特殊,代天巡牧,比之过去的官员,可要备的更厚些。"

世家所说的'礼',并非是礼物财物之意,而是全方位的'礼'--

是人就逃不过功名利禄、酒色财气这些诱惑。

都准备上,总有一款是姜侯喜欢的。

在他们看来:姜侯也不是出身世家豪门,又在京城中天子眼皮底下数十年,必是没法尽情享乐的,如今让姜侯感受一下纸醉金迷,大家你好我好就过去了。

于是罗家家主如过去多次一般,熟练主持道:"按旧例,这种时候了,大家都不要藏私吝啬,各色古玩古籍、珍本字画都先备好。再有,谁家近来有新买的颜色出众的倡优姬妾?"

"等等。"涂家家主打断道:"这优伶姬妾,怎么送?"

众人一怔。

是啊,他们一般都是财色一起送。在大唐,官员之间彼此赠送妾室,都是很常见的事情,也是官场人情的一种了。

毕竟许多官员出身很好,根本不缺财,也不缺名,未必看得上他们的供奉。

然而美人关,却是难过一一参考董卓可知,对吕布舍得金银珠宝,也舍得赤兔马,但是就舍不得美人。

但姜侯这个,怎么办呢?

涂氏家主想了想道:"如果真要送,就去选些少年郎......"

还未说完,就被罗家家主打断:"方才是我说顺嘴了,什么倡优之流,就免了吧。"

顿了顿,到底没把话说死:"或者不要随意选几个平头正脸的就送去,那必是不成的--我到过京城,是见过姜侯夫君的,实在是惊为天人。"

又特意加了一句:"且是崔氏子出身。"

凡是士族,没有不慕崔卢的。

别看这几家在洪州是名门,但在《氏族志》上,距离'崔卢郑王'又差远了。

因此罗家主此言一出,几人又不免将当年崔朝分宗事拿出来他们是有几分相信传闻中,当年姜侯仗势逼人强迫崔氏分宗的。否则......以他们的脑回路,实在很难理解,会有人舍得崔氏子的身份。

很快,话题歪楼到崔家,以及世家子的容采上去了。

依旧是涂家家主,很有事业心的把话题拉回来:"咱们还是先论完巡按使之事吧。"

因方才一直在议论姜侯夫妻,涂家主很自然道:"如罗公所言,若是姜侯很看重自家夫君的话,那给崔少卿送两个美人,让他说几句好话......"他还未说完,就在大家"你是不是傻"的眼神中闭嘴了。

是他傻了。

涂家主迅速改口:"那给崔少卿送些珍玩字画总是可以的。"

这个得到了众人一致点头赞同,又带着对崔卢的仰慕之意道:"既然给崔氏子送珍玩,可得好好挑挑,寻常之物他必是看不上的

讨论过一阵子后,方才一直没怎么开口的翟氏家主谨慎问道:"姜侯在吏部为官时,多有清名。若这次她真要于江南西道整顿'隐户''永田'等事,又该如何?"

这些可是他们家族的根基,子孙后代氏族绵延的产业,必不能坐以待毙的!

从姜侯这些年的作风看,对世家可不甚友好啊。

罗家主颔首道:"若是先礼不行,就只好'兵'了--滕王所犯事之多,恶名远扬,洪州从官至民皆不胜其扰,姜侯难道不管?"

士族做事有个特点,要脸:比如逼良为奴或是买卖永田,士族才不会去大街上抢人掠地,明着违背唐律。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是很有手腕的逼良民'破产',再买为奴婢,有时候还得对方求着自己买才行。

但滕王就不一样了,这位嚣张跋扈惯了,从前根本不听劝。

罗氏家主笑道:"之前滕王府有一个录事参军,因劝滕王不要夜里开合城门,被滕王拿鞭子抽了。这位参军就连官职都不要了,愤而解官--如此忠义之士,我就将他留下来了。"

"若是姜侯要公事公办,我就将此人送与姜侯。"

滕王的罪证可是一大把,人证物证都不缺。

但,他们的罪状却很难找证据!

