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85TXT > 历史 > 民国不求生 > 第773章

解放战争和对日战争的相当一群老红军给调到了相对不重要的岗位。整风不仅是整党政机关,军队一样受到很大影响,三反运动和民主革命补课运动的影响同样深入军队,更何况军队还有对专业技能的高度考核要求,老红军里不能保持学习能力的人,那就不得不被转到次要岗位,解放以后培养出来的一批新生代青年军官则迅速上位,成为今天红军的主力。

红军在专在业化、正规化方面大大进步的同时,也产生另一层面的影响,就是那群熬到三四十岁的老红军,很有些人因为在军校接受再教育的时候表现不佳,不得不退出现役,红军的平均年龄就又降了下来。

黄公略待人接物的表现就很突出他青年人轻率的一面,但黄公略在专业技能方面的表现则又使他能很快在国际志愿旅中建立威信。

今村均过去在北京陆大做过黄公略的战术教官,但现在他也感到自己对新时代的军事战术理论,远远没有黄公略高明。

黄公略也接受了今村均的善意批评,再讲起课来,针对性强多了。他的讲课是从中国革命战争的三种武装力量开始的:游击队、地方武装、正规兵团。战斗方式也主要有三种:游击战、运动战、攻坚战。最后,逐步过渡到以攻坚战为主。

具体的战斗技能方面,主要内容是班、排、连、营规模的进攻战术训练,单兵技、战术训练,还有抵近爆破、扫雷、设障,以及用迫击炮抛射炸药包摧毁敌工事的战斗方法等。

其余,就是黄公略自己最擅长的突击队战术——空降兵战术还属于红军的军事机密,他没有讲,不过其他像散兵穿插、四组一队等等和德军“风暴突击队”师出同源的战法,很快就引起了各国志愿人员的兴趣。

在志愿旅乘船离开西贡以前,今村均还和黄公略商量,由国际志愿旅和越南红军合作进行一次军事演习。

越南红军同志过去和英国、法国的殖民地军队交过手,应该对英军有一定了解,今村均就请他们仿造一个英军阵地,帮助志愿旅进行最后一次针对性训练。

越军按照今村均和黄公略的意思,找到了类似于英国城镇的地形构筑了土木工事。这工事在当时看来已经是非常坚固的了,但后来志愿旅真的和英军交战时,黄公略有一回亲自跳进英军工事一看,才知道英军设置的是混凝土永固工事,实在是比红军的仿设阵地坚固出好多倍。

阵地设置完备,黄公略还和几名同样是北京过来的战士为志愿旅做了破障爆破演示:假设敌依托地形构筑了碉堡,阵地前设置了多道铁丝网。攻击分队发起进攻前进行了炮火准备,将堡垒群淹没在浓重的硝烟里。然后爆破手突前,在火力掩护下炸断铁丝网,后续爆破手跟进,撕开第二道铁丝网……最后一个爆破手则把炸药包送到了碉堡的枪眼下面,随着一声巨响,混凝土碎块飞向天空……战斗集群发起冲锋。

一位凝神观看的越军指挥员对站在身边的今村均说:“这真是打仗的样子。前些年我们进攻法军堡垒的时候,我们从距敌1000米的地方开始进攻,冲到离开法军500米的地方,法军开火压制我们,我们就不能动了,只好退回来。要是我们懂得这样的战法,也照着你们这个办法打,解放越南全境的时间会提早很多。”

后来因为越军看黄公略在演习中表现出色,教的特比好,还专门和方声洞联系,请求华南红军再向越南多派一些顾问和教官,最好是像黄公略这样水平的人,手把手帮助越军迅速提高革命官兵们的作战能力。

国际志愿旅完成初步的编制和集训以后,就准备到西贡港口乘船先去法国,到法国以后再看情况,具体以何种方式到英国、具体以何种形式作战,到时候还要听从第三国际的安排。

出发以前,志愿战士们已经在越南的集训营房里过完了1925年的公历元旦,中国改用公历也有十多年时间,但元旦日和旧历春节还是不能比,不管是中国、日本还是朝鲜和越南,大家都过相同的春节,想到此去欧陆,可能很长时间没机会再悠闲过节,不少人难免产生离开家乡前的惆怅情绪。

黄公略被今村均讲过一次以后,对志愿战士们的心理状态就变得比过去多留意很多。他向大伙提议,与其在船上或到法国过新年,不如大家就在西贡提前把年过完,今村均也赞成这个主意,有越军和越南地方政府帮忙,过年的条件也会好很多。

于是营房里顿时张灯结彩起来,西贡政府也参与进来,甚至国际志愿旅集训驻地周边的老百姓,也一样跟着参加进来提前过年。来自多个国家的志愿战士们情绪一下便

高涨起来,有些从印度、墨西哥和智利来参加志愿旅的战士,没有过中国春节的习惯,但也被喜庆的气氛感染,很快就融入到了东亚人的庆祝氛围里面。

黄公略多才多艺,他会弹吉他,就在众多志愿官兵的簇拥下,席地而坐,一边弹琴一边唱起慷慨激昂的国际歌,众多战士为之合声,大家所用的语言多是汉语,间或也有人唱的是法语、英语、日语版本的歌词,但音乐节奏一致,不同语言的歌声便也生气的汇合成同一条洪流。

