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85TXT > 历史 > 民国不求生 > 第810章

工会的总部,开始发动早就准备好相当数量武器弹药的人民民兵,其他左翼知识分子、工联主义的工会团体等等进步力量,也纷纷在马特和阿连德的工作下站到了智利社会党这一边。

工人武装开始迅速爆发起庞大的能量,他们没有直接像马穆杜克和达拉维集团那样直接进攻货币宫总统府。此前伍中豪作为智利社会党的军事顾问,已经对圣地亚哥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考察,他建议起义工人率先占领国家储蓄银行。

因为这栋银行大楼由德国人建造,全是钢筋水泥结构,建筑占地面积极大,楼层高、楼体又十分坚固,并且还处在城市交通网络的中心位置,是最为重要的战略要地。

此外,人民民兵还迅速接管了智利硝石公司,获得了公司仓库内储存的大量弹药和智利比索、外汇现金。

伍中豪对圣地亚哥的工人武装评价很高,他和野坂参三说道:“……拉美老百姓一般总给我们热情散漫的印象,可今天圣地亚哥人民民兵的表现已经证实了这种基于刻板印象之上的模糊认识毫无意义。只要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只要进行了足够的说服教育和十分有效的组织,你看,圣地亚哥的人民民兵队伍纪律是多么严整、组织又是多么严密!”

野坂参三也经历过日本的皇居革命,他也以为今天圣地亚哥人民民兵的表现确实比十余年前日本革命工人的表现更有纪律性。

“我国的皇居革命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了进步军人。”

“你看,智利军队也分裂成进步的和反动的两派,这毫不奇怪。”

达拉维密谋集团策反的圣地亚哥驻军里面,明显也有一些拥护马穆杜克的士兵,此外还有许多对政变计划并不清楚但本身拥有明确政治立场的军人,也在货币宫的交火蔓延扩大以后,或主动或被动参与到了这场武装冲突之中。

街道上枪声大作,靠近货币宫的地方甚至不时传来那两辆a7v坦克开火的炮击轰鸣之声,一片混乱之中,人民民兵的队伍则已经迅速占领了被众人所忽略的国家储蓄银行,只有在智利硝石公司的仓库前遭到了一些警卫的抵抗,但众寡悬殊,工人武装很快就完全占领了智利硝石公司,并把缴获到的武器弹药迅速分发下去,使民兵队伍进一步壮大起来。

智利的军队一直是这个国家里比较独立的一个阶层和社群,相对而言,圣地亚哥的警察则和市民的距离更近。智利社会党工作的重心也放在了警察身上,当国家储蓄银行和智利硝石公司相继被人民民兵占领以后,圣地亚哥警察局局长拉蒙·阿尔瓦雷斯也接受了阿连德的劝说,带领上千名警察站到了工人这一边。

局势距离一锤定音尚有不小差距,但整体而言,形势是对智利社会党比较有利的。直到这天傍晚时分之时,达拉维密谋集团进攻货币宫的行动依旧没有成功,只是陆军部队把总统府给包围了起来,而马穆杜克领导的空军政变集团也没有取得多大战果。

到这个时候,马穆杜克和达拉维两方才逐渐发觉圣地亚哥市区内的战略要地,都已经在下午逐渐被智利社会党控制的人民民兵占领。达拉维大惊失色,马穆杜克则在关键时刻做出了一个相当重要的正确选择,他以前往货币宫说服蒙特罗投降为名,逃离了那群拥戴他并且也控制住他的空军军官,在汽车经过人民民兵控制区的时候,马穆杜克迅速选择了投向智利社会党的怀抱里。

马特和阿连德对此均表示欢迎,马穆杜克在智利崇高的声望对革命而言依旧大有裨益,并且他在第三国际长期的工作经历也足以证明自己的革命性,只是在政变前的一段时间内马穆杜克的表现确实过于犹豫,否则他本应该是这场革命毋庸置疑的最高领导人。

形势彻底变化了,那些空军军官大多出身于智利上层家庭,他们多为年轻人,确实有改变国家的热情,可同时受家庭影响,也有保守的一面,因此他们更希望推出一位像马穆杜克这样并不激进的社会主义者来掌权,当前的情况出乎这群人的意料,可也不是不能接受,阿连德亲自赶到空军基地说明情况以后,这批军官也在半信半疑下决定先行接受革命委员会的领导。

只有达拉维密谋集团乱了阵脚,空军倒向智利社会党的同时,那些停泊在圣地亚哥港口的外国军舰也陆续有了动作,本来有两艘美国舰艇想对工人武装控制区开火,可很快就被来自中国的一艘巡洋舰制止,多国海军相互制衡下,外国势力便无能干涉圣地亚哥的局面。

入夜以后,达拉维密谋集团策动包围总统府的军队,陆陆续续开始有人逃向智利国家储蓄银行的方向,到天

亮之前,达拉维策动的政变军队就已经十去七八,连包围网都维持不住了,他本人思前想后,最终选择了逃入美国大使馆接受庇护。

人民民兵随即接着把货币宫包围了起来,更多空军的飞机开始轰炸总统府,蒙特罗已经完全失去了军队和民众的支持,束手无策,等到早上七点钟的时候,马特和马穆杜克赶到货币宫总统府前,向蒙特罗通报了政变日发生的所有情况,并告知了他政变主谋者达拉维已经逃入美国大使馆的消息。

