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85TXT > 历史 > 民国不求生 > 第864章

制,而且又由于法国在欧洲大陆陈兵百万,最后轻而易举就使得德国做出大幅度的退让。

相对而言,法国却因此不得不提早暴露了自己的实力,还大大激化了自己与德国之间剑拔弩张的态势,若非黑色星期五的突然到来,说不定现在德国就已经对法国发动预防性战争了。

刘师复说话十分直接:“法国同志是希望我们在东方多挑起一些摩擦,帮助他们牵制住德国。”

这一点显然和林淮唐的战略并不吻合,中国和东亚联盟还是想把更多精力集中到太平洋一侧,在印度洋方面,目前的战略态势已经对中国十分有利,反而是红军如果继续向印度洋方面前出,才会给自己造成众多困难。

红海军的“十十舰队”计划,主要还是以美国为最大的假想敌,并没有太多考虑过在印度洋方向的主力舰队作战行动。不然的话,以印度洋方面的海况条件,其实是不大适合大规模的航母作战,以航母为绝对主力的十十舰队,还是只能投送在太平洋方向参战。

中国其他高度重视的空降兵和海军陆战队,也是相似的道理,如果要在印度洋作战的话,那么估计主战场就是在印度次大陆,在这片战场,主力兵种就肯定是轻步兵和山地步兵了。

以印度当前的那种交通条件……装甲兵大概也发挥不了几分力量。

印度洋对中国来说,永远只能算次要战线,甚至都还没有南方也就是东南亚——澳大利亚战线重要。

“澳大拉西亚都比印度洋,更值得我们关注。”

澳大拉西亚一词是由法国学者布罗塞于1756年提出的一个地缘政治名词,取自拉丁文,意思是“亚洲南部”,并将其区别自波利尼西亚和东南太平洋地区,地形来说,澳大拉西亚包括澳大利亚大陆,新西兰和美拉尼西亚:新几内亚和太平洋澳大利亚东北部的邻近岛屿。

自从1925年的不列颠革命以后,直布罗陀落入了西班牙手中,英属索马里也被埃塞俄比亚夺取,南非则控制了非洲南部残余的英国殖民地,大英帝国的海外殖民体系纷纷土崩瓦解,在澳大利亚与新西兰,革命者也迅速行动起来,在新西兰他们组织了几次游行,而在澳大利亚甚至出现了一个极其短命的墨尔本公社。

逃亡到加拿大的王室政府,不得不制定急救方案,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两个自治领被合并,乔治五世任命了一名新的军事指挥官为总督,选举和联邦议会被暂停,临时拼凑起来的新立宪会议起草了一个新的带有专制色彩的宪法,根据这一宪法,总督的权力被大大强化。

澳大拉西亚皇家海军由几艘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舰艇和英国远东舰队的残余船只组成,实力不算太强,但也拥有一艘正规航母和为数不少的战列巡洋舰,依托其有利的地理位置,还是能给红海军增添很多麻烦。

更关键的是,澳大拉西亚可以帮助美国在西太平洋,拥有一个极为强大的战略根据地。

这样,即便红军可以迅速占领菲律宾群岛和关岛,也没办法把美军从西太平洋彻底驱逐出去,美国人完全可以逃到澳大拉西亚,并依托这片中国人短时间内难以完全占领的澳洲大陆进行反攻。

国防部和总参谋部,还有联盟的参谋长联席会议,都开会讨论过如何解决澳洲问题,当时陈更新主持会议研究得出来的一个结果,就是要攻占澳大拉西亚地区,需要三十万陆军基干部队的兵力,海军主力配合行动,其中光陆军需要的船舶就要350万吨左右。

第九十章 先美后欧

更麻烦的是,澳洲的人口和经济重心都位于东南部和一小部分西南部地区,澳大拉西亚人口前十的城市中,只有珀斯不在东部,距离实在太远。

中国军队如果在达尔文港登陆,那么就需要沿澳大利亚东海岸一路南下,陆上行军距离将超过两千公里,中间还要经过十分贫瘠原始、人口稀疏、严重缺乏基础设施建设的热带雨林和亚热带硬叶林地区,后勤吃紧,且防守方只需重点防御较易通行的东部沿海狭长地带,防御正面窄而纵深长,极端利于防御不利于进攻。

如果直接通过海路,试图登陆澳洲人口、工业密集的东南部中心地带,就会遇到航程过长以及被防守方海上和陆基航空兵力量威胁的问题,并且美国和澳大拉西亚还可以进行多方位的夹攻,运输方面所需要的船舶吨位更会成为天文数字。

中国光是要解决澳大拉西亚的问题,就需要拥有西太平洋的绝对制海权,还需要控制东南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作为从北方实施大规模登陆行动的前进基地,以上

每一条均十分困难,更不要提实施这么大的战役行动,需要消耗多少船舶运力和陆军的机动精锐。

不要说是印度洋方面,即便是战略优先级更高的澳洲方向,在联参预订的计划当中,也只能处在相对于美国十分次要的位置。

到了真发生战争的时候,东共联对于印度洋方向的战略,就是要完全采取守势,确保这一方向不会出现敌人就好,对于澳大拉西亚方向的战略,则是要采取有限的攻势,对它的主要行动应局限在对其北部的战略军事目标进行打击,防止其威胁红军侧后,至于其他的,至于对这块大陆的处置权,则完全需要等待美国问题的最终解决,再做考虑。

