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85TXT > 历史 > 民国不求生 > 第930章

,都一起收拢过来吧!部队要集起来作战才有战斗力,特别是重武器,现在马尼拉郊区的各支红军零星部队装备的重武器既然都不够作战编制,那就把它们集中起来使用。”

蒋先云又环视周围一圈,向众人说道:“你们知道欧战中德军风暴突击队曾用过的战斗群概念吧?理论上来说,战斗群的本质是一支灵活搭配兵种的基层战斗力量,而不是在建制散乱,局势混乱时临时组建的集群指挥部。但是我们目前的情况,也算能匹配得上战斗群的作战情景,就这样办吧,我们要临时组建一支重武器编制完整、兵种配置合理,拥有完全的攻城能力的部队,那也就是战斗群了。”

第一百八十五章 雨夜总攻

战斗群这个概念对中国红军的军人来说其实并不陌生,只是原因会让不少人感到惊讶:当年福尔贝克从中国红军这里给德国带回了三三制步兵渗透突击的战术理念,红军自然也高度关注着突击队战术在欧陆战场上的表现以及其在德国陆军手上的进一步演变。

红军年轻一代的指战员都很注意欧战末期的经验,在1918年和1919年,德国陆军在多次几十万人乃至于是上百万人兵力规模的集团军群级别战役中,都获得了利用步兵突破战术摧毁西线“堑壕静坐战”的重大胜果,在这之中德军的陆军战役法、步兵突击战术当然也在福尔贝克模仿的红军基础上,依托德意志帝国当时远超过中国的强大工业实力,有了很大的变化的进步。

除了林淮唐很看重的装甲突破战术和具体的坦克部队这类新兵种以外,德军对战斗群概念的灵活使用,也被红军总参谋部所持续关注。

1914年冬爆发的第一次伊普尔战役中,普鲁士禁卫军就临时组建了“温克勒”战斗群紧急驰援伊普尔前线,不过那时候的战斗群编组还很不成熟,“温克勒”战斗群在随后爆发的战斗中反而由于各合成兵种间不能紧密配合,沦为了英军重点收割的靶子。

但在罗兹战役中,德军为了方便迅速切割伦南坎普夫的俄第一集团军,第一骑兵指挥部指挥官里希特霍芬中将便以自己麾下骑兵团团长姓名搭配附近的第11军的步兵,炮兵,工兵们一起组建了战斗群,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当时负责红军总参谋部作战处和战史室具体工作的李济深,就做过评判,传统的步兵战术已经不可能打破欧战西线战场的堑壕战静坐僵局,只有利用多兵种合成的暴风突击队才能改变战局形势。

而暴风突击队本身便是由步兵,工兵和轻炮兵组成的,其本身就是德国人对战斗群这一概念的改造和融合。

蒋先云现在有信心能够临时起意,就可以把红军合围马尼拉的各支零散部队编组成一个战斗群,也是因为红军的指战员在过去就接受过和战斗群相关的战术概念。

红军的主力步兵师在过去的军事演习中,也基本上都经历过那种部队经历急速或过于激烈的战斗后,编制非常散乱的情况,所以对于战后如何做到迅速的收拢和重组,也都具备一定经验。

“开始下雨了!”蒋先云的副手还是有些紧张的说道。

在马尼拉郊区红军各零散小部队被蒋先云迅速收拢、重组的时候,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然后就是阴霾渐至,乌云汇集,先是一阵稀稀拉拉的小雨落在了红军官兵的头上,接着就是远方的云间传来阵阵沉闷的轰鸣声,雷雨大作,蒋先云的脸色也顿时沉了下来。

雷雨天气会严重阻碍红空军的遮断行动,给马尼拉市区里的美国守军更大活动空间,他们确实必须抓紧时间了。

“我们要立刻前进,以打促降。”

蒋先云戴上红军战士普遍佩戴的三五式钢盔,提起一支步枪就走出了简易机场边上的指挥所。从前红军在会战过程中,也经常采取将技术兵器和重武器火力加强给某个加强营、加强团的办法,以此形成攻坚战的主力矛头,但像这次聚歼马尼拉的战斗,要在几小时时间编组起一支至少也是师级规模的战斗群部队,难度是有天壤之别的。

马尼拉市区内的美军防御部队确实还没有完全丧失战意,阿尔蒙德为了躲避红空军的轰炸,之前还特地把指挥部转移到了菲律宾政府的地下金库里,不过随着雷雨天气的到来,他好像就又改变了想法,先是派宪兵队到因特拉穆罗斯城堡督战,接着又下令美军士兵要把马尼拉市区内还能找到的所有货车和有轨电车车厢都推倒,做成阻碍红军前进的街垒。

这种态势,也是摆明了没想要好好投降,还想再打一打的意思了。

菲律宾士

兵大多没有斗志,不过美国兵不太一样,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看来还对向亚洲军队投降怀有一定抵触心理,所以接到司令部要求重建防线的命令时,态度颇为积极。

一些美军的小部队开始在市区边缘设置布雷区,拉起有刺铁丝网,连系沟渠,重要的桥梁和隧道附近也被部署重兵把守。

雨水越下越大,四周一片漆黑,马尼拉海湾的方向白浪滔天,地平线上尚有熊熊烈火冲天而起,夜空中笼罩着一片红光。漆黑的岸边电闪雷鸣,照耀出多次轰炸以后破碎的房屋,断壁残垣、高耸的屋顶、扭曲得像纸卷一样的汽油桶,还有大量被美军放倒的车厢街垒。

