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85TXT > 历史 > 民国不求生 > 第931章

慢!以红四十七师的侦察连和红四十八师的战斗工兵连打头,突入城内,一定赶在美军破坏桥梁前控制住巴石河上唯一的桥梁阿奎纳多桥。”

马尼拉这座城市就建在巴石河两岸,河流把城市分成两大部分,14个区中的7个区在巴石河北岸,6个区在南岸。而且在巴石河的岸边,还有很多美国殖民者在1900年代修建的银行、酒店、工厂等钢筋混凝土建筑物,这些高楼大厦就是天然的堡垒,非常便于美军据守,如果不能第一时间夺占,那肯定会给突入城中的红军制造很大麻烦。

另外,通用电气和杜邦化工的菲律宾工厂,还有马尼拉的供水厂也都集中在巴石河附近,这些大规模的厂区建筑也很容易被美军利用起来进行防守。

蒋先云估计城内的美军在击退了几波红军小股部队的攻击以后,肯定在较短时间内是会认为红军暂时没法组织起大部队的攻城攻势。

所以他只要抓住这个时间窗口,就很有希望以较小的伤亡控制巴石河,即便出现意外情况,战斗工兵连也能够负责修复阿奎纳多桥,或是及时在巴石河上构建一座浮桥,帮助其他部队渡过河去。

重点就是时间。

出发前蒋先云和参谋们一起对了下表,此时是夜里12点钟,大多数红军官兵经过好几天的急行军,一路从吕宋海岸线各处的滩头阵地狂奔到马尼拉,均已经疲惫至极,有的战士在大雨中拄着步枪昏昏欲睡,看得出来都快要挺不住了。

但蒋先云发出攻击命令以后,哪怕是最累的红军官兵也还是挺直了腰板,两辆三四式坦克的驾驶员和乘员也都顶着浓重的疲劳感,在一片漆黑的雨路中开始为部队开道。

“战士们——”

蒋先云把步枪挂在自己的肩膀上,他面向另外一支刚刚从马尼拉郊区附近收拢过来的红军部队,还有不少叶飞部下带来的游击队员,高声喊道:“现在就是解放菲律宾的最后一战,我们很可能需要逐楼逐屋去杀美国兵,但如果我们不及时行动,城内上百万菲律宾平民就可能被美军虏为人质,到时候红军强行攻坚,就不知道要死多少人了!”

“红军是一支属于人民的军队……”蒋先云顺势爬到了一辆三四式坦克的顶上,向更多革命官兵喊话说,“我们来菲律宾不是要伤害菲律宾人民的,而是为了要保护和解放更多的劳动者。红军这支人民军队的职责就是要解放全世界的劳动者,看看你手上的红旗,看看你肩上的红章,再看看你钢盔上的红星,咱们不能丢了红军军旗的光荣,这一仗一定要既从美国殖民军手上保护好菲律宾人民,也要又快又猛的打垮美国佬!”

美军是有所防备,但整体士气也并不算高,而且大部分地段的防线都大成问题,许多工事还在临时部署当中,许多战略要地也还没有派兵把守,只要行动够快,蒋先云完全相信他手里的这支“马尼拉战斗群”能够在一夜之间摧垮阿尔蒙德的最后一丝侥幸心理,以打促降!

黑暗中,先是一批曳光弹掠过巴石河的上空,幽幽的绿光在黑洞洞的雨夜夜幕里描绘出无数道扭曲的弧线,接着又射出两颗照明弹,照到巴石河阿奎纳多桥头的林荫大道。

红军战士们一跃而起,飞身向前冲去,后面红军的迫击炮也跟着响了起来,机关枪不停地扫射着,用力压制住阿奎纳多桥桥头附近的美军交叉火力点。

双方的发光弹一齐在红军官兵的头顶飞过,那个时候很多人的脑海中竟然闪过一个奇怪的念头,以为这些子弹一定会在空中相撞。

来自红四十七师侦察连的一名指战员跌倒又不断地爬起,带着队伍继续前进,跑几步后又卧倒在石路上。突然间,美军那边的迫击炮炮声也响了起来,炮弹时而在前面,时而在后面的石路上爆炸。刚刚还在变小的雨也又下大起来,雷声和迫击炮弹的爆炸声混成一片。

侦察兵向前奔去,立刻又倒下来,摔得很疼,再次爬起来时,抓住了前面的一个东西,借着眼前的闪电光,他看出,原来他靠着喷水池站着,手里抓的是一个石头雕塑的小孩。小孩的头和上身已经被炮弹打掉,战士抓的只是他的脚。

这个本来是当作临时掩蔽物的大喷水池,现在却突然成为障碍物了。在这里停留很可怕,但是更可怕的是要通过到达阿奎纳多桥的100米距离。

敌人打来的一排排机关枪子弹,不断射在喷水池上,混着雨水的打击,溅得水花四处飞舞。

另一名为红四十七师侦察连带路的菲劳联游击队队员马科斯,也跟着冲到了喷水池后面,他是菲律宾大学法学院的在读学生,

拥有一半华人血统,菲律宾解放战争爆发前马科斯只是菲劳联在马尼拉市组织的地下党成员,但战争爆发以后,因为马科斯非常熟悉马尼拉城区的地理环境,所以他就被叶飞派到了红军的攻坚部队这里担任向导的工作。

“别乱,跟我来!”

