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85TXT > 历史 > 时空过客4251 > 第五百六十六章 蜀地:终于来了!

“贵党问我愿不愿意抗日?愿意!当然愿意了!我刘湘誓与日寇不共戴天!”

36年9月5日,蓉城,川省政府主席刘湘在一众土共代表和红军指战员面前,义正言辞地说出了这句话,甚至还一脸严肃地举起了攥紧拳头的右手。

如果忽略此时城内密密麻麻的红军部队,以及那些或是主动投降或是干脆被直接缴械的川军士兵,那这句话听起来,可能还真有那么点意思。

当然了,就算人家刘省长是不得已之下的明哲保身,只要愿意和组织合作,土共也不是不会给予宽待政策的。

八月底,就在今年川渝大地的水稻即将成熟的时候,红军居然真的南下了,不到半个月的功夫,便帮助川省初步消弭了多年以来的混乱。

近几年里,刘湘和刘文辉两人为了争夺全川的控制权,可谓是打得天昏地暗。

之后虽然以刘湘的胜利暂时告一段落,但川省的七零八落的局面还是没能得到本质上的改善。

而刘湘这个所谓的“川蜀王”,实际影响范围也就仅仅只限于蓉城附近的平原地区。

现在就连川东都被他默认让给了遭殃军,至于周边山地则要么由共军掌管,要么是军阀横行一方,俨然一副全国形势的缩略图。

好不容易坐稳位置之后,刘湘也不指望能够继续飞黄腾达,步步高升,只愿各路大佬不要注意到他这个小喽啰就行。

对于一手扶持自己的果党,刘湘当然是惹不起的,而对于能够和日寇抗衡的共党,刘湘更是唯恐对方翻起自己的旧账。

所以前不久土共发布抗日捷报时,刘湘还暗戳戳地派人前去恭贺了一番,哪知道对方居然就这么顺杆子往上爬,一路打到蓉城来,叫自己抗日了。

倘若能够保住兵权,那么刘湘也不是不愿去行那民族大事,但共党的行径可谓是“有口皆碑”,军队到了他们手中就再也收不回来了,简直比常委员长还要恐怖。

之前共党派出代表前来说服刘湘加入统一战线时,听着对方好像还挺优厚的条件,刘湘也曾稍稍动心,不过很快金陵派人过来和他聊上一通后,转眼便委婉拒绝了共党的好意。

而在共军当真越过剑门关入蜀时,刘湘又犹豫了很长一阵子,纠结是要继续顽抗下去,还是就此认清形势。

但谁也没料到共军压根就没他考虑的时间,入川的过程简直跟行军差不多,不,如果让川军走同样的路,即便中途没有敌人,估计至少也要花上两倍以上的时间。

这个时候,刘湘简直恨不得给自己拍上两巴掌,早知道不用听果党说客的劝,直接老老实实合作不久好了,人家共军可是连日本人都不怕的,他又有什么底气对抗。

一个月前,日军好不容易拿下了北平,却又久攻不克八达岭,迫于无奈之下只能跟国党“借”来了正定,意图经正太铁路向晋省进攻。

但红军对此早有防备,直接在娘子关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再次挫败了日军的攻势。

对此,局面就只能这么生生僵持了下来,原本日本人还想脸皮再厚一点,跟国军“借”来郑州和陇海线,然后攻打潼关以进入共党腹地关中平原。

但金陵政府本来就因为无故退出正定而饱受谴责,哪怕已经快要豁出去了,这时候多少还是得讲点脸面的,所以和日本的谈判也迟迟没有进展。

如此一来,压力最大的反倒成了日军,津门,北平以及平汉铁路沿线的冀中地区,就成了他们唯一的战果。

这自然让叫嚣着三个月平定夏国的日本人难以接受,可是西边的共军他们打不进去,南边的果军又因为政治方面的牵累,不能有太大动作。

毕竟,对于自认为幕后黑手的西方列强来说,能够容许日本人夺取华北,就已经是最大的让步了,自然不愿让日军继续坐大。

如此一来,金陵政府还真就成了坐山观虎斗,看着日寇和赤匪在太行沿线拼死拼活,自己却安逸得不行。

在常凯申看来,如今果党和日本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赤色主义阵营,就连背后的英美爸爸也在鼎力支持,虽然让日本人暂时得了些许便宜,但只要将来北边交战的双方两败俱伤,那么总是有机会的嘛。

至于这番论调别人信不信,反正常委员长自己是这么说的,不愿信的,可就别怪常公用点手段!

