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85TXT > 历史 > 民国不求生 > 第876章

形势恐怕不会安定,太平洋是不会太平太久的。”

“山本,你的中文可真好,顺口溜讲得这么流畅。”陈绍宽微微一笑,“把船舶工业的资源都集合起来利用,效率肯定会更高啊。你们还记得武藏号战列舰的改造工程吗?”

舰船改造,从未停过,每年都有。所有大舰在其生命周期中或多或少都被改造,武藏号战列舰的改造工程,就是为了平衡十十舰队的建造进度,修正新下水的主力舰中战列舰和航母的比例。

改造工程是由三菱重工过去在长崎港建造的造船厂负责,松田千秋亲自到场监督盯着工程,督促厂方起早贪黑、日夜赶工,并大量采用从不列颠联盟引进的新式船舶装甲钢焊接工艺,做到了省时省力。

按照海军方面的要求,改造时在舰艇的尾部增加了许多客舱,而且是大统舱,既不要精致,也不要高档,除了骨架用钢材,其他使用简单的木板铁皮就可以了。

从后桅杆算起,宽38米、长90米的后甲板,可以规划出上万平方米的居住面积,设计成四层,还包括了过道等公共空间,即便按照人均一平方米的居住面积来计算,也可以容纳得下两个步兵团了。

而且对上层甲板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原来只能容纳区区六架水上侦察机的上层甲板,经过改造以后,顶层甲板拥有了3000平方米的空间,足可以容纳30架海航飞机。

美中不足的是,最初的改造方案没有流出飞机机库的空间,如果任由飞机留在甲板之上风吹雨打,是很容易老化损坏的。不过在现场,经一线工人们的灵机一动,又把士兵住舱之间的纵横隔板,都设计成简易的、可拆装的,并预留了升降机的位置。

这样拆去隔离板,就能够得到一座每层高六米多的双层机库,需要住人的时候,再把隔板装回去,又能容纳数千官兵。

“你们的改造方案真妙啊。”就连江河海也忍不住夸赞道,“确实日本的造船工业历史比中国久得多,积累了非常丰富的设计经验,这方面我们还很需要向日本学习。这回把联盟各国的船舶工业资源集约起来利用,也就可以把日本这方面丰富的经验,充分发挥到全联盟的范围了。”

旧帝大取缔以后,工学部船舶科的教师和学生们,大部分都转入到了中日合办的东亚海洋大学,把日本世界一流的船舶建造和设计经验,很快也传授给了中国方面的学生。

但中国方面也真正充分运用这些知识和经验,把本国的船舶工业从几乎为零的地步,迅速提升到世界第一流水平,还是需要花费许多时间。

中国自行建造的新锐航母广东号,其船舶总设计师叶在馥就是东亚海洋大学造船系的副主任。他在辛亥革命刚刚爆发时,曾考入英国的格拉斯哥大学造船系,专攻造船工程,后来又考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军舰设计与制造,获得海军工程科学硕士学位,所以也很熟悉欧美的造船工业经验,两相结合起来,就使中国造船工业的许多设计理念也飞速追赶上了全世界最先进的水平。

第一百零七章 主力

像叶在馥这样新一代的船舶工业中坚力量,就从辛亥的风暴绽放出幼小的嫩芽,之后又在林淮唐的庇护扶持之下,茁壮成长,到1936年,二十五年过去了,他们也已经成长到了足够改变中国海军历史的程度。

庞大的联盟舰队中,数量最多的舰艇当然就是驱逐舰。红海军追求的战略目标是制空权下的海上会战,由于十十舰队的主力舰还没有完全建成,所以红海军现阶段当然希望那些起到辅助作用的直卫舰,能够更好的保护住航母主力。

原则上,航空战队由2艘航空母舰和附属的1队驱逐舰共同组成。这些驱逐舰中,最初是拆除部分鱼雷发射器、搭载救援迫降机的摩托艇的旧式驱逐舰。但随着新航空母舰的服役,这些航速和耐波性并不优秀的旧式驱逐舰伴随航空母舰的能力逐渐不足。

而随着东共联航空工业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航母和其所搭载的舰载机能力一再提升,历年来红海军的训练中问题最大的就是舰队防空。担任哨戒、保护机动部队中的航母和主力舰队中的战列舰的直卫舰需要更加强大的对空、对潜能力,并能在水上战斗中击退敌驱逐舰。

所以,各方面开始要求建造更合适的舰船。

与其同时,在太平洋对岸的美国也开始建造亚特兰大级防空轻巡,不列颠联盟在进入三十年代以后,开始改造旧式轻巡并建造新式的防空轻巡,谢葆璋经过研究以后,就提议和英国合作研发新式的防空驱逐舰。

这就

是红海军目前的防空辅助舰主力,鄱阳湖级防空驱逐驱舰了。

鄱阳湖级在设计之初,有a、b两个改造方案。两个方案均搭载新制式化的5座双联装60倍80mm高炮,实际口径大约为76mm,每门备弹250发。

但布置方式不同——a案的舰桥位置不变,将3座高炮布置在中部。为了节省重量,二号高炮的结构被简化。而b案则将舰桥向中间移动,高炮集中布置在艏艉方向上。

由于受到波浪的影响更大,所以所有高炮都有全周式防波罩。此外,两个方案均搭载了4座双联装25mm机炮,高射装置和机炮射击指挥装置则都是采用了中国自行研发的新式信号。