马科斯朝着红四十七师的侦察兵们喊了一声,他给众人指出另外一条小路,绕过喷水池旁边的一片小树林,红军就可以直接避开阿奎纳多桥桥头前美军的火力网,美国人的交叉火力把大桥前的林荫大道锁得死死的,想要正面强攻非常麻烦,但稍微绕过去一点,从斜侧方向抵近强攻就容易得多。

第一百八十七章 红军军犬

林荫大道前的广场也被美军的交叉火力完全封锁了起来,美军占领了附近的三座楼房,这三座大楼每一座的火力射程都能覆盖住半个街区,如此便确保了巴石河一岸的防守十分稳固。

但是马尼拉是一座十分特别的城市,数不胜数的贫民窟和美国人修建的高楼大厦交错在一起,相映成趣,形成了无数阴暗、逼仄又复杂的崎岖小巷。

即便是美军居高临下控制的大量火力点,也难以完全封锁住那些隐藏在阴影中的小路,只要有熟悉马尼拉街区地形的人带路,红军就能很容易从多个方向进行迂回、潜行,突破美军的交叉火力网。

在马科斯带路下,侦察兵们快速行动了起来,红四十七师侦察连的连长刘承光原来是新加坡华人,他一九一五年出生在新加坡珍珠街一个贫困院落里,三岁丧母,十二岁失去父亲,十四岁开始就开始谋生以补贴家用,后来在新加坡方面党组织的帮助下回国进入华侨军校学习,讲一口很流利的马来语和他加禄语,和马科斯交流起来毫无障碍。

刘承光把兵力分为三部分:第一支队伍从左侧包抄广场,占领左面那座楼房;另外十名最优秀的射手继续跟着马科斯向导,自右前进,用包抄的战术占领右面那座楼房;剩下的战士要留在中间位置吸引美国兵火力,必要时还需要在要刘承光亲自率领之下,径直从中央穿过林荫大道,为两翼迂回创造战机……

侦察兵们都默默听着刘承光的部署,再往前便是广场,在广场的另一侧,黑暗中隐约可以看到美军所占据的三座大楼,半岛似地突出到广场上,然后最后方就是阿奎纳多桥和巴石河,再往后就是马尼拉城区的中心位置,很可能阿尔蒙德的指挥部也设在那一地带。

刘承光指定了三个攻击部队发动进攻的地点,他自己这路人则经广场中央前进,他带的人最多,但他却要穿过整个广场,从中间插过去,而广场上唯一的掩蔽物就是前面黑压压的,所有人都看得一清二楚的圆形喷水池。

美国人的机枪火力还在接连不断打在喷水池的另一侧,不时激起水花和破碎的水泥碎片,刘承光从从衣袋里掏出烟盒,里面有四支宝贵的香烟。他留下一支待战斗结束后再吸,默默地往马科斯和侦察连另外一位指导员手里塞上一支,第三支则叼在自己嘴里。

三个人都把香烟咬在嘴上,没有点燃,只是默默啮咬了一口,苦涩的烟草气味儿充满口腔。除了马科斯还非常紧张,好像想说些什么以外,剩下的红军侦察兵都是一脸淡然自若的神情,所有人二话不说立刻都投入到了行动当中,黑夜里人影匆匆,夜幕中敌人枪口处迸射的火光频频闪烁,又是一阵激烈的枪声,刘承光沉住了气,表现出一位红军基层指战员最为优良的战斗素质。

此后的十几分钟里,风声、雨声、枪声、炮声和爆炸声混成一团,所有人都很难分辩周围的情况。

左右两路潜行迂回的红军侦察兵战士,迅速利用巷道抵近突破,几名官兵已经冲入美军据守的大楼之内和敌人你来我往,激烈搏斗,射击,搏斗,而后再射击,再搏斗,投手榴弹,还有人将炸药包安放在了大厦的承重墙上,一声轰鸣,就是水泥塌陷和烟雾四起。

不少美国兵顿时仓皇失措,走投无路之下,东逃西窜,从楼上跑到楼下,又从楼下跑到楼上战斗逐渐转移到楼房的院子里,接着射击停止。敌人有的被打死,有的藏匿起来,有的逃走,美军架设在阿奎纳多桥桥头堡的几门迫击炮,也开始向那栋大楼开火射击,这说明红军侦察兵已经迅速控制了大楼的火力点。

时间过得非常快,刘承光感到时机成熟,他招了招手,接着自己第一个带头将从林荫大道中间冲了出去,美国人的机枪子弹打在喷水池上,水花洒落在刘承光身上,但他动作奇快,很快又向前冲出去了五六十步,其他侦察兵迅速跟上,等美国人反应过来的时候,这支侦察兵小队就已经冲

到了阿奎纳多桥的目视范围之中。

“投弹!”

又是轰的一片惊雷炸裂,侦察兵们都是手榴弹的投掷好手,他们抓住美军火力网被牵制住的机会,很快就冲到桥头堡近处丢出手榴弹,一片爆炸的火光以后,战士们纷纷冲向巴石河的方向。

被蒋先云部署在红四十七师侦察连身后的战斗工兵连兵力比较充足,武器装备也更加齐全,现在一见战斗局面完全打开,也立即跟进。

他们虽然是分属于红四十七师和红四十八师两个师的部队,但步兵推进和突击之间的配合、衔接却非常流畅,确实体现出了红军一贯遵循的“任务式指挥”原则,也将红军基层指战员那种异常强烈的独立自主作战能力体现得酣畅淋漓。

见敌必战,迎敌必胜,这就是中国红军的步兵攻击!

后方的蒋先云带着指挥所参谋人员前移到火线上进行指挥,这样虽然风险较大,但蒋先云判断美军短时间内不大可能组织大规模的短促突击反打,所以实际参谋人员不会有什么危险,反而前移指挥更有利于他们第一时间掌握最前线的战况局势变化,做出更好、更合理的部署来。

参谋军官们都注意到了阿奎纳多桥上方的火光,马尼拉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