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85TXT > 古代言情 > 布衣皇后:花倾天下 > 第六十九章 刘氏“童生”

第六十九章刘氏“童生”

春,二月底。

浙江辖下苏杭城的乌镇上,今天显得格外热闹,每隔三年一次的皇考,自全皇朝内由着镇一级的官府正式开启大幕。而今天,正是乌镇“春考”发榜,那些在十多天前参加了会考的学子们,今天都会来镇上看榜。

“春考”发榜与“秋考”发榜是不一样的,“春考”发榜只公布过考学子的名字,而不计名次。

也就是说,只要你的名字榜上有名,那么就可以前往镇府衙领取会考合格的公文,持此公文,就可以有资格参加今年的八月,在苏杭城府衙的“秋考”了。

一大早,刘三虎和弟弟刘东来吃过了早饭,就把自家的马车收拾干净,车厢里也铺上了两床褥子,喂马吃着草料,哥俩就蹲在马车边上聊了起来:

“哥,你说,文才能上榜么?”刘东来抬头看了看天气,说。

“我哪知道,问那小子他也不吱声,一个闷葫芦。”刘三虎说。

两人对于自家大哥的这三个儿子也不错,一年里有十个月,三个侄子都在乌镇的文苑学堂读书,每年在家也就是待两个月,就算是待在家里的这两个月里,老爹也是让这三个孙子读书写字,家里的活一点都不让动,说是以后刘家的子孙都得读书。

刘大虎的三个儿子,都是从北方长大的,刘大虎把自己的三个儿子送到了江南老爹身边,一来是减轻点生活压力,第二呢,让三个儿子也能帮着爹干些活。

但是,自从刘大虎带着老婆闺女的返回了京城之后,刘旺才就说要把他的三个孙子送到乌镇去读书。

所以说,刘三虎和刘东来哥俩,对自己的这三个读书的侄子还真了解不多。

前些天,刘三虎在院子里遇到了大侄子刘文才,就顺口问了句:“考的咋样?”

那刘文才只回答了三个字:“不知道!”就走了,留下了目瞪口呆的刘三虎站在那里犯着愣儿。

这会儿听弟弟问起这事,他也有些不满:白吃白喝不干活罢了,还装出那一份死得兴,指不定根本就上不了榜!

但是,至于大侄子刘文才能否上榜的事,刘三虎和刘东来哥俩都不敢说,真要是被爹知道了,老头子发起火来也是挺吓人的。

刘旺才吃过了早饭,就在媳妇英子和大孙子的搀扶下走出了屋子,刘三虎和刘东来哥俩一见爹出来了,也是赶紧的站起身忙着去拉马套车。

英子把刘旺才扶上了马车,说:“到了镇上别走丢了,有啥事等回了家再说!”

刘旺才知道媳妇是担心大孙子中不了榜,也是显得不耐烦的摆了摆手,说:“行啦,把晌午的饭做好了就行,东来,走吧!”

刘东来牵着马抖了一把马缰绳,嘴里“驾驾”的喊着,拉着马车走出了刘家大院,然后他跳上了马车,和哥哥刘三虎坐在了一起,赶着马车沿着村子里的土路向前驶去。

刘三虎在乌镇上开了个卖茶叶的小店,头几天回家看爹娘,今天也是正好跟着自家的马车一块儿回镇上。

本来这刘三虎在京城的时候,就是在一家茶楼里做事,跟着爹娘迁来了江南后,就娶了一当地的媳妇。媳妇的娘家种着十几亩茶田,生茶熟茶都做,过去家里人手不够用,茶叶都是卖给了去收茶的商人。

后来刘三虎两口子回娘家的时候,岳父就提出了能不能在乌镇上盘下间铺子自己卖茶叶,那样的话,可要比人家到家里来收茶多挣不少银子呢,都是自家地里收的茶叶,贱卖给了别人太不划算了。

刘三虎回到家,就把岳父的话跟老爹说了,刘旺才听了之后也是在心里合计着算了一笔帐,算来算去的,怎么算自己都不吃亏,就同意了。

但是,刘旺才也是提了几个条件:第一,乌镇上的店面属于刘家独有;其二,媳妇娘家的生熟茶叶送到店里的价格不能高过市面的最低收购价:其三呢,这茶叶送到了店里不能马上就拿着银子走人,而是一批压一批,前一批卖的差不多了,第二批送到了店里,才能结算前一批的银子。

刘旺才虽然没有做过生意,但他毕竟是读过私墅的人,比一般的只知道种地的庄户人家脑子灵活,反正亲家地里的茶叶卖给谁也是卖,让自家的女婿卖呢,也不是坑了他们。

刘家的茶叶铺子,就在乌镇上开了张,刘旺才就让儿子刘三虎两口子住在店里张罗生意,家里的事,就由小儿子刘东来管着了。

今天是乌镇府衙放榜的日子,马车还没驶进乌镇,大路上就有些拥挤了,马车也走的慢了下来。因为老爹的腿脚不利索,只能坐在马车上,刘三虎对镇子上熟悉一些,他跳下马车说是先去镇府衙看榜。

刘旺才的儿子闺女们一共八个,虽说真正有学问的没有,但是字还是认得不少的,这都是刘旺才和英子两口子都识字,平时在家里也都教些,有刘三虎先去看榜,这马车走的快点慢点也就没啥关系了。