姜侯不过带几十个亲卫出巡,哪怕有当地州府的官员协从,短时间内只怕也难查出什么具体罪证来。

**

庐山官驿。

滕王看到大理寺'按罪罚为庶人'的公文,眼睛瞪的溜圆:"姜侯真要如此赶尽杀绝?"

姜沃拿出了另一份公文放在案上。

"何谈赶尽杀绝?只是滕王之过,依着律法便是如此。"

"然天后摄政,于宗亲有厚待之心。所以我特意为滕王准备了一份《减罪条例》。"

姜沃笑眯眯说着'天后厚待李氏宗亲'这种话,一点儿也不觉得亏心。

在姜沃原本的家乡,有'检举重大犯罪,可以算是立功减刑'的条例。

大唐也有'戴罪立功'这一说。

"滕王在洪州多年,所知士族之罪名,尤其是罪证必然不少吧。"

方才滕王只说了罪名,证据可是一点儿没交代。

她去挨个查当地士族名门?

不,太慢了。

一来,姜沃没准备在江南西道待多久。

二来,她去查的难度一定很大:她能够微服到驿站,总不能微服到当地世家豪族家中去吧?

而那些奴婢、部曲,生死系与人手,也不可能告发'主人'。

姜沃打的就是时间差。

她人在江州,却要通过滕王,先整治洪州!

而滕王这个人实在不蠢,甚至还有点狡猾。没有胡萝卜加大棒,他是不会当'引路党'的。

毕竟,这不是从前的"勒索钱财"式的得罪官员。滕王很明白,一旦开始检举"隐户"等大罪,就是把当地世家往死里得罪啊。

滕王望着《减罪条例》,想了片刻:"姜侯,我在洪州待了十多年了,你想要的罪证,我知道的可以告诉你。但等姜侯离开江南西道时,我能不能也换个地方?"

姜沃:诶?这还无师自通了证人保护条例呢。

她颔首应下:"若滕王据实以告,斩获颇丰,此请天后自会应下。"

"但换了封地后,滕王如果依旧要做狐狸......"

滕王郁闷道:"我又不傻。"

这当狐狸的滋味也太难受了!他准备干完这一票,就点一点王府的资产,好好养老了。

只是......

李元婴忽然认真问道:"姜侯,你折腾着查一回有什么用呢?你走了一切只怕还是照旧。"

姜沃望着眼前发问的滕王。

不,滕王只是第一步。

她还为此准备了两道大菜。

滕王这一番慷慨陈词后,并未见对面巡按使有丝毫动容。

她依旧端坐在对面,好似一尊玉像。

那掷地有声的一句'豺狼当道,安问狐狸'就渐渐消散在空中。

而滕王在路上练习了很多遍的愤慨神色,也渐渐有点保持不住。

滕王:?

你好歹要有点反应吧!

他来之前想过姜侯的各种应答,方才那一番陈词,也是想探一探姜侯的底细:这次她来,到底是朝廷要精准找他这个亲王的茬,还是没有什么具体目标,只要捞点功绩回去就行。

但他真没想到,姜侯对他的愤慨和委屈,毫无反应。

就像......就像他去酒肆听说书的时候,坐在台下看人说书的样子。她神色平和专注,滕王甚至都开始怀疑,诶?我是漏了什么没说完吗?

"姜侯?"滕王不得不出声提醒她。

姜沃安然开口:"滕王方才用此典故是在提点于我,做巡按使要不畏权贵,不忌惮对方身份,我都记下了。"

滕王:等等,好像哪里不太对。

他很快想起"豺狼当道,安问狐狸"这个来自《后汉书》的典故,讲的正好也是'巡按使'--汉安元年,朝廷选派八位使者巡按各州郡,其余使者都奉诏坐上马车走了,唯有一个叫张纲的,不但不走,还直接把自己车轮子就埋在京城外头,说出了这句话。转头就开始弹劾朝中权倾朝野的大将军梁冀等人。

“滕王。”

"说来,若按身份之贵重,若按处置后可警示天下人心......"