当然也不是没人会考虑一个问题,谁又能保证北边战事就一定不会波及到南方,万一日寇在打赢共党之后继续南下,这国家岂不是就亡了?

但或许是因为红军打得实在太漂亮了,连带让不少果军将领也产生了莫名的自信。

既然共军都能打赢,那他们怎么的也能和日寇五五开吧?再不济,四六、三七乃至二八也行,起码守成肯定是没问题的。

何况现在日寇和共军打得好好的,以果军“友军遭难,不动如山”的惯例,又哪肯轻易下场,反正只要把头埋在沙子里,就看不到猎物的威胁啦。

可实在出乎各方预料的是,最先对南边下手的居然不是日寇,而是看起来一直被压着打的共军,当川省求援的电报传到金陵的时候,果府上下都被这个消息给惊呆了。

共军居然能够在挡住日寇的同时,还有余力经略川蜀,这份实力……大家还是想想该怎么给自己找条后路吧!

倒是土共内部对这一行动并无什么特别的感受,同志们都只觉得这就是理所当然的结果而已。

甚至可以说,对于现在川省的情况,很多同志早就已经看不下去了,若不是抗日为先,早在几年前红军就已经打下了川蜀。

当然现在也不晚,随着马步方于6月被捕,西北局势基本平定,而再次之前红军早已拿下甘省,换句话说,土共差不多有大半年的时间未曾扩张啦。

以目前的干部培养速度,大约半年就能成熟一茬,32年中央红军进驻陕甘川,34年拿下晋省,35年攻略甘青,可以看到中间的间隔越来越短,步子也迈得越来越大,犹如滚雪球一般,如今涉足川蜀,其实再正常不过。

换个角度来看,到了这个地步,太慢太快都可能出问题,为了保证干部队伍的纯洁性,不能扩张太快,以免过多的投机分子混入队伍。

但如果过于稳扎稳打,非要等到所有干部都准备好了再下手,也可能错失良机,甚至造成潜在的不公平,现有干部都出自老根据地,时间久了也会产生很多麻烦。

话说回来,这川省乱局可以说由来已久,自辛亥革命后,蜀地政局就愈发变得一团糟,各路军阀和地方官吏交织在一起,拼命地扩大防地,搜刮民财,充实兵力,都想凭借个人的武装实力来开辟一条通向权力的新路。

尤其是18 年实行了所谓的“防区制”之后,各大军阀纷纷盘踞在一块地方,自立法律,自委官吏,自征赋税,称王称霸,直接成了封建诸侯,把一个素称“天府之国”的川蜀大地搞得支离破碎,民不聊生。

据不完全统计,从12年到35年,短短二十来年的时间里,四省军阀大小混战就发生了470余次,平均每月两次。

这些军阀内斗,不仅造成了川省内部极度冗余的军队规模,还带来了愈发凋敝的民生经济。

比如在二刘争川之前,此地军阀光是正规部队就有刘湘的21万、刘文辉的16万、邓锡候的9万人,田颂尧的6万、杨森的5万,加在一起都快60万了,这还不包括数不尽的地方民团和地方武装。

看似声势浩大,实际不过是一个轻易便可戳破的气球,否则红军也不可能早在32年就于陕南川北一地站稳脚跟。

这些庞大的军队,一方面快速地吞噬着川蜀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另一方面对整个社会生产的破坏也达到了空前的地步。

