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85TXT > 历史 > 民国文匪 > 第三百四十四章,提名

当李谦在四月初回到上海的时候,他得到了这样的消息:国军击退了赤匪对四川的进犯,如今赤匪正合流向西“逃窜”,“有识之士”认为赤匪已经穷途末路……

从这个新闻中,李谦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红军并没有留在四川,而且红四方面军那边也没有弄出分裂党中央,自行南下的事情,还是和中央红军一起走了,估计今后还是要往陕北去了。至于战斗的胜负,从报纸的新闻上是看不出来的。

李谦也没有特意去打听这当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即使他不是“党外人士”,这个些事情,也不应该刻意去打听。

按许多年后流传出来的说法,就是中央红军突然进入四川,向正在追赶红四方面军的kmt胡宗南部发起攻击,并顺利歼灭其一个师。胡宗南大为惊愕,并迅速转入——嗯,转入反攻。

总的来说,就是胡宗南和中央红军打交道打得少,觉得自己手上兵不少,装备也好,应该能反杀一把,然后,然后就又被中央红军在运动战中干掉了一个师又一个旅。弄得常凯申都忍不住发来电报,亲自教导自己的得意门生如何打仗。同时电令此前还小心翼翼地跟在红25军后面的薛伯陵和汤恩伯赶紧入川支援。同时又下令让张小六带兵进陕西“会剿”。

要说常凯申的战术指导还是起了作用的,胡宗南在此之后,又被干掉了大半个师,只是师部带着一个旅跑出来了。然后清醒过来了的胡宗南退往青川固守待援。而这个时候呢,趁着胡宗南被中央红军拖住了的机会,红四方面军再次南下,又一次试图夺取成都。

这一次他们甚至都逼近到了成都城外,但是一直不太靠谱的川军在成都的防御战中却表现得很顽强,虽然红四方面军给川军造成了很大的杀伤,但是却并没能如愿的攻克成都,相反自己也同样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更重要的是,红四方面军的家底子不够厚,根本无法维持长时间的作战。顿兵于坚城之下,而kmt的援军也开始渐渐逼近。于是红四方面军不得不放弃围城,向北转移。这时候薛伯陵的军队也进入了四川,中央红军的压力开始变大了。中央多次电令红四方面军北上和中央会师,红四方面军一直拖延,直到局面极为不利的时候,才北上和中央红军会师。

这时候汤恩伯和张小六的部队已经在陕西南部做好了准备,红军不得不先转向西方然后绕道北上。

在此前的一系列的战斗中,红四方面军遭受到了不小的损失,原本在发起嘉陵江战役的时候全军八万人,现在减少到了五万多人,反倒是中央红军,在长征开始后就没吃太多亏,出发的时候八万,中途虽然有过一次分兵,让红五军团和红二六军团从恩施向西寻求渡江了,但如今全军靠着一路上转化俘虏和接受穷人从军,人数上还有七万人左右,而此前的战斗也表明,中央红军在战斗力上,要明显的超过红四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中太过激进的肃反对军队战斗力造成的破坏非常严重)所以历史上红四方面军实力明显超过中央红军的情况并没有出现。这也使得张特立在历史上试图依靠兵力,玩枪指挥党的伎俩根本没了发挥的余地。

不过这些事情暂时李谦是管不了的,也不想管的。因为最近他得到了一位朋友的来信,那位朋友告诉他,他的学生很可能要获得诺贝尔奖了。

来信的是德布罗意,他告诉李谦,因为青霉素在对抗各种感染当中展现出的神奇的效果,所以就他所知,已经有人向诺贝尔奖委员会提名,要求将今年的医学奖颁发给弗莱明和李谦。

但是李谦觉得,他已经不需要更多的诺贝尔奖了。在世界范围内,他已经足够的出名了,多增加一个诺贝尔奖对他的名望值的增加其实是相当有限的了。所以他立刻给德布罗意去信,问他是不是认识那个提名他的人,同时他还指出,他个人认为,青霉素当然是值得一个诺贝尔奖的,但是他认为应该和青霉素的发现者弗莱明分享诺贝尔奖的人不应该是他,而应该是他的学生童村。

“在寻找合适的菌种,并进行筛选和培养的过程中,童村才是做出贡献最多的人,你看在大多数的相关论文中,第一作者都是他而不是我,所以我认为应该是由弗莱明先生和童村一起分享。如果你认识有资格在这个事情上发言的人,我希望你能提醒他一下,在青霉素为人类造福的过程中,有一位真正起到了关键作用的人被遗漏了,而另一个除了挂个名,几乎什么都没干的人却被提名了,我想这可能是不恰当的……”