本来刘文才也想着下车跟着三叔一块儿去看榜的,只是他生性木纳,三叔没说让他跟着一块儿去,他也没敢开这个口,老实的待在马车上坐在爷爷的身边。

刘三虎四十多岁,正是年轻力壮的中年人,下了马车脚下也赶趟,不多会儿就来到了乌镇的府衙前。

乌镇的府衙前,有一个不大的空场子,今天是放“春试”榜的日子,已经是挤满了前来看榜的人,因为放榜的时辰还没到,人们也都是等在这里向着前面镇府衙的大门口张望。

刘三虎站在人群里等了没多久,就看见了那高台阶上关着的两扇大门从里面打开,一些官差们手里拿着黑红两色的长棍子走了出来,大声的吆喝着,将挡在了镇府衙前的人往后赶。而后过了没一会儿,乌镇府衙前旁边的那面高墙下,就被差官们清出来了一个空地,还架了一个梯子放在墙前面。这时才看见几个手里拿着卷起来的纸卷从府衙里走了出来,两个手里提着浆水桶的官差站在高墙前,爬上了梯子,把浆桶里的浆子用一个扫帚沾上往墙上抹了一层,一张红底黑字的榜文就贴在了墙上。

人群自发的向前涌着,前面有官差拿着棍子往后赶,场面一时有些混乱。

刘三虎掂着脚尖使劲的往前看,只是因为离着太远了,除了能够看见红底黑字以外,写的啥字,他是一个字也看不清楚。

无奈之下,刘三虎只得往前挤。

等到刘三虎终于挤到了榜文前,他身上穿着的薄袄已经被汗塌透了,好在那榜文贴的够高,上面的名字写的也够大够清楚,刘三虎开始一个一个的人名找了起来。

没让刘三虎费了多大的事儿,“刘文才”三个字就被他看见了:咦,这小子还真上了榜,不会是有重了名的吧?

刘三虎继续的往下找了起来,当他终于把全部榜文上的名字都找完了一遍之后,的确就只发现了一个“刘文才”,可他的心里还是有些放心不下,这刘文才会不会是有重了名儿的?

是不是有重了名的,刘三虎也不敢确定,他只得先从人群中挤出去再说。

下马车前,刘三虎跟弟弟刘东来说好了,让他直接把马车驶到自家的茶叶铺子等他。

刘家在乌镇的茶叶铺子,离着镇府衙隔着几条街,走小路不多会儿就到了,毕竟这乌镇就这么大,就这一条街上卖茶叶的铺子多。

还离着自家的茶叶铺挺远呢,刘三虎就看见弟弟刘东来和大侄子刘文才两人,扶着老爹站在自家的马车前向这边张望,赶紧的三步前做了两步走了过去。

刘旺才问道:“有么?”

刘三虎点了点头,说:“爹,有一个叫刘文才的在榜上。”

刘三虎说话的意思就是,他是看到了有一个叫“刘文才”的上了榜,只是不能确定是不是自家的大侄子“刘文才”。

“咋说的呢?”

刘旺才又问。

“让晌午过后带着会考的文书去府衙里换公文!”

刘三虎说着,看了一眼站在老爹边上的大侄子刘文才,心想:难不成真是这小子上了榜?满打满算的,大侄子在文苑学堂里才读了两年书,这头一次会考就上了榜,是不是俺们刘家的孙子们都是读书的料?

如果这大侄子这次真的榜上有了名儿,嗯,以后等俺家这几个娃长大点,也把他们送文苑学堂念书去!

刘旺才就在乌镇上自家的茶叶铺子里吃了午饭,午饭过后,刘旺才让两个儿子搀扶着自己,他要亲自跟着大孙子去府衙换公文,是与不是,就在今天了。

午饭刘旺才也没吃多少,大概是在他心里也不敢确定,大孙子是否真的中了榜,人是有重名的,如果真的是因为重了名,那“刘文才”不是自己的大孙子刘文才的话,这心里也好提前有个准备。

刘旺才由着两个儿子一左一右的搀扶着,大孙子刘文才拿着爷爷拄着的棍子,一只手还不时的捂一下胸口,那衣服里可是揣着会考的文书呢。

刘旺才的腿很疼,但是,他就由着两个儿子连搀带架的走着,愣是一声没吭。

乌镇府衙前看榜的人已经不多了,有一些人正在府衙外的台阶上站着,府衙门外站着一个倒背着手的官差,刘旺才一家三代四人走了过去,刘三虎问了一个站在台阶上的年轻人,说是里面已经开始换公文了,榜上有名的人进去就是。

刘旺才被两个儿子架着上了台阶,三人正要往府衙大门里走,就被门口站着的官差拦了下来:“会考的文书呢?”

跟在后面的刘文才连忙的从怀里掏出了捂了一路的文书,走过去递给了官差看。

官差接过了文书打开,然后抬起头问道:“谁是刘文才?”

刘文才连忙点着头,说:“官爷,在下正是刘文才。”

官差将手里的会考文书递还给了刘文才,说:“进去向右拐换公文去吧!哦,你们,不能进去!”

刘文才伸出双手接过了文书,向这官差躬身行了一礼,说:“多谢官爷!”

刘文才走到了爷爷面前,将手里拿着的棍子递给了四叔,说:“爷爷,三叔,四叔,你们在外面等着,我一会儿就出来!”

到了现在,刘旺才还是不敢确认大孙子是否中榜了,他点了点头,说:“去吧去吧!”

刘文才转过身,迈步走进了镇府衙。

等待,有的时候会显得时间过的很慢。

刘旺才的大孙子拿着会考的文书进了乌镇府衙,老半天没见他出来,刘三虎和刘东来哥俩担心老爹的腿站久了受不了,就扶着他走出了一边的台阶上坐下歇着。

“爷爷,三叔,四叔,我中啦!”

刘文才双手捧着一张墨迹末干的官文走出了镇府衙,看见爷爷正往这边看着,他连忙的跑过去,将手里的官文递给了爷爷。

刘家,终于出了一个考取了“童生”的读书人!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