大小军阀把底层士兵当炮灰,把农民的田地当战场,将农民的财产当军需,强迫农民当力夫,给贫苦百姓带来极大灾难。

为了扩军混战,许多军阀都规定“一户之中三丁抽一、五丁抽二”,而事实上若是没钱贿赂,就算是家中独子也会被强行抓捕。

每次征兵的实话,团总、保正、牌首等便开始乘机敲诈勒索,无人当兵的农户便要强征所谓的“壮丁费”。

如果在一个区域内拉不齐分配的壮丁数目,遇着四、五十岁的农民也绳拥索绑,刮了胡子凑数,搞得农民白天不敢出门,晚上不敢在家里睡觉。

以至于有的人甚至忍痛砍断自己的右手食指以逃避当兵,有的则远走异乡或隐匿深山老林,也有的长期无偿地给地主当长工,或将自己的老婆孩子给地主当家奴,作小老婆……

而那些被强拉去穿上军衣的农民,也成千上万地死于战场,侥幸存活下来的,很可能到了家乡之外便开始助纣为虐,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这些便是土共自32年之后,不断从南边收集到的情报,更为可笑的还有川省军阀在防区内实行的田赋“预征制”,一年数征,年年预征,逐年增加。

比如就在红军抵达陕南的第二年,隔壁刘存厚统治的川东北地区,田赋就直接预征到民国72年(1983年),另外田颂尧所统治的川北等县,田赋也预征到民国40年(1951 年)。

结果随着土共中央的到来,川北多地的平衡就此打断,不久便引发了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红军趁此机会在川北打开局面,算是为今年的入川做好了铺垫。

可惜限于全国的总战略需求,红军在拿下广元、巴中等要地之后,便没有继续对南面平原地区发起进攻,而是默默积蓄力量。

可这种潜伏起来的威胁,不仅没有让那些军阀就此止步,甚至为了组建更多的军队以抵御共军,情况反而愈演愈烈起来。

其中最夸张的是广安的杨森,每年都要预征6-7年乃至于11、12年的田赋,去年更是厉害,直接就预征了30多年的田赋,就这么征到了西历1990年。

种种乱象,使得整个川省直接成了随时都可以点燃的火药桶,土共虽然迟迟没有下手,但暗中做的工作可是不少。

再说了,川省之内的这些军阀混战,在饱经生死考验的红军眼中,简直和小孩子过家家没有什么区别。

为了尽快拿下川省,红军总计出动主力6万人、民兵部队8万人,以及早已准备好的近万名各级干部,以川西为主,川东为辅,径直南下。

从地图上看,陕南红军共计兵分三路,按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三条传统出川路线行进,甚至陇南也派出了一支山地部队,走阴平道入蜀。

另外鄂西的红二方面军也直接穿过大山,与盘踞在川东的遭殃军胡宗难部交战,使其不得不困守原地。

与此同时,川内各地的地下党员纷纷带领贫苦群众行动起来,包括川军当中,也有不少部队选择了阵前起义,兵峰所至,毫无阻拦,简直势如破竹。

不到10天的功夫,红军便拿下了川西的蓉城,至于川东的渝州暂且还没消息传来,但大概率也用不了多久了。

听闻这个消息之后,外界在惊诧之余,却又觉得实属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无他,共军连日本人都打得过,难道还拿不下一个“小小”的蜀地么?

如今共党凭借西北五省之地(陕、晋、甘、青、察),便能与日本分庭抗礼,若是能够掌控更加富饶的川蜀盆地,那实力无疑将会更上一层楼。

这点认识,就连只听过三国故事的闲汉都能说得头头是道,更何况人家一个或可问鼎天下的大势力。

反倒是共党一直拖到现在才对川省下手,这才是让外界很难理解的地方,倘若共军能够早日打进川蜀,或许连北平都不用丢了?