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黄公略的脑海里突然闪过这样一阙词,他忘了这是自己在哪读过的诗词,只觉得文字中透着一股悲凉又雄壮的力量,那种悲壮好像和如今这个时代乐天昂扬的革命气氛并不相符,可又不知为何这句突如其来的诗词就是拥有一种难以实证的魔力,让黄公略禁不住涕泗横流。

他唱着唱着,声音就变成哭腔,战士们一齐向前簇拥住他,众人的歌声越唱越高,直到天际,若天不向我来则我向天去。

等,是等不来革命的。

唯有向前奋斗。

黄公略望向烟波浩渺的南海,脑海里想到的是中国这一代青年人与书记长生逢同时,生在这样一个革命渐趋高潮的时代,是多么的幸运,他们将有幸见证到全人类的解放,有幸见证人类彻底摆脱亘古恒久的剥削压迫,全人类都会一起走向一个昂扬向上的黄金时代……

第二百零八章 林淮唐的家

在北京,当林淮唐结束他在一办的工作回到家里的时候,小小的洋房里还是灯火通明,林徽因同谢葆璋带来北京的女儿谢冰莹——现在正以冰心的笔名在文坛上声名鹊起——一起做饭,两个女孩子都是心灵手巧的人,她们知道林淮唐回家晚,就踩着点把热饭热菜做好,等林淮唐回来的时候,最后一道福建名菜佛跳墙刚好出炉。

临近春节,北京的冬天也颇见得寒冷,林宅里原来有位照顾林淮唐生活起居并做家务的保姆,每到冬天就由她负责给暖炉添些蜂窝煤。自打林徽因回北京住后,这工作就交到林徽因的手上,林宅的工作人员就只剩下几名警卫,最多是有时候林淮唐的秘书会跟着他一起回家里继续办公。

林淮唐骑着一辆徐州产的凤凰自行车回到家中,中央给他安排了一辆法国援助的雪铁龙小汽车,还有林淮唐家里以前由他自己掏钱也买过一辆轿车,但林淮唐自己觉得如今少了上战场的机会,成日里坐办公室,也没时间打熬筋骨,一身气力无处使唤,那与其天天坐汽车,还真不如自己骑自行车上下班,就当是锻炼一下身体。

当然,以林淮唐的体魄,骑自行车的速度并不比坐汽车慢到哪里去。

林徽因和谢冰莹都穿戴一件雪白色的围裙,两位年轻的厨娘手里捧里着热腾腾的饭菜,一见林淮唐回来便喜笑颜开:“今天又是准时到家啦!”

林淮唐放下深色的大衣和围巾,把上一届青岛东亚峰会时平成天皇多喜子送给他的一双鹿皮手套也解下,放到桌上。

他说:“我仔细想过几回,只要我还在一办工作,那中央秘书厅里围着一办转的许多工作人员,就都没办法下班。就算我叫他们要按时休息,工作人员看国家元首都还在办公,怎么也不会自己走人的嘛!如今国家在倡导合理工作、合理学习、合理娱乐的生活作风,我就得起到模范榜样的作用。”

林徽因抿唇微笑:“时代是变了,今后应是以生活为重的时代。”

谢冰莹也谈起她在报纸上看到的号召:“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息、八小时归自己……从1817年,空想社会主义三杰之一的罗伯特 欧文提出这句口号开始,历时差不多一百年的时间,这句口号就开始逐渐变成现实。”

林徽因说:“起码在中国,大部分劳动者,从工人到农民可以享受到这样的生活。”

在国内政府除了号召“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息、八小时归自己”的口号以外,也号召星期六、星期日的义务劳动,这两者并不冲突,号召义务劳动主要是针对社会党党员,特别是针对那些希望在政治和工作上有所进步的人,但并不强迫,各单位机关里面,每一次的周末义务劳动一般是有半数左右的人参加,剩下不参加的另外半数,也并不会受到惩罚和歧视。

有足够的学习和休息时间,工作时的效率才能足够高,而对农民来说,其实工作时间本来就不像工人那样高强度,农民的工作时间更主要是在一年内集中在某几段时间——比如说播种和收获的时节。

现在有了大量农村合作社和国营

农场的帮助,一般农民都可以以相当低廉的价格租用合作社和国营农场的机械设备,在不少地区还出现了流动的联合收割机工作队,他们多隶属于大型的国营农场,农忙时节时就接受农村合作社的邀请,帮助当地农村收割作物。

在农村合作社的支持下,乡镇才有足够的财力发展五小工业,这样城市工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和设备才拥有了可靠的销路,农村和许多国营农场则可以依靠乡镇的五小工业来维护诸如拖拉机这样的农业机械,并以此为基础发展起了遍布中国乡村地带的农技站、兽医站等等机构。

城市工业在外部援助投资的刺激下,已经拥有了超速的发展,如今又在国内拥有了乡镇五小工业和农村合作社这样庞大且稳定的市场,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便迅速提高。相对而言,占中国人口总数依然在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速度就比较慢,大量劳动力进城支援城市建设,无偿或以极低报酬参与兴建水利设施,都在短期内抽调了农村的劳动力。

但在国营农场、合作社以及法日俄等国援助的种苗帮助下,农业发展相对稳定,农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有了极大提高,农民本身的生活水平虽说提高不多,可是生活的稳定程度却大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