姜侯这一顿,滕王的感觉,从不对变成了不妙。

果然听姜侯继续道:"似乎滕王您这位天子皇叔,才是豺狼。寻常士族才是狐狸啊。"

滕王下意识想说:我不是,我没有!

但很快又反应过来:我好像确实是--巡按使若要立威,那严惩一位天子亲叔,自然比严惩'江南西道某州某家家主'更有震慑力!

滕王:告了半天状,豺狼竟是我自己?

此时此刻,滕王只想把给他写稿子的王府属官拉过来打一顿!李元婴甚至怀疑,这些属官是不是想趁机干掉他,好换个官职?!

就在李元婴好容易重新组织了语言要辩解后,又听眼前姜侯恰到好处开口,声音里还带着几分笑意:"滕王莫急,故人叙旧一点玩笑话而已。"

"我:以罪名论,滕王且算不得豺狼。"

滕王的话就全部卡在了肺管子里。

这也是能玩笑的?这是我的身家性命好不好?!

至此,哪怕滕王自觉是有备而来,也觉得从情绪到节奏,全都被对方带跑了。

他这只道行浅的狐狸,放弃了跟朝廷风云里走出来的真正狐狸,继续打言语官司的试探之心。

滕王甚至带了点自暴自弃道:"姜侯划个道吧。"

姜沃笑眯眯:这才是谈事的态度嘛!

她可是好心好意先给滕王送了'举报信'(此时姜沃已经忘记了这封举报信是自己伪造的),给了滕王做带路党的机会,怎么方才一见面,滕王还想用激将法兼道德绑架她呢?

滕王把自己比作狐狸,也挺像的,确实有几分狡猾--方才自己若是顺着他的话去说,可能就被他架住了,搞的不查清世家,都不好意思查他这个滕王了似的。

且说,听姜侯说'知他不是豺狼',滕王原本放心了一点,请姜侯划个道。

然而很快又再次提起心豺狼和狐狸,既然出门一趟,有只兔子獐子也是不能错过的。"

当道伤人的豺狼也要打,偷吃鸡的狐狸也要抓来。

姜沃临走之前就准备好了。

依旧是一事不烦二主,让专业的,也不严重,不过是废除王位,自此为庶人而已。"

滕王眼珠子都瞪圆了:难道姜侯这回还真要赶尽杀绝?

**

"诸位觉得,姜侯出京后直奔江南西道来,究竟是为求医,还是另有所图?"

就在姜沃与滕王相见于庐山下这一日,洪州(南昌)的几家顶尖士族也正在探讨此事。

开口主持此议的是当地望族豫章罗氏,列席的也只有豫章涂氏、豫章章氏等四五家。

没错,虽说已经改朝换代,此地早就不叫豫章郡,而是大唐的洪州了,但这些世家,却多半还是自称'豫章某氏',以示家族历史悠久。

这几家多半是汉代,最晚也是两晋就进入了《氏族志》的世家。

其余隋唐时期才起来的官宦人家,在他们眼里,是不配同列这次议会的。

而这几家确实也是消息比旁人灵通,巡按使之伍进入江南西道地界没两日,他们就收到情报了。

甚至比江南西道几处下州的刺史得知的还要早。

章氏家主并不太当回事:"以不变应万变,先礼后兵就是了。"

巡按使......本朝虽还未有过,但这些年,洪州来来去去的朝臣可有不少了。

京中下派的官员到了当地,自然也有想整饬世家以图功绩的,他们之前怎么应对过去的,这次照旧不就是了?

说的那般:世家"田池布千里。需知大唐开国后,对官员能占据的田亩,是有明确标准的。甚至当今刚登基就发过《禁买卖百姓永业田》诏书。然士族这些年,还是通过各种手腕占据了远超律法规定外的良田。

除了土地外,还有人口。因大唐有定规:官员的部曲、客女、奴婢等均不课户(纳税服役)。

既然免了这些人的税,当然要限制相应的名额!总不能一个官员占据一万个'奴婢',就都不纳税,那国家找谁收钱去?

