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85TXT > 历史 > 时空过客4251 > 第五百六十一章 干脆利落的攻坚

就在营长和教导员商量后没多久,通州城内的地下党很快就与前去探查敌情的一连碰上头了。

根据当地同志获取到的一手情报,目前保安队仍在攻打日军兵营,但状况很不乐观。

都快两个小时过去了,还是没能取得多少战果,反倒保安队这边已经牺牲了近百人。

本来他们就是仓促反正,见到围攻没有进展,许多官兵纷纷提出先行撤退,将来再战。

如果在保安队刚开始起义的时候,他们就决定离开通州,那么红军大可以安排其与后方的大部队汇合,怎么也能起到些许作用。

但现在打到一半却仓皇退出的话,不仅士气必然暴跌,军队内部也会很快出现分歧,那可就成了彻底的拖累。

而且据地下党的同志汇报,保安队中的几名核心军官都不同意过早撤兵,以他们的实力,继续拖下去的话结果只会更坏。

所以没有多作犹豫,侦查营很快就决定让先前已经抵达南门的一连尽快进城,然后再派出作为后备队的四连以及迫击炮派加入战斗。

“速战速决,两小时之内解决敌人!”——这就是营长临走前给四连长下达的指令。

另一边,被告知共军已经抵达通州城外的张庆余,听到消息后直接就给愣住了,随即便是既惊又喜。

惊的是共军居然能够来得这么快,以至于他连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喜的则是起码不用担忧日寇卷土重来,起码自己这些弟兄的安全有得保障。

接着张庆余又与保安队的另外两个总队长,张砚田和沈维干简单商议了一番,几人争论片刻后,最终还是同意让共军进城协助攻打日军兵营,如此才好尽快拿下通州。

其实真说起来,张庆余等人也不是对共党完全排斥,否则就不可能协助那支地下工作组进驻通州,还特地帮忙掩护对方的通讯电台。

不管这到底是因为所谓的留条后路,还是因为纯粹的民族情怀,眼见自己已经无能为力,能够联系上的援助就只有共军,他们自然不可能做出将人拒之门外的事情。

而且共党联络之迅速也着实超乎了张庆余的想象,要知道从开战起到现在才不过四五个小时,近在北平的29军都没发来回信,反倒是远在百里之外的共军先来了。

倘若对方早就到了这里,日本人那边不可能没有半点消息,不管从哪个角度来想,都让人觉得可怕得很。

不过这主要也是张庆余的军事思想太过陈旧了,当无线电台彻底普及开之后,战争已经进入了以小时为度量的阶段,所有反应不够灵敏的军队,都会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红军也是花了很长时间才逐渐适应这个过程,毕竟这不光是无线电台的配备和使用,还有对各级指挥员以及整个通信系统的培训,单单一个时间调度足以令人头疼不已了。

由通州地下党向上级传去起义电报,情报部门收到后汇总并通告前线指挥部,后者还需要准备定位每个部队的具体位置,然后第一时间向最近的部队发去指示。

看起来这个过程并不算太过复杂,但几乎每个环节都可能耽误好几个小时乃至一两天时间。

所以在过去,以上工作往往只能用天来计算,战机更多还是得靠前线将领的自我决策和临机应变,那就纯粹是看水平和运气了。

说得夸张一点,在情报和通信方面,红军甚至要比日军做得更加出色,后者充其量也就一战后的水平,而红军从一开始便是奔着二战中后期标准去建设的。

特别在别战争初期,日本人也有几十年没有进行大规模作战了,光是常规的军事训练,其实并不能完全保证部队刚一开战,就能快速适应复杂的战场环境。

红军能够在晋察战役中逐渐取得优势,也有其更能适应战场的原因,这次日本人仍然没涨记性,结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话说回来,进城后的红军两个连动作相当迅速,很快就赶到了兵营外围,从保安队手中接过了战场。

光从姿态上看就能发现,这些战士与旁边那些保安队士兵有着明显的不同,不光是营养更为充足,另外每个人的脸上还有一种强烈的求战欲望,但又与小鬼子近乎歇斯底里的模样大相径庭。

