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85TXT > 科幻 > 这世界危在旦夕 > 分卷阅读1584

使用。

很多人不知道在电力普及之前,工厂是如何生产的。

早期工业机床不是电力驱动,而是皮带驱动。大型工厂有专门的锅炉动力车间,使用低效的蒸汽机作为动力源。

中国在原历史的六七十年代还在用这种落后的动力系统。工厂的梁架上会有一根传动轴,工人用皮带跟传动轴连接,才能让要操控的设备动起来。

普及电网后,像机床、纺织机、港口吊车就可以用轻便的电动机驱动,效率和精度可以大幅提升,成本大幅下降。

电动机的功率可以做的特别大。钢铁厂将建设几公里长的生产线,将冶炼、轧制、型材等工艺连在一条线上同时进行,产能将提升几倍。

要说列强的强大在什么地方,就体现在它们总能最先最快的大规模用上这类具有变革性的技术。

现在德国鲁尔上了高压输变电项目,柏林和慕尼黑也要建。

中国的需求更多。帝都、上海、广州同时上了三套。沈阳、武汉、西安、重庆等十几个二线城市也在筹备中。

中德的电力产业正开足马力,全力供应国内外需求。

“非常好,俄罗斯幅员辽阔,也需要这样强大的输电网。”

陪同德皇一起的还有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正大笑祝贺中德取得的工业成就。他前不久在圣彼得堡遭到暗杀,转到德国进行医治。

这位马克思主义者还不到五十岁,但已经是‘聪明绝顶’。在详细了解高压输变电的好处后,他大声表示要派俄国技术人员到德国来学习,希望德皇能转让这套技术。

在列宁身后,不到四十的斯大林同志跟托洛茨基站在一起,低声私语。他们交谈的话语不仅仅是这套能便捷又廉价传输电力的设备,更是现场技术团队令人讶然。

“中德在几乎所有领域都紧密合作。”

“他们远隔万里,没有利益纠纷,才能彼此互信。”

“注意到了吗?中国技术人员大多很年轻,都在美国那边进修后参与工程建设。”

“资产阶级为了利益,是愿意出售绞索的。我们也应该跟美国那边多多联系,寻求资金和技术援助。”

中德紧密合作已经七年,成效卓著。就连贴近它们外围的其他欧洲国家也获得大量订单。比如比利时的钢铁、意大利的造船、捷克和奥匈的军工。

中国开放本国市场的决定吸引大批欧美企业前往投资,五年内落户的企业超过一千家,带来的经济收益举世瞩目。

斯大林和托洛茨基的谈话带着点酸酸的味道。

俄共‘布’当年可是共产主义唯一的灯塔,可现在他们还在为夺取政权而努力。中国土共后来居上,统治四亿六千万人口,每年经济增长超过百分之二十乃至三十。

中国国务院有专门协调工农业发展的‘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把有限的资金和人力发挥到最大优势。连外国投资都受其‘引导’,强调有序竞争,合作共赢。

七年间,中国经济规模翻了四倍。其中工业产值占比由不足百分之五提升到百分之二十,是原来的近三十倍。

现在俄共‘布’搞革命要跑到中国去取经,学习如何发动群众,如何组织斗争。但中国经验对俄国人有不太适用,反倒是东南亚十几个党组织在土共指导下发展的风风火火。

列宁在跟德皇谈话时,少不了要向王外长表示感谢。几年前土共向俄共‘布’提供了不少信息,挽救其许多高级领导人。

“我们目前在圣彼得堡的各家工厂发展了五万多名党员,军队内也有很多同情者。只要俄共‘布’能夺取政权,一定向中德兑现相关承诺。”

列宁在向巴泽尔一世和王外长打包票。

后两人对视一眼,哈哈大笑,表示赞许——‘十月革命’本来就在1917年的年底发生,俄共‘布’这帮人是来打秋风,要援助的。

普大帝站在代表资产阶级和大地主地利益的沙皇一边,这些年也带动了俄国工农业的大幅发展。像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等工业城市受益匪浅。

俄国钢铁产量从原来的四百多万吨提升到一千多万吨,还是比中国多。其工业人口数量翻倍,受教育人数增加百分之五十。

俄国国力提升的同时,俄共‘布’的势力也随之增加。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没能爆发,但列宁还是等不及要夺权。

现在能帮俄共‘布’的只有中德。

列宁为拿到援助,向中国许诺建立布尔什维克政权后将撤销沙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