根据试算,改造后的a案鄱阳湖级防空驱逐舰公试排水量4358吨,航速31.5节,续航距离3760海里。总体而言,这一方案的防空性能依旧不算出色,可以作为水雷战队的旗舰,但要充当未来联盟舰队的防空主力,就比较困难了。

所以在这基础上,红海军又和日本人民赤海军联合起来,决定研究实质为大型化驱逐舰的防空舰,为了尽可能压缩建造费,将采用更轻的船体和动力系统。相较于轻巡,这种大型化的驱逐舰舰内各设备更加简化。同时考虑到驱逐队将由更大型的旗舰指挥,还可以节约居住等方面的空间。

谢葆璋提出的要求,航速方面是要达到35节,续航力则要达到能够以至少18节的速度航行一万海里,并且还要配备能够救援迫降飞机用的摩托艇,这样才能符合未来太平洋大海战的各方面需求。

经过工程部门具体的试算,满足谢葆璋要求设计的标准排水量3700吨,公试状态达到5000吨。为了满足35节航速,主机出力需要75000马力,并采用高温高压锅炉。而满足18节一万海里的续航力则需要1200吨重油,这从排水量上来说完全是轻巡了,这时的建造计划考虑建造多艘同级舰,从建造费上来讲,这种设计是绝对不可行的。其次,这种贵重的5000吨级舰本身还需要其他驱逐舰来护卫。

所以这个计划就完全行不通,结果是又不断修改,包括基本的参数,舰装,指挥装置,对潜设备,动力方面的要求,还有续航力的要求,各方面性能数据一再修改调整,又连续推出多个方案,最后在松田千秋的建议之下,谢葆璋终于同意将航速标准下降到33节,续航力也降低到18节8000海里。

之后又经过部分修改,才最终敲定为鄱阳湖级防空驱逐舰的c方案,其水线长132米,公试排水量3470吨,为了控制排水量,船体构造的设计上中国的造船工程师们下了很大功夫,甲板平面在一号炮塔前面下降,新高炮的身管长减小到65倍,为了维持高仰角时的射速,鄱阳湖级的炮塔也采用了很多复杂的设计,最终才达到了国防部勉强能够接受的性能范围。

动力系统方面,则是采用2组蒸汽轮机和3座锅炉,二轴推动。主机出力52000马力,航速33节,并且为了尽量缩短舰长、减少排水量,前2座锅炉共用前部锅炉舱,最后1座锅炉则搭载于后部锅炉舱。这样,鄱阳湖级防空驱逐舰就实现了单烟囱排烟。

另外,鄱阳湖级最终开始建造的时候,还打破了以往驱逐舰的设计惯例,将左舷轮机配置在前部轮机舱,右舷轮机配置在后部轮机舱。这是为了将两组轮机独立分隔,以控制损害范围。巡航轮机分为高低压两部分。通过将巡航轮机排气导入主轮机的低压部,可以减少巡航时的燃料消耗,并减轻了巡航轮机的重量。

现在的联盟舰队中,已经由中方建造并提供了一艘鄱阳湖级防空驱逐舰,朝鲜也提供了一艘,日本方面的造船产能则已经建造完成了两艘鄱阳湖级防空驱逐舰,同时,还有六艘同型号的防空舰正在东共联的船台上。

今后,在东亚造船和联盟造船这两个集约化的军用船舶工业托拉斯组建完成以后,东共联的军舰产能肯定还会再有所提高,完全可以超过英国,追赶德国和美国。

陈绍宽也是有一定信心,可能东共联在未来的几年时间内,舰艇制造技术完全比不上德国,产能也比不上美国。但反过来来讲,东共联的船舶产能追一追德国,军舰技术赶超一下美国,都是完全有可能的。

1936年的中国可能还只是世界上第四大甚至第五大的工业国,但整个东共联的工业产能全部整合起来以后,已经可以说是最少、最少,也是稳稳的世界第三大工业国,仅次于德国和美国,在规模上已经超越了法兰西公社和不列颠联盟。

陈绍宽看着海面上阵列

若云的庞然舰队,心情也和山本五十六一样,说不出的豪情万丈,这一代的海军军人生逢其时,是多么的幸运!

再想一想,距离今天短短的四十年前,北洋水师还在黄海全军覆没。可是四十年以后,不仅日本从敌人走向了与中国的融合,海军方面,红海军更是几乎完全从零开始,花费了二十年时间,就来到了北洋水师也不曾达到过的一个极高水平。

现在,新时代的海军军人就差一场真正意义上改变历史印象的大海战了。

西方人也常说,未经战火洗礼的军队,不管看上去是多么美好,也不能证明什么。红海军也好,联盟舰队也好,要证明中国已经从过去的历史里完全走了出来,要证明东共联不仅要在亚洲,而且也要在全世界范围内为人类创造一种全新的历史,都需要这场战争的洗礼。

“我们都做好了准备,再怎么说,能生在这时代,也是虽九死其犹未悔。只要联盟下达军令,联盟的海军就能劈波斩浪,无论是太平洋还是印度洋,我们都会让鲜红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其海面之上。”

第一百零八章 就任

1937年1月20日,华盛顿特区。

对于美国人民而言,激动的1936年就在美国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