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85TXT > 武侠 > 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 第 15 章 归园田居4

【从写景转下,是这样几句:“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无和有,是一句对偶。无尘杂,就是说没有尘俗杂事;虚室,就是静室。

很明显,这个“尘杂”是在cue他自己做官的时候。既然做官肯定有很多杂事吧,还有讨厌的应酬,看着就不爽的上司如今可算是都摆脱了,在虚静的居所里生活得很悠闲,而且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

【所以最后他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樊笼”,恰好照应了开头的“尘网”,都是指世俗官场,“自然”,既是指自然环境,又是指顺应本性真、无所扭曲的天性。

樊笼与自然,既是官场和田园的对比,也是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他挣脱了樊笼,就代表逃离了官场,超脱了现实。】

【为什么他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因为“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完美闭环。读到这里,我们不禁也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他终于做回自己了。】

楚棠的声音欢快,水镜下的陶渊明却忽然垂眸,染上沟壑的脸上神情莫测。

颜延之以为他是想到了当年出仕的旧事心情不乐,当即出言宽慰道:“前事已矣,兄长如今困顿,但如水镜所说,到底做回自己,志节犹存,不像小弟”

他欲言又止,陶渊明也知道他心中苦闷,劝慰道:“延之,我素来欣赏你的才华,也知你正直真诚,屈身伪朝,实非本愿。但延之,如今邦无道,时局浑浊,官场险恶,你一定要听我一劝,韬光养晦,保全自身,否则将祸及性命,身名俱灭。”

自东汉党锢之祸以来,文人卷入政治风云,死者不计其数,刘裕变节夺权,尤其是好相与的?他真的不希望好友卷入其中,落得个满目苍凉的下场。

颜延之看着他满脸严肃的样子,郑重地点点头:“兄长所言,延之一定谨记。”

他在心里轻叹,兄长虽然归隐,但依然洞达事实,自己此次被外放始安,又何尝不是有性命之危?兄长此番言辞恳切相劝,便是一片拳拳爱惜之心,此中情谊如何不令人感动?

他在心里下定决心,此去始安,一定谨言慎行,远离纷争。

唐朝。

王绩饮尽杯中酒,低声道:“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公以退隐保留本真,自是第一流人物。”

王维也起了些遐思:“我虽对陶潜愧于家中妇子一事不敢苟同,但他归田守拙,不与世同,桃源之想更是令人神往啊!”

刘氏笑了:“相公也想要归隐么?”

王维笑着摇摇头:“如今四海升平河清海晏,正是大展宏图之时,退隐岂是君子所为?我是想以后致仕,也寻一处田园山泽,以近自然,养足天性。”

届时兼济之志已成,携妻归隐,岂非乐事?

成都,杜甫草堂。

杜甫在院中独坐,日前他在友人的帮助下结庐浣花溪边,免于颠沛之苦,蜀中天府,自有安乐,聊慰他漂泊之怀,他此时的境地,倒也有些“归园田居”的意思了。

此时,听罢水镜中的话,他没有立即言语,隔了一会儿,这才轻轻叹道:“所谓做回自己,也不只在一个拙字。”

晋宋易代,陶渊明身处其中,焉能没有感怀?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知识点。在这首诗中,陶渊明的性格可用一个“拙”字概括,“拙”是他的天性,借诗歌的开头几句点出,其后他也选择了“守拙”,即归隐田园。

注意羁鸟、池鱼、尘网、樊笼几句,都用到了比喻的手法,而中、后几句写景,纯用白描,动静、远近结合,理解性默写可能考到,而写法的考点则是放在诗歌鉴赏里面,大家要灵活运用。】

不知道第几次提到考点了,李世民终于将心中的疑问说出口:“这后辈说的考试,和我们的科考是一般么?”

贞观君臣这几日一直在商讨科考事宜,房玄龄也注意到这一点,回话道:

“考试者,选拔人才之用,这一点倒是不必见疑,只是臣原本以为后世是考察作诗,可听水镜说法,似乎考的是解诗,解诗与从政能力有何相关?”

他们的陛下文采不错,他们这一干文臣自然也有解诗的能力,但解诗对从政来说,并不是一个必须啊!君不见以诗从政都是周代的故事了,秦以降所用渐少,后世怎会如此重视,专门考察?

【对诗意有一个基本了解之后,我们还需要考虑一个问题,课文将它与曹操的《短歌行》编在一起,曹操进去,渊明避世,曹操以天下为任,哪怕“老骥伏枥”,亦是“志在千里”,陶渊明却选择归隐田园,该怎样看待他的归隐呢?】

颜延之从郁悒中回过神得在大声楚棠也听不见,她继续cue流程:

【所谓“端居耻圣明”,换句话说,陶渊明选择归隐的行为是不是反映了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

“荒唐!陶潜是义士,这问题是折辱!”