最终,在马穆杜克亲自进入总统府劝说以后,蒙特罗获得了新政府保证他可以离开智利到外国生活的条件,便带领麾下阁员和少数忠于他的军队将领走出了货币宫。

当天早晨十点钟,智利社会党革命委员会进入总统府,并将智利建立新政府的消息通报给各国大使馆,新的局面便就此在智利拉开帷幕。

第十三章 二十周年

青岛这座城市按传统的说法是冬暖夏凉,地理和气候条件都十分卓越,也正因为如此当初德国殖民者才把这里选为了德国帝国主义势力向中国腹地扩张的第一个据点。

德国人经营青岛的十余年间,给这座城市留下了很浓重的影响,所以吴玉章领导的联盟首都规划委员会,也是花费了整整十年的时间继续对青岛进行扩建和改造,才逐渐使那些殖民主义风格的建筑物退居次席,中国建筑设计师们向法国建筑大师柯布西耶学习来的现代主义、功能主义风格建筑物由是遍地开花。

天还未亮,林徽因还在睡梦中时,林淮唐便离开家门,从去年开始中央革命政府超过八成的部委机关,都已经转到青岛办公,中执委书记局、中革军委、国防部和总参谋部等等重要机关也全数迁到青岛。

从当初林淮唐力排众议选定青岛为联盟首都以来,至今也是又花费了将近十年的时间,才慢慢完成这个迁都过程。中间当然也有很有多北京籍贯的同志很不满意,难以接受现状的改变,也有一些作风比较老派的同志,对到青岛以后同许多朝鲜、日本等国同志一起合署办公怀有疑虑,种种阻力不可谓不小,但时间始终是消化阻力的最佳推进剂。

十年时间的迁都计划,足可以在无形中将所有疑虑缓缓消解。

临近辛亥革命和潮梅大起义二十周年的纪念日,青岛街头已经开始张灯结彩,路边四处可见带有强烈宣传和纪念意义的标语。

大幅的画报、墙漆、广告牌、浮空气球,甚至还有一艘法国公社政府赠送给中国的大型硬式飞艇,高高生在空中,飞艇下方的乘客舱中则向下悬挂一副硕大无比的星轮红旗,飘荡在青岛城市上空。

清凉的海风刮到林淮唐脸上,青岛的天气是比北京好一些!今天是休息日,政府放假,他赶在天亮以前专程骑车到浮山准备拍摄一副滨海日出时的照片。天气虽然近秋,但浮山上还是郁郁葱葱,让人感觉不到秋天的萧瑟,海上升红日,水波何澹澹,日出其中,穿行其里,接近海边以后,任由脚下的沙滩或松软或坚硬,触感确与北京十分不同。

让林淮唐有点惊讶的是,时间还早,浮山周边人流量却已不小,跟着大量中央部委机关迁到青岛的还有同样数额巨大的政府公务员家属,这使青岛的常住人口进一步增加,一到假期浮山、崂山等郊区地带,就会被来此踏青的游客挤满。

站在浮山上眺望港口方向,还能看到几十艘定期往返于元山、南浦、浮山、长崎的邮轮川流不息,涌动不止。

一道道长长的绳索上,挂满了第三国际和东共联各成员国的旗帜,在晨间朦胧夜灯的照耀上,影影绰绰,又显得如梦似幻,使林淮唐真有恍如隔世之感。

是啊,确实是恍如隔世了!

他走在前往浮山山顶的小道上,山间石阶都被建筑工人们重新修缮整齐,道路两旁还增添了铁质的护栏,山腰处则有许多供游客休息的餐厅,甚至还有缆车方便不愿爬山的游客到山顶上观看日出。

这是几几年?

只有缆车车舱上张贴着的辛亥革命二十周年纪念标语,时刻在提醒着林淮唐现在是1931年。否则眼前的升平景象就太不合时,更不要提青岛市区内现在正在开工修建的全中国第二条地下铁路——中国的第一条地下铁路1929年即在徐州落成。

不过放在整个东共联范围内,则是日本首先在1927年开通了亚洲历史上第一条地铁线路东京上野浅草线。

放在第三国际范围内……那更不消说了,全世界第一条地铁线是英国人1863年就全线通车的伦敦大都会铁路,法国的第一条地

铁线路比英国玩得多,可也是在1900年就修成了超过十公里的巴黎地铁。

对中国而言,那时候都还是清朝呢。

在许许多多方面,中国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落后,其实都到了一种已经让人跌破眼镜且难以想象的地步。就连亲眼目睹了这一切并且改变了这一切的林淮唐,直到现在也很难相信英国人在咸丰、同治时期就已经开始修伦敦地铁,比另一个时空中国开始在北京修建战备地铁的时间,早了整整一百多年,遑论商业运营性质的地铁线路了。

林淮唐的二十年努力,整整二十年光阴致力于革命与建设,能使这一个世纪彻底改观吗?

山阶上海风阵阵,等到临近山顶的时候,几位老朋友已经等候在那里,有林时爽、陈更新、刘师复等中央领导人,还有从碎叶刚刚回来的副总理喻培伦、从西贡回国参加二十周年国庆的方声洞,黄花岗起义时的老熟人几乎都在这里,他们分乘缆车上山,反比身手矫捷的林淮唐还快得多。

除黄花岗旧人以外,还有好几位受邀访华来参加国庆大典的重量级宾客——也都是林淮唐熟悉的老面孔了,有褪去青涩的日本政府官房长官武藤纯子,多喜子天皇,远东苏维埃共和国的部长会议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