大雨如注,打在脸上疼痛难忍。

蒋先云听到了机关枪声,但很快又停止,似乎只是偶尔突然发出一阵排射,然后立刻就消失了。不过远处,自左自右不断传来炮声,炮声与雷声交织在一起,他由此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判断:“美国人还真有再拼一下的打算,他们又把重火力给组织起来了,要这么说,咱们现在是有些棘手。”

说话间,还有两辆红军装备的三四式坦克从蒋先云的指挥所旁开了过去。三四式坦克算是红军一线部队里列装的最新式装甲战斗车辆了,50毫米口径的一门主炮火力还算不错,更重要的是它的通行性能和可靠性都经过了许多复杂环境的考验,所以这回登陆菲律宾的部队才会带上少量的三四式坦克。

1934年按照中国的旧历,是狗年,也因此三四式坦克又被一些红军指战员冠以“战犬坦克”的爱称,不过蒋先云更喜欢把它叫做“军犬坦克”,因为三四式坦克的火力和装甲防护性能在蒋先云看来都还够不上战犬的级别,严格来说还是只能算作轻型坦克。

滂沱的大雨里,参谋人员很快就向蒋先云汇报道:“政委,我们收拢到了军直属的一个侦察连和一个坦克连,另外还有红一陆战师下辖的第二陆战团的团部,红四十七师下辖的两个步兵连、一个迫击炮连、一个侦察连,红四十八师下辖的一个步兵营和一个战斗工兵连……都已经接受了我们这里前敌指挥所的统一指挥!”

蒋先云对红军各部队重新编组为战斗群的效率非常满意,他也亲冒大雨赶到战场的第一线,靠近马尼拉市区的方向现在炮声和机关枪声也变得越来越激烈起来,随着各部队的收拢,蒋先云这里也自然获得了更多有关马尼拉方面的情报。

在刚刚过去的短短几个小时时间里,已经出现不少不明敌情的红军小股部队,冒然进入到了接近马尼拉市中心的街区位置,结果立即遭到了早有预谋的美军伏击,伤亡损失不小。

很多美国兵都躲藏在民用建筑物里面,看来阿尔蒙德的想法就是要打巷战,利用马尼拉这座上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来消耗红军实力,利用建筑物层层抵挡红军的推进,美军士兵可以在较高的楼层瞄准不断前进的中国部队,红军战士则需要冒着各种冷枪对建筑物逐个搜查进攻,风险非常大。

阿尔蒙德的意图,就是尽量杀伤红军有生力量,最后迫使叶挺和伍中豪接受一个更加有利于美国人的“停火”条件。

红军当然也可以选择依靠目前已经开入马尼拉湾的红海军菲律宾特遣舰队,直接靠舰炮火力洗地,再配合红空军进行狂轰滥炸。后续几天甚至一两个星期内陆续向马尼拉围拢的红军地面部队,更可以集中重武器,组建起一个兵团规模的炮群,进行不分军事目标、民用目标的全面炮击,直到把马尼拉这座大城市打成一片废墟、打成一片白地以后,再派步兵部队进城收割胜利的果实。

第一百八十六章 百万人质

但那样也就正中阿尔蒙德下怀了。

要组织起如此大规模的重火力来攻城,本身就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这样阿尔蒙德就又可以给美军固守部队争取到更长的时间,利用这段时间,他既可以以拖待变,也可以抬高自己的身价,谋求一个更有利的投降条件。

而且这么狂轰滥炸下去,马尼拉城区内的百万平民势必死伤惨重。

红军如果真的这样不顾平民伤亡强行攻城,就很可能激起卡蒂普南协会和菲劳联的反对,也会严重影响战后中国和菲律宾的关系。到那时候,说不定卡蒂普南协会和菲劳联从游击队变成了政府,原来阿奎纳多的菲律宾殖民政府却可以依靠菲律宾平民对红军的反感组织起新的游击队来。

马尼拉在战争爆发前就是一座人口近百万的大都市,战争爆发以后,吕宋岛南北的许多城市又陆陆续续有大量权贵、买办和官僚逃进马尼拉,现在蒋先云粗略估计城区内的平民数量肯定已经

超过了上百万。

万一战况拖沓,这一百万平民可就全都成了阿尔蒙德的人质。

红军固然是可以慢条斯理进行围城,那样红军红就可以用很小的伤亡代价轻松夺取马尼拉这座城市。可是这段时间,美军肯定会敲骨剥髓,搜罗走马尼拉平民手上的最后一颗粮食,一旦围城超过三五天的时间,本来就以殖民地买办经济为主的马尼拉势必爆发饥荒。

美国人可以不在乎人道主义灾难,但中国人和驻菲美军的道德观念、道德水平都完全不能同日而语。蒋先云相信,任何一名中国红军的革命官兵,肯定在情感上都难以接受自己围城之中出现大量平民饿死的情况。

他望着眼前这座美军试图固守顽抗的城市,也是望着这一百多万正被美国军队绑架为人质的菲律宾人民,眼里闪过一丝果决和狠厉。

蒋先云手里还捏着一份叶飞麾下菲劳联游击队交给红军的马尼拉市区布防地图,他又扫了两眼地图上的大量标识,断然道:

“现在就把重装备、重火力都集中起来,不能再等待后续部队赶上来,也不能再等待红军各部队休整了。我们每拖沓一分钟时间,美国人把马尼拉市民绑架起来做人质的可能性就增大一分,迅速出击!以快打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