王绩坐不住了,他归隐田园便是效仿陶渊明,若陶渊明是消极避世,他是什么?

王维也摇摇头:“虽然不是很认同的他的行为,但陶潜品性自是无可置疑,楚姑娘怎会有此一问?”

苏轼难得没有笑:“先生高士,岂可用消极一词来评判,曹孟德纵有天下归心之志,然而失节于汉,怎么及得上陶公高义?!”

很明显,苏轼破防了。偶像的人格都被侮辱了,这绝对不能忍。他无师自通开启拉踩大法,连带着对前面提到的曹操都没有好脸色。

未央宫。

刘彻一脸淡定地开始看戏,很明显后世之人对这个陶渊明非常推崇,那么有此一问不过是寻个由头为后面张本,这种话术他当皇帝都用烂了,欲扬先抑,欲抑先扬,都是套路。

董仲舒学习儒家经典,又担任授业之师,倒是对这个问法报以会心一笑,夫子有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循循善诱,方是为师之道。

只能说,这波还是众位诗人代入感太强了,以至于被情感蒙蔽双眼,倒不及其他局外人清醒。

【我们知道,评价一个人要有综合视角。关于陶渊明,我们很容易给他打上一个隐士的标签,这样当然方便,尤其是在应试教育之下。

但“打标签”意味着陷入定势,如无意外不会再特意去了解,所以从某种意义上仍然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曹操对这个“综合视角”的提法十分欣赏:“以点观人,其人不全,对一个人的评价怎么能以偏概全呢?”

显然,他是对那些骂他是汉贼的人非常不满。

刘彻也理解这段话了:“打标签,陷入定势,比如说秦始皇的标签是暴君,所以后人便陷入始皇帝是暴君的定势?”

底下大臣纷纷捂脸,有点道理,但又好像槽多无口。陛下您是不是忘了水镜里的后辈显然对始皇帝颇有好感,说不定人家在后世不存在“暴君定势。”

“应试教育,是在说他们的科考?”这是研究科举研究出条件反射的贞观朝。

“不错,先生不只是隐士,还是征士节士!”反应过来的苏轼开始给偶像正名。

【所以借这首诗,我们要重新了解一下这个人。大家都知道陶渊明有一个从出仕到归隐的经历,我们前面着重讲了两段,分别是他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出仕,但据考证,这中间他至少还出仕过三次。】

陶渊明执杯的手一顿。

【文史哲不分家,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先来扒一扒历史。】

历史!

众位皇帝陛下一下子警觉起来,当即吩咐左右准备记录,曹操等几方势力亦神情严肃,试图从中听到更多与自己时代相关的事。

【陶渊明是东晋诗人,前面还有西晋和三国,我们就从老板说起。】

【赤壁之战失败后,老板无力南下,主要势力还是在北方。孙刘友好靠曹操,老板打退了,孙刘联盟就要开始撕逼了,这后面又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我就不多说了,反正大家都知道,不知道就去看《三国演义》,当然能看《三国志》更好了。】

等着听后续的曹操孙权刘备等人:.

你别不说啊你好好讲讲啊!你们知道我们不知道啊!合着我们等了半天就等了个这?你这个后辈到底懂不懂什么叫尊重祖宗啊?!

破大防了。

罗贯中寻思了一下,自己的书在后世大概也许好像.非常有名?

啥也不说了,水镜结束连夜肝!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魏文帝果然不欺我!

【最后老板封魏王,都邺城,统领北方;刘备在川蜀;孙权领江东称吴王。虽然这时候汉献帝还是天子,但明显已经成了一个吉祥物,所以实际上是魏蜀吴三分天下,这就是大家熟知的“东汉末年分三国。”

但是三角形不愧为最稳定的图形,结果就是他们仨谁也奈何不了谁,哪边都不能统一天下,反倒被司马家一把摘了桃子。】

曹刘孙:???

作者有话要说

这章没什么标注的,“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出自曹丕《典论论文》

以诗从政是周代的事,是说周代的时候《诗经》可以作为一种外交辞令,不懂《诗》人家说话你都听不懂,《诗经》是当官的必修课~当然用在这里还是写了服务小说,要是有理解错误大家看个乐子就好(捂脸)

猪:秦始皇的标签是暴君,所以后人就陷入他是暴君的思维定势,我解释得对吧?

龙:你的标签是猪,所以后人就陷入你是猪的思维定势,我解释得对吧?

