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85TXT > 都市 > 国士无双:重返1977搞科研 > 第二百零四章 工业区发展的后顾之忧,劳动力问题

余下的两个月,滨城工业区比任何时候都要忙。

成百上千的科学家,拖家带口地前往工业区工作。

张建设带领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忙前忙后安顿科研人员的工作和生活。

学校,医院,商店,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在工业区周边。

张建设履行了他对陈海峰的承诺。

调派精兵强将,充实学校和医院。

将全市最优秀的老师抽调到工业区任教,又将一大批主治医生和护士长调到这里。

为工业区的工作人员提供可靠的医疗服务。

另一边。

林凯峰一分钟也没有闲着,

刚刚完成科学院挖墙脚,其他重要科研部门也没有放过。

两个月的时间里,陈海峰一共去了十几家大型科研机构。

将一切能够被说服的科研技术人员,通通借调到半导体研发中心。

“海峰,这几个月辛苦你了,这是我老友送来的龙井,尝尝看。”

“要是喝得惯,一会走的时候,你把它们全部拿走吧。”

几月不见,无论张建设还是陈海峰,身上都出现了明显变化。

张建设头发全白了,身子也瘦了一圈。

陈海峰面庞沧桑了不少。

“领导,我还年轻,怎么折腾都能扛得住,您不一样,身体状况和我们年轻人比不了。”

陈海峰放下手里的茶杯,关切的说道:“您不必事事都冲到第一线,有些工作可以交给下面的部门负责。”

张建设是陈海峰最大的靠山,也是陈海峰科技发展的战友加同志。

一旦张建设倒下,于公于私都会让陈海峰痛彻心扉。

“我倒是也想歇歇,可是不行呀……海峰,咱们做的事情,说是孙猴子大闹天宫也不为过,能理解我们的人不多。”

“如果我不亲自出面,将事情交给下面的人负责,本该在半个月内解决的事情,往往会被拖上几个月,甚至是更久。”

张建设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语气复杂道:“不身体力行,身先士卒,许多工作都很难推进下去。”

“唉。”

陈海峰叹了口气,任何改变固有习惯的事情,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现在的发展方向是从计划经济变为市场经济,打破固有的大锅饭。

不但张建设要面临许多阻碍。

即使是最高当局内部,同样存在意见分歧。

陈海峰故作轻松的说道:“即便是这样,您应该注意劳逸结合,千万别过于拼命,冲锋陷阵的事情交给我来做,您就像三国的诸葛亮一样,稳坐中军大帐,运筹帷幄即可。”

“呵呵呵,你小子这张嘴可了不得,不但能吸引来大量的外资,请到大量科学家来这里工作,现在还懂得说好话安慰我,大可不必。”

张建设淡淡一笑道:“我的身体我清楚,老胳膊老腿还能坚持几年。”

“我不求别的,只求退下去之前,工业区能够彻底走上正轨,科学技术这方面拥有一定的领先优势。”

“家常话聊完,现在聊一聊工作上的事情。”

张建设再次喝了一口茶水,润了润喉咙。

问起陈海峰打算什么时候去港城,引进更多的家电设备生产线。

大力发展半导体行业,是为了让更多的家用电器用上先进芯片,拥有可以和岛国家电竞争的实力。

万事俱备,大批半导体行业的科学家聚集于半导体研发中心。

该中心的科技能力空前强大。

与中心相隔不远的半导体工厂,拥有生产DSP芯片,配套光刻机的能力。

每天产量大约在三千枚左右。

一个月起码能生产十万枚芯片。

这些,仅仅只是开始。

随着科学家们的大量涌入,一台接一台的DSP芯片光刻机,必将很快诞生于半导体工厂。

接下来的DSP芯片生产数量会越来越多。

仅仅供应电冰箱和随身听,显然是不行的。

陈海峰淡定地说道:“领导,这件事情您不必担心,等眼下的事情忙完,我立刻去一趟港城,和港商们进行沟通,让他们在咱们这里滨城,布局更多的家电生产线。”

“同时,我们自己的家电生产企业,也可以在工业区进行生产制造。”

“这些年来,民间有一个新兴的认知,认为外国商品一定比国产商品好,而在大量的外国商品中,又以米国和岛国的东西是最好的。”

“大到汽车,小到家用百货,几乎都能看到岛国商品的牌子。”

“我们的发展要分两步走,一方面继续招商引资,将家用电器卖到国外,另一方面制造出物美价廉的家用电器,供应给国内老百姓。”

“国际家电市场,我们的家电产品和外国的家电产品,将会进行一段长时间的鏖战,而在国内,必须确保国产商品一直保持着领先的市场地位。”

“通过出口商品创造外汇,发展国内经济,而不是将大量资金流入到国外。”

张建设深以为然的说道:“现阶段的情况,就是这样。”

“到处都能看到来自岛国的商品,国产商品如果再不加速发展,迟早有一天会被进口商品打得毫无招架之力。”

“说吧,你需要市里给你提供什么帮助?”

“劳动力。”

陈海峰想都不想的说道:“每条家电生产线,都要有大量生产人员,劳动力的多寡与生产速度环环相扣。”

“当地的待业知青现在就可以进行统一登记,按照学历和个人表现,分门别类地登记造册。”

陈海峰不但要解决当地科技竞争力问题,还要想方设法地解决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城里约有四十万返城知青。

如果扩大到下面的县城,人数超过百万。

大量知青返城待业,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知青大量返城,没有任何的先期信号。

换言之,各地根本就没任何前期准备。

短短一两年时间,千百万知青涌入各种小城市。

人口激增的同时,各种问题接踵而来。

效益不好的国有工厂,迫于无奈设立分厂,就是所谓的大集体。

以临时工的身份安顿工厂的子弟知青,每天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每月发放几十块工资。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