李谦的这个表态其实也不完全是淡泊名利,首先,他在学术上的地位已经够高了,不太需要这类荣誉了,而且这还是医学方面的荣誉。医学和他的主要方向隔着太远,去追求这样的东西,实在是没什么必要。

另一方面,李谦希望能在他的努力下,让中国在科学方面在整体上能有更好的声誉。而这,仅仅靠李谦一个全能型的得奖是远远不够的。正所谓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就好像印度,也有个别的特别天才的科学家,但是这并不并能改变大家眼中印度科学落后的印象。

而如今至少在数学上,一个以李谦为核心的学派已经成型了,明年的世界数学家大会上将要颁发第一届菲尔茨奖,李谦自己作为有推荐资格的,年轻的资深数学家,已经向大会提名了自己的两个学生了。对然对他们能否在这一届得奖,李谦并没有把握,但是考虑到他们还年轻,距离四十岁还有足够的时间,所以李谦认为,今后菲尔茨奖不会缺的。而如果他的大学还能在其他方面有其他人获奖,那才是真正证明了上海大学在整个学术界的地位。

所以李谦这会儿对于让童村获得一个诺贝尔医学奖的确是非常的关心的,除了给德布罗意写信之外,他还写信给罗斯福总统,问问他有没有门路在这件事情上施加影响。

罗斯福很快就给李谦回了信,他表示这个事情他的确帮得上忙,只是他们虽然是朋友,但是也没有白帮忙的道理,所以如果童村同学在获得提名之后,愿意担任美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他就愿意帮忙。当然,如果李谦愿意担任驻美大使的话,他就更愿意帮忙了。

诺贝尔奖的提名是不公开的,要过五十年才解密。所以罗斯福说的那些条件完全是说着玩的。至于让李谦当驻美大使,至少现在,李谦可一点都不想。

罗斯福的行动也相当快,很快纽约时报就发出了新闻,报道说李谦和弗莱明因为青霉素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的提名。这种新闻,几乎每年诺贝尔奖处在提名阶段的时候都会有,倒也不稀奇。而且处于保密方面的要求,诺贝尔奖评委会是既不会证实也不会否认的。所以大家在这个时候玩一下猜猜乐还是很有意思的。

接着欧洲那边的泰晤士报也加入了进来——毕竟这里面有英国人呀。而且这个新闻很有意思的一点就是,李谦这次跨行业跨得比较大。老实说数学家跨行业跨到理论物理这边来了的事情是相当常见的,很多数学家都干过。物理学家跨行业跨到数学这边来的也不少。所以以前李谦这样横跳一下,也很正常。但是数学和医学这个跨度就太大了一点,以前从没有过这种事情。以前没有过的事情,就有新闻价值,于是在中国的一些外国记者便都提出了采访李谦的要求。

李谦呢,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他在上海大学接受了纽约时报和泰晤士报的两位记者的联合采访,而且他还给了这两位记者一个意外的惊喜:

“我知道你们中的很多人对我们的微生物实验室非常感兴趣,我知道有些人在他们想象出来的故事里,把我们的实验室说得和巫婆们研究黑巫术的地方差不多。嗯,你们知道我说的是谁。”

于是美国记者杰克逊便望着英国记者威廉笑了起来。威廉也跟着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道:“我们都知道,那家伙就是个不入流的小说家,他就是个笑话,完全不值一提。”

李谦也笑了:“为了反驳这种谣言,我今天可以带你们进去看看,但是相机不能带进去,不允许拍照。在那里,你们能看到我们是怎么工作的,也能明白,在获得合适的青霉素菌种方面,做出了最大的贡献的人到底是谁。”

“您是说,您刚刚向我们提到的,真正应该获得提名的童村先生?”

“是的,在青霉素的研究中,我的确是起到了关键作用的。我起到的作用就是看到了青霉素的价值,并且为此投入了不少的人力物力——当然我也获得了足够的回报。但是在学术上,我起到的作用其实是相当有限的,毕竟‘术业有专攻’,你说我一个数学家,偶尔玩玩物理也就够了,哪里还能有本事和精力去搞医学?所以,如果青霉素真的得到了提名,童村显然比我更合适。”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