猪:(骂骂咧咧)(面目扭曲)(气急败坏)

凤:好看多来点

感谢在2023-06-0914:37:16~2023-06-1014:48:5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小巴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从写景转下,是这样几句:“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无和有,是一句对偶。无尘杂,就是说没有尘俗杂事;虚室,就是静室。

很明显,这个“尘杂”是在cue他自己做官的时候。既然做官肯定有很多杂事吧,还有讨厌的应酬,看着就不爽的上司如今可算是都摆脱了,在虚静的居所里生活得很悠闲,而且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

【所以最后他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樊笼”,恰好照应了开头的“尘网”,都是指世俗官场,“自然”,既是指自然环境,又是指顺应本性真、无所扭曲的天性。

樊笼与自然,既是官场和田园的对比,也是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他挣脱了樊笼,就代表逃离了官场,超脱了现实。】

【为什么他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因为“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完美闭环。读到这里,我们不禁也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他终于做回自己了。】

楚棠的声音欢快,水镜下的陶渊明却忽然垂眸,染上沟壑的脸上神情莫测。

颜延之以为他是想到了当年出仕的旧事心情不乐,当即出言宽慰道:“前事已矣,兄长如今困顿,但如水镜所说,到底做回自己,志节犹存,不像小弟”

他欲言又止,陶渊明也知道他心中苦闷,劝慰道:“延之,我素来欣赏你的才华,也知你正直真诚,屈身伪朝,实非本愿。但延之,如今邦无道,时局浑浊,官场险恶,你一定要听我一劝,韬光养晦,保全自身,否则将祸及性命,身名俱灭。”

自东汉党锢之祸以来,文人卷入政治风云,死者不计其数,刘裕变节夺权,尤其是好相与的?他真的不希望好友卷入其中,落得个满目苍凉的下场。

颜延之看着他满脸严肃的样子,郑重地点点头:“兄长所言,延之一定谨记。”

他在心里轻叹,兄长虽然归隐,但依然洞达事实,自己此次被外放始安,又何尝不是有性命之危?兄长此番言辞恳切相劝,便是一片拳拳爱惜之心,此中情谊如何不令人感动?

他在心里下定决心,此去始安,一定谨言慎行,远离纷争。

唐朝。

王绩饮尽杯中酒,低声道:“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公以退隐保留本真,自是第一流人物。”

王维也起了些遐思:“我虽对陶潜愧于家中妇子一事不敢苟同,但他归田守拙,不与世同,桃源之想更是令人神往啊!”

刘氏笑了:“相公也想要归隐么?”

王维笑着摇摇头:“如今四海升平河清海晏,正是大展宏图之时,退隐岂是君子所为?我是想以后致仕,也寻一处田园山泽,以近自然,养足天性。”

届时兼济之志已成,携妻归隐,岂非乐事?

成都,杜甫草堂。

杜甫在院中独坐,日前他在友人的帮助下结庐浣花溪边,免于颠沛之苦,蜀中天府,自有安乐,聊慰他漂泊之怀,他此时的境地,倒也有些“归园田居”的意思了。

此时,听罢水镜中的话,他没有立即言语,隔了一会儿,这才轻轻叹道:“所谓做回自己,也不只在一个拙字。”

晋宋易代,陶渊明身处其中,焉能没有感怀?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知识点。在这首诗中,陶渊明的性格可用一个“拙”字概括,“拙”是他的天性,借诗歌的开头几句点出,其后他也选择了“守拙”,即归隐田园。

注意羁鸟、池鱼、尘网、樊笼几句,都用到了比喻的手法,而中、后几句写景,纯用白描,动静、远近结合,理解性默写可能考到,而写法的考点则是放在诗歌鉴赏里面,大家要灵活运用。】

不知道第几次提到考点了,李世民终于将心中的疑问说出口:“这后辈说的考试,和我们的科考是一般么?”

贞观君臣这几日一直在商讨科考事宜,房玄龄也注意到这一点,回话道:

“考试者,选拔人才之用,这一点倒是不必见疑,只是臣原本以为后世是考察作诗,可听水镜说法,似乎考的是解诗,解诗与从政能力有何相关?”

他们的陛下文采不错,他们这一干文臣自然也有解诗的能力,但解诗对从政来说,并不是一个必须啊!君不见以诗从政都是周代的故事了,秦以降所用渐少,后世怎会如此重视,专门考察?

【对诗意有一个基本了解之后,我们还需要考虑一个问题,课文将它与曹操的《短歌行》编在一起,曹操进去,渊明避世,曹操以天下为任,哪怕“老骥伏枥”,亦是“志在千里”,陶渊明却选择归隐田园,该怎样看待他的归隐呢?】

颜延之从郁悒中回过神得在大声楚棠也听不见,她继续cue流程:

【所谓“端居耻圣明”,换句话说,陶渊明选择归隐的行为是不是反映了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

“荒唐!陶潜是义士,这问题是折辱!”

