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85TXT > 其他 > 疯狂的实验 > 第9章 黄恩的秘密——地下实验室

地下室的入口在黄恩的书房的一个破旧书架的底下,黄恩在四处张望确定没人后,推开了书架。虽然他的房子很久没来过人了,但他还是习惯性地检查一番,包括特意地看看窗外,做这是为了不让别人知道。

书架推开后,映入眼帘的是一块不怎么引人注目的破旧的木板。黄恩轻轻地移开木板,木板是一个简单的可平移的结构,像是影视剧中常见到的地下暗道的入口活板门。木板移开后,地下室的入口就出现了。它外观是一个方形的道口,里面有梯子,黄恩扶着梯子,缓缓的向下爬,离开时还不忘把木板推回原位。

入口显然有些老旧,墙壁上的金属也出现锈着的痕迹,木板和阶梯上都布了点灰尘,但是看上去不是很脏。

大致沿着梯子向下爬了一分多钟,便到了底部,面前出现了一个铁门,门上有把指纹锁。黄恩轻轻地按下指纹识别按钮,在识别并核对完成指纹完成之后,结合门上的面部扫描摄像头,综合并确认了黄恩的身份后,门这才打开。

黄恩推门进去,门后的房间十分宽敞,大大的中央走道,周围是大大小小的实验桌,上面布满了精密仪器和有粗有细的试管,试管里分别装着五颜六色的液体,有的还不时冒着气泡,不过不是很剧烈,伴有微小的气泡遇到液体表面,在气压差的作用下破裂的声音。

最中央的地方是总控制台,桌上有三台计算机,和两个超大液晶显示仪器,其中一个屏幕上面陈列着各式各样的数据,大多都是专业术语,常人一般看不懂。

黄恩在看了一眼屏幕上陈列着的数据后,快步走到左侧一个桌子面前,桌子上并排摆放着三个培养皿,分别贴有一号、二号、三号的字样。

“一号培养皿细菌已经全部死亡,留下棕黄色圆形的菌斑;二号培养皿细菌也已经全部死亡,留下不规则半透明菌斑;三号培养皿细菌死亡大半,尚且留下五个菌落,留下半透明的菌斑……”黄恩一边喃喃自语的说着,一边拿出笔记本在记录着实验结果。他在做开头写下了“57号培养实验”的字样,看着黄恩的表情毫无波澜,可见实验结果似乎并不出乎他的意料。

这进行一番检查后,黄恩带着笔记本走到了实验室的一个拐角,那里放着一个方形的巨大装置,装置旁边有一个小室,由于被那个装置的半遮挡,小室的门不太引人注目。只见黄恩推开小室的门,进入了小室。

小室没有刚才那个实验室大,甚至相比之下显得很袖珍。小室的中央放着一个大圆柱形的钢化玻璃罐,玻璃罐内盛放着约占整个罐体总体积2/3的神秘培养液,这个培养液呈现暗紫色,凑近一看,会发现该培养液偶尔从底部产生黄豆粒大小的气泡,这显然是底部安装了某种通气装置造成的。

在玻璃罐旁边有个操作台,台面很整洁,都是经过严格的杀菌处理的。操作台上有一个大型显示器,旁边搁着高精度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是通过电子的波动性,通过发生电子衍生从而呈现出物质的亚显微结构,高精度电子显微镜可以清晰地观察分子的表面。

黄恩按下开关,只见得玻璃罐内暗紫色培养液先是震荡了几下,随后从底部半透明管道中流出,进入一个小锥形不透明容器,该容器精密连接着高精度电子显微镜。随着液体的流入,很快,在显示器上边浮现出了培养液的清晰显微画面和相关数据。

原来这瓶暗紫色的培养液中培养着大量的病毒,在显示器中,这些病毒呈现月牙状,像是每月月初或者月末时期的月亮的形状,但这些病毒有些弯曲的更像是镰刀。奇怪的是,我们不应该叫他称之为病毒,因为它的亚显微结构中具有“细胞膜结构”,但奇怪的是,这些细胞膜结构非同一般,它们呈现出一种及其罕见和诡异的形态:磷脂双份子层很类似于我们一般认识的细胞膜结构框架,然而,在磷脂分子层表面上约等间距地树立起一种类似于塔状结构,这些结构不完全是简单的氨基酸长链,而是氨基酸和几丁质(有名:壳多糖)通过相互镶嵌式地链接,再通过彼此链中分子间分子间作用力的作用,相互盘旋缠绕形成的诡异嵌合体。通过电子显微镜的影像,这些氨基酸多为β-氨基酸,当然也有少量α-氨基酸在内,这种诡异的结构不符合目前人类所能认识的地球生物体结构,可能是某种还未被发现的古老生物,无论如何,用经典生物学理论难以解释这些独特结构的用处。

这些病毒可以活动,这依赖于它膜表面镶嵌有的那些塔状结构,它们结构不同,可以做伸缩、弯曲甚至折叠等的动作,有些会带动周边磷脂分子层,从而使得分子膜表面发生局部形变,从电子显微镜上看到它们一伸一缩,仿佛再与观察者互动。他们的体形变化好像在对观察者笑,就像是嘴巴一样呈现出奇怪的弧度,似乎在发着诡异的笑声!分子膜表面的磷脂双分子层在不断流动着,但在其上约等距离的塔状结构却几乎是纹丝未动,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呈现出来的微微振动,这个现象再一次的颠覆人类的传统细胞膜观,不符合流动镶嵌模型等经典细胞膜结构。仔细观察细胞膜表面的塔状结构,它们贯穿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而且在内层的根部与多根半透明细丝链接,这些细丝呈现几乎拉直的状态延伸至这种生物的中心——他的微小“细胞核”!这些极其特别的微妙结构属实令人着迷和不解。再看它的核,与传统细胞核相比要小很多,但形状与传统细胞核类似,有多个或大或小不规则的小孔,这些孔洞连通这核的外界和内部。这种病毒的壳体内缺少大量细胞器和细胞结构,就连以蛋白质纤维为基础构成的细胞骨架都没有!

以上种种迹象正是我们不敢称之为细胞,而将它们称为病毒的原因。除此之外,他不同于细胞而更像是病毒的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它的体积远小于传统细胞,体积更接近于病毒的大小——约是一般病毒平均体积的4到5倍!

黄恩将它们称之为“细胞膜病毒”,因为这种诡异生物与病毒最大的区别莫过于具有完整而独特的膜层结构,虽然与细胞膜有很大差别。

电子显微镜中的这些细胞膜病毒个个生龙活虎,不断地在肆无忌惮的游荡、盘旋、弯曲甚至折叠着,它们在向观察者展现它们独特的舞姿,但这些舞姿的背后意味着怎么样的世界令人不得而知……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