因此国家是有明确规定的'虽王公之家,不得过二十人。其职事官。一品不得过十二人,二品不得过十人......'

自然,这些数目很难得到保障。但京中官员在天子眼皮底下,长安城中还就戳着御史台,多少还是有所收敛的。

然出了京城,就不是这回事了。各地士族之家,僮仆成林,闭门为市......这都不是夸张的形容词,而是客观的描述。

若认真查起来,这些当然条条都是大罪。

然士族们也并不紧张:既然认真查起,这些年都是如此:先礼后兵。先贿赂,再动手。

招数不怕老,好用就行。这些年从京城这话的罗氏家主,是属于京城有人的。

他在几人的注目中,带着上头有人的自豪加自负,爆出了一个京城中朝局内幕:"姜侯此番离朝不寻常。她原本距离尚书左仆射只有一步之遥,如今却忽然做了什么代天巡事的巡按使,你们不奇怪?"

"才不是什么病归,据说啊......"

罗家主还卖了个关子才道:"是与东宫猜忌有关。据说姜侯为相时,与周王李显走的太近了,又屡与东宫属臣政见不和,这才丢了宰相之位,换了巡按使--故而姜侯此番离京,还真未必肯认真巡察。"

这搁谁身上,被贬官了还使劲干活得罪人啊?设身处地,他们是不干的。

还不如出来旅旅游散散心。

"如此就好,那就照旧准备'礼'吧。"

"只是巡按使身份特殊,代天巡牧,比之过去的官员,可要备的更厚些。"

世家所说的'礼',并非是礼物财物之意,而是全方位的'礼'--

是人就逃不过功名利禄、酒色财气这些诱惑。

都准备上,总有一款是姜侯喜欢的。

在他们看来:姜侯也不是出身世家豪门,又在京城中天子眼皮底下数十年,必是没法尽情享乐的,如今让姜侯感受一下纸醉金迷,大家你好我好就过去了。

于是罗家家主如过去多次一般,熟练主持道:"按旧例,这种时候了,大家都不要藏私吝啬,各色古玩古籍、珍本字画都先备好。再有,谁家近来有新买的颜色出众的倡优姬妾?"

"等等。"涂家家主打断道:"这优伶姬妾,怎么送?"

众人一怔。

是啊,他们一般都是财色一起送。在大唐,官员之间彼此赠送妾室,都是很常见的事情,也是官场人情的一种了。

毕竟许多官员出身很好,根本不缺财,也不缺名,未必看得上他们的供奉。

然而美人关,却是难过一一参考董卓可知,对吕布舍得金银珠宝,也舍得赤兔马,但是就舍不得美人。

但姜侯这个,怎么办呢?

涂氏家主想了想道:"如果真要送,就去选些少年郎......"

还未说完,就被罗家家主打断:"方才是我说顺嘴了,什么倡优之流,就免了吧。"

顿了顿,到底没把话说死:"或者不要随意选几个平头正脸的就送去,那必是不成的--我到过京城,是见过姜侯夫君的,实在是惊为天人。"

又特意加了一句:"且是崔氏子出身。"

凡是士族,没有不慕崔卢的。

别看这几家在洪州是名门,但在《氏族志》上,距离'崔卢郑王'又差远了。

因此罗家主此言一出,几人又不免将当年崔朝分宗事拿出来他们是有几分相信传闻中,当年姜侯仗势逼人强迫崔氏分宗的。否则......以他们的脑回路,实在很难理解,会有人舍得崔氏子的身份。

很快,话题歪楼到崔家,以及世家子的容采上去了。

依旧是涂家家主,很有事业心的把话题拉回来:"咱们还是先论完巡按使之事吧。"

因方才一直在议论姜侯夫妻,涂家主很自然道:"如罗公所言,若是姜侯很看重自家夫君的话,那给崔少卿送两个美人,让他说几句好话......"他还未说完,就在大家"你是不是傻"的眼神中闭嘴了。

是他傻了。

涂家主迅速改口:"那给崔少卿送些珍玩字画总是可以的。"

这个得到了众人一致点头赞同,又带着对崔卢的仰慕之意道:"既然给崔氏子送珍玩,可得好好挑挑,寻常之物他必是看不上的

讨论过一阵子后,方才一直没怎么开口的翟氏家主谨慎问道:"姜侯在吏部为官时,多有清名。若这次她真要于江南西道整顿'隐户''永田'等事,又该如何?"