王绩坐不住了,他归隐田园便是效仿陶渊明,若陶渊明是消极避世,他是什么?

王维也摇摇头:“虽然不是很认同的他的行为,但陶潜品性自是无可置疑,楚姑娘怎会有此一问?”

苏轼难得没有笑:“先生高士,岂可用消极一词来评判,曹孟德纵有天下归心之志,然而失节于汉,怎么及得上陶公高义?!”

很明显,苏轼破防了。偶像的人格都被侮辱了,这绝对不能忍。他无师自通开启拉踩大法,连带着对前面提到的曹操都没有好脸色。

未央宫。

刘彻一脸淡定地开始看戏,很明显后世之人对这个陶渊明非常推崇,那么有此一问不过是寻个由头为后面张本,这种话术他当皇帝都用烂了,欲扬先抑,欲抑先扬,都是套路。

董仲舒学习儒家经典,又担任授业之师,倒是对这个问法报以会心一笑,夫子有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循循善诱,方是为师之道。

只能说,这波还是众位诗人代入感太强了,以至于被情感蒙蔽双眼,倒不及其他局外人清醒。

【我们知道,评价一个人要有综合视角。关于陶渊明,我们很容易给他打上一个隐士的标签,这样当然方便,尤其是在应试教育之下。

但“打标签”意味着陷入定势,如无意外不会再特意去了解,所以从某种意义上仍然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曹操对这个“综合视角”的提法十分欣赏:“以点观人,其人不全,对一个人的评价怎么能以偏概全呢?”

显然,他是对那些骂他是汉贼的人非常不满。

刘彻也理解这段话了:“打标签,陷入定势,比如说秦始皇的标签是暴君,所以后人便陷入始皇帝是暴君的定势?”

底下大臣纷纷捂脸,有点道理,但又好像槽多无口。陛下您是不是忘了水镜里的后辈显然对始皇帝颇有好感,说不定人家在后世不存在“暴君定势。”

“应试教育,是在说他们的科考?”这是研究科举研究出条件反射的贞观朝。

“不错,先生不只是隐士,还是征士节士!”反应过来的苏轼开始给偶像正名。

【所以借这首诗,我们要重新了解一下这个人。大家都知道陶渊明有一个从出仕到归隐的经历,我们前面着重讲了两段,分别是他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出仕,但据考证,这中间他至少还出仕过三次。】

陶渊明执杯的手一顿。

【文史哲不分家,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先来扒一扒历史。】

历史!

众位皇帝陛下一下子警觉起来,当即吩咐左右准备记录,曹操等几方势力亦神情严肃,试图从中听到更多与自己时代相关的事。

【陶渊明是东晋诗人,前面还有西晋和三国,我们就从老板说起。】

【赤壁之战失败后,老板无力南下,主要势力还是在北方。孙刘友好靠曹操,老板打退了,孙刘联盟就要开始撕逼了,这后面又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我就不多说了,反正大家都知道,不知道就去看《三国演义》,当然能看《三国志》更好了。】

等着听后续的曹操孙权刘备等人:.

你别不说啊你好好讲讲啊!你们知道我们不知道啊!合着我们等了半天就等了个这?你这个后辈到底懂不懂什么叫尊重祖宗啊?!

破大防了。

罗贯中寻思了一下,自己的书在后世大概也许好像.非常有名?

啥也不说了,水镜结束连夜肝!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魏文帝果然不欺我!

【最后老板封魏王,都邺城,统领北方;刘备在川蜀;孙权领江东称吴王。虽然这时候汉献帝还是天子,但明显已经成了一个吉祥物,所以实际上是魏蜀吴三分天下,这就是大家熟知的“东汉末年分三国。”

但是三角形不愧为最稳定的图形,结果就是他们仨谁也奈何不了谁,哪边都不能统一天下,反倒被司马家一把摘了桃子。】

曹刘孙:???

作者有话要说

这章没什么标注的,“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出自曹丕《典论论文》

以诗从政是周代的事,是说周代的时候《诗经》可以作为一种外交辞令,不懂《诗》人家说话你都听不懂,《诗经》是当官的必修课~当然用在这里还是写了服务小说,要是有理解错误大家看个乐子就好(捂脸)

猪:秦始皇的标签是暴君,所以后人就陷入他是暴君的思维定势,我解释得对吧?

龙:你的标签是猪,所以后人就陷入你是猪的思维定势,我解释得对吧?

猪:(骂骂咧咧)(面目扭曲)(气急败坏)

凤:好看多来点

感谢在2023-06-0914:37:16~2023-06-1014:48:5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小巴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