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85TXT > 科幻 > 这世界危在旦夕 > 分卷阅读1669

慢,火炮又固定在正前方。两翼包抄的国防军步兵用‘82无’轰了上百发。

“105,106,107......天哪,这玩意挨了整整108发破甲弹。小伙子们大概恨死这玩意了。”

军报记者绕着‘门捷列夫’转了一圈数弹坑,又看向其炮口正对的方向——大概四百米外有一辆‘灰狼’被其主炮命中,十几吨的车体被炸成散落的废铁。

这暴击过于骇然,可想象当时狂飙猛进,士气正高的国防军受了多大的惊吓。但这是‘门捷列夫’唯一战果。

打开‘移动堡垒’的车体后门......

这辆巨怪内部有八个乘员,全部死翘翘。破甲弹造成的金属射流将尸体切割成焦黑的肉块,目前尚未被清理。

啧啧啧......军报记者拍几张照片,叹息的摇摇头。

“造这么个粗苯玩意的资金和材料足够造十几辆常规战车了,作战效能要大几倍。俄国人的思路真是叫人搞不懂。”

在‘门捷列夫’的旁边,成队的俄军从城中走出,缴械投降。这是个不满编的俄军步兵师,无论装备还是士气都很差。

俘虏们裹紧各自的军大衣,垂头丧气的走过‘移动堡垒’,脚步杂乱。偶有人在寒风中抬头,看到被给予厚望的‘门捷列夫’被蹂躏成不像样,叹声连连。

冬天对进攻方不利,但对基础设施差的防守方更糟。伯力太小,不足以支持长期战斗,不到十二小时就被拿下了。

俄国在远东都是类似没有后援的小城,城市规模还不如哈尔滨,不可能变成消耗性的‘斯大林格勒’。

在12月3号,伯力、海参崴、赤塔、乌兰乌德等城市全部被拿下。分散布置的俄军十几个师给中国军队造成的麻烦还没风雪大。

前线军事记者采编的消息经过筛选后,在4号由国防部对外发布。欧洲列强对此大为诧异,当年拿破仑同样进攻沙俄,却在漫长的征途中遭到遭遇惨败。

暴风雪和严寒是法军失败的重要原因。

可为什么同样是冬天作战,中国人反而势如破竹?欧洲民众不懂军事,可看了报纸新闻,无不对中国高看一眼。

欧洲军事家无不想法设法研究这个新课题,寻找中国军队获胜的秘诀。他们将这种一边倒的优势归结于铁路的运用、集中使用兵力、高效的后勤和动员。

可在伯力的军事记者看到另一面。

当掌管仓库的俄军军需官打开仓库,指着海运来的木箱喊道:“看吧,看吧,看看圣彼得堡的蠢货都干了些什么?

我们现在是冬天,可官僚运来了夏装。有一半的士兵在挨冻,叫人怎么打仗?

部队装备了五十挺图拉兵工厂生产的水冷重机枪,这是绝好的速射火力。可送来的弹药却是纳甘左轮的手枪弹。

这两种枪都是7.62毫米口径,但子弹完全不一样。

我敢打赌,同样的问题不止发生在伯力一个地方。但凡军队有好点的后勤管理,你们中国人就别想如此轻松的攻破我们的防线。

圣彼得堡总参谋部军需处的人要为失败负责,他们通通都该被枪毙!”

第44章 世界大战

12月15日,伊尔库茨克,夜里。

城郊的火车编组站烧起冲天大火,由凝固汽油和白磷点燃的火焰照亮天空,远隔数百米都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热力。

俄军第四集团军司令扎利茨的专列停在城外十几公里处。他下车眺望,和集团军的参谋们一起凝视远处的大火,惊怒交加。

自打1日开战,远东的俄军就像火炉边的雪粒,迅速消融。现代化战争进程之快,局势败坏之烈,让远在欧洲的俄军主力想救也救不了。

中国军队拿下乌兰乌德后靠近贝加尔湖,逼得在伊尔库茨克的俄军炸毁前两年才通车的环湖铁路。将沿途几十个隧道和桥梁全部破坏,方才阻止对手的快速西进。

但这无法阻止中国人的攻击。

俄军第四集团军从四千公里外来援,光是集结出发就花了一周。可就这样抵达伊尔库茨克的也只有区区两个没带重装备的步兵师。

司令扎利茨中将等不及了,电报中问清前线局势稳定,就跟随先头部队赶来。结果还没进城就发现伊尔库茨克方向出现大火。

难道中国人从封冻的贝加尔湖冰面上杀过来了?

侦察兵开着卡车前去搞清状况,大概三四个小时,电台里给出的消息是伊尔库茨克的铁路编组站在白天遭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