这些可是他们家族的根基,子孙后代氏族绵延的产业,必不能坐以待毙的!

从姜侯这些年的作风看,对世家可不甚友好啊。

罗家主颔首道:"若是先礼不行,就只好'兵'了--滕王所犯事之多,恶名远扬,洪州从官至民皆不胜其扰,姜侯难道不管?"

士族做事有个特点,要脸:比如逼良为奴或是买卖永田,士族才不会去大街上抢人掠地,明着违背唐律。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是很有手腕的逼良民'破产',再买为奴婢,有时候还得对方求着自己买才行。

但滕王就不一样了,这位嚣张跋扈惯了,从前根本不听劝。

罗氏家主笑道:"之前滕王府有一个录事参军,因劝滕王不要夜里开合城门,被滕王拿鞭子抽了。这位参军就连官职都不要了,愤而解官--如此忠义之士,我就将他留下来了。"

"若是姜侯要公事公办,我就将此人送与姜侯。"

滕王的罪证可是一大把,人证物证都不缺。

但,他们的罪状却很难找证据!

姜侯不过带几十个亲卫出巡,哪怕有当地州府的官员协从,短时间内只怕也难查出什么具体罪证来。

**

庐山官驿。

滕王看到大理寺'按罪罚为庶人'的公文,眼睛瞪的溜圆:"姜侯真要如此赶尽杀绝?"

姜沃拿出了另一份公文放在案上。

"何谈赶尽杀绝?只是滕王之过,依着律法便是如此。"

"然天后摄政,于宗亲有厚待之心。所以我特意为滕王准备了一份《减罪条例》。"

姜沃笑眯眯说着'天后厚待李氏宗亲'这种话,一点儿也不觉得亏心。

在姜沃原本的家乡,有'检举重大犯罪,可以算是立功减刑'的条例。

大唐也有'戴罪立功'这一说。

"滕王在洪州多年,所知士族之罪名,尤其是罪证必然不少吧。"

方才滕王只说了罪名,证据可是一点儿没交代。

她去挨个查当地士族名门?

不,太慢了。

一来,姜沃没准备在江南西道待多久。

二来,她去查的难度一定很大:她能够微服到驿站,总不能微服到当地世家豪族家中去吧?

而那些奴婢、部曲,生死系与人手,也不可能告发'主人'。

姜沃打的就是时间差。

她人在江州,却要通过滕王,先整治洪州!

而滕王这个人实在不蠢,甚至还有点狡猾。没有胡萝卜加大棒,他是不会当'引路党'的。

毕竟,这不是从前的"勒索钱财"式的得罪官员。滕王很明白,一旦开始检举"隐户"等大罪,就是把当地世家往死里得罪啊。

滕王望着《减罪条例》,想了片刻:"姜侯,我在洪州待了十多年了,你想要的罪证,我知道的可以告诉你。但等姜侯离开江南西道时,我能不能也换个地方?"

姜沃:诶?这还无师自通了证人保护条例呢。

她颔首应下:"若滕王据实以告,斩获颇丰,此请天后自会应下。"

"但换了封地后,滕王如果依旧要做狐狸......"

滕王郁闷道:"我又不傻。"

这当狐狸的滋味也太难受了!他准备干完这一票,就点一点王府的资产,好好养老了。

只是......

李元婴忽然认真问道:"姜侯,你折腾着查一回有什么用呢?你走了一切只怕还是照旧。"

姜沃望着眼前发问的滕王。

不,滕王只是第一步。

她还为此准备了两道大菜。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