当然这种言论在土共看来,未免有些过于肤浅了,就在几年前红军还没和日寇较量几轮,而日寇也不曾对关内动手的时候,国内的舆论可完全不是这般模样。

正因为日寇已经完全打进了国门,让不少国人感受到了强烈的危机感,而共军又是唯一一支可以挡住日军脚步的夏国军队,这才让不少人的观念开始转变。

否则川军的抵抗也不可能如此羸弱,刘湘本人更不可能轻易低头表示合作,土共想要拿下川省,费的功夫只会比这多上好几倍(虽然翻几倍后也并没多少便是)。

不过进驻蓉城还只能说红军从名义上控制了川西地区,遭殃军派驻川省东部一线的部队,肯定要比一般的川军更加棘手一点,以至于拖累了红军拿下全川的步伐。

川省是中国内陆大省,特殊的盆地环境使之自古以来就形成一个颇具特色的区域空间,人称“天府之国”。

川蜀盆地外围的每个方向几乎均为层峦叠嶂的高山,所谓蜀道艰难莫非如此,就连唯一一条至关重要的水道,都有三峡阻碍,就更不用提川北陆路了。

而在土共控制陕南,进而染指川北乃至陇南之后,果党也连忙掺和了进来,派出胡宗南带领遭殃军进驻了川东。

六年前的中原大战,刘文辉公开附和“反常”阵营,而据守川东门户渝州的刘湘却截然不同,居然号召渝市党政军各界“救党驱汪”。

于是有了这份情谊之后,常凯申便开始支持刘湘统一川省,仅31年春便一次性馈赠了五千支步枪,外加五百万发子弹。

后来刘湘能够在二刘争川中胜出,与金陵政府的支持也脱不开关系,尤其等红军到了陕南,为了尽快平定匪患,常凯申对刘湘的扶持更是到了不遗余力的地步,而作为代价,渝州肯定是要让出来的。

刘湘“安川”有术,面对红军却束手无策,几次进攻川陕边区根据地均告失败,不过令人宽慰的是,川东的遭殃军同样也没占到什么便宜,加之当时红军无意南下,于是局势便这么僵持了下来。

——这该死的既视感……

去年红军先晋后甘,声名赫赫,引得其他军阀不得不纷纷抱团,以至于变相地加强了果党的号召力。

于是常凯申趁势电召刘湘前往金陵,商讨川省“剿共”及整理川政办法,大体决定仍由刘湘负责军事指挥,金陵尽量补助饷款、械弹。

到了去年下半年,行政院终于决议改组四川省政府,由刘湘任省主席,作为“回报”,刘湘“允许”常委员长组建参谋团,正式入主渝州统管剿赤防赤事宜,遭殃军也趁机继续强化了川东防线。

若非不愿太过刺激刘湘,常凯申甚至还想把更多嫡系部队调入川东,个中意图不言自明。

毕竟如今夏国腹地,共党占了一个西北长安,只剩下西南的川贵地区就成了唯一一个,将来可以作为后方的区域。

对于日本人,果党上下都有着深深的恐惧,眼下虽然被共军连带着稍稍增长点信心,但那也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他们把自己的后路可是看得小心得紧。

和土共相比,果党毕竟把持着长江,又接着剿赤之名进入川东,进而沿嘉陵江层层布防,在川北一线布置了重兵,就是提防共军趁虚而入拿下川省。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共军只是稍稍派出几支佯军牵制,便将胡宗难彻底拖住,进而拿下了轻松拿下了蓉城。

其实说实在的,蓉城作为整个川省的重心所在,在政治上虽然至关重要,但军事却不得不面临着诸多威胁。

前人有言:“蓉城之险,不在近郊,而在四境之外也”“据蜀者必东据江陵,北守汉中,川蜀之险方称稳固”便是如此。

所以在陇南汉中都已入土共之手的情况下,果党就算派出重兵把守那也无济于事。

就算胡宗难有意援驰蓉城,最后的结果很可能还是以失败告终,甚至把自己也连累进去。

相较之下,或许尽快退守渝州,以此地四周环山,长江和嘉陵江环绕,只有西部与陆地相联,易守难攻的优势,或许还可以稍稍维持一二,不至于彻底丧失川渝。

至于将来能够如何,先保住自己的这点仅剩的实力再说吧,否则即便他胡宗难号称“天子门生”,也承担不起丧失蜀地的责任。

但现实又岂能如人所愿。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