林淮唐本人对澳洲的白种人殖民者毫无好感好可言,即便在全世界范围内,这批殖民者也可以称得上是垃圾中的垃圾,几乎没资格称为人类。

澳大利亚原住民的祖先,在澳大利亚土地上生活了大约5万年后,1788年1月,第一批来自欧洲的殖民者搭乘由11艘船组成的舰队,从英国出发,到达澳大利亚。

英国政府并不认为澳大利亚是个适合移居的绝佳选址,之所以派出这支舰队,是因为当时英国面临囚犯过多、无处安置的难题,只好将其中一部分人流放至远方。当时有人提议将囚犯流放至澳大利亚,也有人提议流放至地处热带的西非,但人们很快发现,对欧洲人来说,热带疾病肆虐的西非不是一个安全的选址。

澳大利亚看上去有好些优点:它比西非更加远离英国本土,未有证据表明居住在这里会影响欧洲人的健康,这里还能为英国提供一个潜在的太平洋基地云云,于是,英国政府最终选定了澳洲作为罪犯的流放地。

第一舰队载着730名罪犯、看守人员、长官、杂役和一名被任命为总督的英国海军军官到达澳大利亚。随后,英国派遣了更多的舰队和船只,陆续将更多的罪犯运至悉尼,后来还运往另外4个散布在这片大陆上的地点。

即便到了19世纪,澳洲的欧洲裔人口中,罪犯和曾有犯罪记录的人所占的比重仍高达84,一直到1868年,英国才停止向澳大利亚输送罪犯。

澳洲人的平均素养和道德水平,可想而知,林淮唐绝非种族主义者,可是历史就证明着澳洲这批以流放罪犯为主的殖民者,手段确实比亚洲、美洲和非洲的白人殖民者更加残酷血腥。

即便到今天,澳洲人还公然宣称:“没有科学证据表明,原住民属于人类。”由于澳洲大陆的白人基本上都是流放犯,所以男性群体居多,性别比例严重失调,为了缓解这种状况,当地殖民政府鼓励白人男性娶土著女性为妻。

可更多的情况是本能驱使,分散在各地的白人男性,以暴力、欺骗、引诱等手段,将土著女性从部落里抢出来。当然,也有部落主动为他们提供妇女,想借此把白人纳入自己的亲属体系,从而获得食物等,可白人几乎不会承认这种亲属关系,更不会给他们提供帮助。

随着时间的推移,纯种土著几乎灭绝,混血土著却越来越多。为了防止混血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养成“野蛮习性”,为了建立一个种族纯洁的“白澳”,“血统改造”方案由此出炉。

1910年,澳大利亚当局通过所谓的《原住民保护法》,打着“改善土著儿童生活”的幌子,规定政府可以随意带走土著家庭里的混血儿童,理由是这些孩子拥有欧洲高贵血统,有被教化的潜质,土著母亲没有能力抚养。他们通过强制、欺骗、威胁等方式,将这些孩子带走隔离,销毁亲生父母的信息,防止孩子寻亲。

澳大利亚当局认为,这些孩子交给白人教育,他们会渐渐忘掉土著文化。等他们长大成人与白人结婚生子,他们子孙后代的皮肤就会洗白,最终将澳大利亚改造成一个完全的“白澳”。

可实际上,在“白人至上”的思想影响之下,这些孩子或多或少都会受到虐待,14岁之后就成了廉价劳动力,女孩子更是悲惨,遭受性侵犯也是司空见惯。

根据第三国际教科文组织的一次调查,估计有超过十万名原住民儿童被强制改造,其中大多数人都在“改造”过程中夭折,少数活下来的人也成为既无法与白人融合,又回不到自己部落的“白澳孤儿”。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澳洲大陆还爆发过美国还要严重得多的排华暴动。当时正值太平天国战争时期,成千上万的中国劳工在淘金热中向澳洲移民,这次移民浪潮带来的后果是,心怀不满的当地白人殴打、抢劫华人,甚至剥掉他们的头皮,最后不得不靠英国军队出动才平息了这场暴乱。

“白澳”的种族主义是贯彻在殖民当局的政策之中,其臭名昭著程度甚至达到了让大英帝国都有些难以接受的地步,伦敦当局不得不三令五申,禁止澳洲殖民政府实行如此露骨的种族主义政策。

澳洲人也不愧为大英帝国最忠诚的狗腿子,多少年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军队都长期在为和他们自身利益无关的战事作战,例如派遣军队加入英军在苏丹镇压反叛分子的战争,例如参加布尔战争,当然,还有更重要的澳新军团参加的欧战。

澳新军团有四十万人,占到了当时澳洲所有可服役男子的一半以上,这些士兵几乎都是志愿兵,他们跨越半个地球,到达法国和中东地区,为维护英国的利益而战,有超过30万人非死即伤,直到今天,奥新军团登陆加里波利的那一天,还被作为“澳新军团日”成为澳洲白人最重要的节日。

中国人估计是很难想象,在历史上的这一天,澳大利亚的年轻男性被屠杀,被英军将领背弃,他们跨越大半个地球到一个半岛上,和土耳其人打了一场跟自己国家的利益毫无关系的仗,澳大利亚人为何还要庆祝这一天?

殖民者的逻辑是让人难以理解的,今天的澳大拉西亚联邦,包括澳洲大陆本土和新西兰岛屿,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