不过接下来,除了上面提及的这些印象外,张庆余等人又对共军新增了一个“磨叽”的评价。

光是从他们以及通州共党口中获取情报还不够,只见那两名连长和一名炮兵排长,又花了二十来分钟的时间,反复在兵营外围侦察地形。

不仅从正面看,还要从两侧看,先看大目标,再看小目标,先看近处,再看远处,端得一个小心翼翼。

相互对照确定,重点观察,全面了解——这些道理所有人都懂,可到了打仗的时候,搞这么多麻烦事有啥用,大家自己心里有数不就行了。

对此红军自然不会浪费口舌多作什么解释,何况就在指挥员侦查敌情的时候,战士们同样也没闲着,大伙全都在挖坑呢。

土工作业是红军的传统项目,按照条例,严格来说几乎所有前线参战人员都至少得准备一个单人掩体。

有条件的话还需要组成散兵壕和隐蔽部,最后形成交通壕相连接纵横贯通的野战攻击阵地。

这时候的县城可没有后世大片大片的硬化路面,大多仍然保持了原始风味,红军战士们手中的钢楸刚一砸下去,地上便出现了偌大一个坑。

“好家伙,这共军还真是阔啊,居然每个人都发了一把洋钢楸。”在后头观望的保安队互相嘀咕了起来。

而就在保安队乱哄哄一片时,红军指挥员的前期侦查终于基本结束,部队可以开始行动了。

红军的连级火力主要是轻机枪和冲锋枪,再加上营部专门加强过来的一挺重机枪,以及一个60mm迫击炮排(4门)。

张庆余同样在侧后方拿着望远镜密切关注着共军的动向,见到共军光是两个连就拿出了四门火炮,还小小的惊讶了一下。

哪怕这迫击炮口径比平日里见到的小了些许,那也很是奢侈了,如果共军每支部队都能有这般火力,倒是难怪能够打赢日寇。

而且看那共军炮兵也颇有章法,炮火试射并非一齐开火,而是先远后近,先纵深后前沿。

“许是因为此处日寇工事面积不大,浓密烟幕笼罩后,不便识别及修正目标。”旁边的教导总队队长沈维干若有所思地说道。

可有道是知易行难,这迫击炮他们保安队也不是没有装备,甚至手中还有四门从日军那淘汰来的老式山炮。

但训练了这么久,那些炮兵还是打得一塌糊涂,就连一座小小的兵营都攻不下来。

再看看共军那边,才知道什么叫做人比人,气死人!

不仅如此,试射完毕之后,共军的迫击炮又是连续打出了好几轮炮弹,而且紧跟着炮火形成的弹幕,那些刚刚挖好散兵坑的战士当即从工事中一跃而出,向日军阵地迫近。

“步炮协同!”几名“观众”异口同声地发出了惊叹,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可不管外行还是内行,对于步炮协同应该都有所耳闻。

这四个字说得简单,真做起来却是重重困难,对于这些军阀部队来说,火力占优时宁肯多放几炮以消磨敌人斗志,也不愿将步兵和炮火同时发出,因为他们压根就做不到同步,至于火力不足时,那更不用提了。

差距往往就体现在诸多细节当中,红军能够展现出近乎完美的步炮协同,不仅仅是各级指战员训练有素的缘故,和部队内部的氛围同样脱不开关系。

在作战中,步兵指挥员的主要工作是亲自观察,确定射击任务,提出对炮火的要求,炮兵排长则负责明确规定射击目标,划分射向,准确测量距离,详细作出想定。

在具体细节中,双方还需要互相商量,了解任务,以防止炮兵单纯强调特殊,步兵单纯使用观点。

而且这些都得在短短几分钟最多十来分钟的时间内完成,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以及和谐的内部环境,这些工作都很难平稳进行。

小到营连,大到军师,规模的膨胀意味着各方面之间的关系会越来越复杂,但道理仍然是不变的,日军的僵化便体现于此,否则也不会在大同一战让炮兵把自家步兵给炸翻了。

当然以日军马鹿的特性,大规模作战出现乱子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情,倒是小型战场上,他们的表现确实可圈可点,值得忌惮。

但也仅仅只是忌惮了,前面就有提到过,此处兵营内的日军正规部队,总计就两个小队一百余人,比红军的一个连还要少点。

之前他们应付起保安队数千人的围攻时,尚且还能够游刃有余,可是当红军抵达战场后,坐镇前线的日军小队长藤尾中尉立刻就察觉到了不对劲。

种种迹象表明,对面的敌人很可能已经换了,新上来的军队明显要比之前的保安队强上太多,藤尾的心头顿时就附上了一层阴霾。

没办法,谁让留在通州的日军实在太少了呢,跟撒胡椒面似地把军队全部撒出去,导致顾头不顾腚,出现这结果简直不要太正常。

时间不等人,藤尾中尉还没来得及重新作出布置,就先遭遇了一阵炮火袭击,随即红军的步兵便冲了上来。

顺道一提,光是60mm口径的迫击炮,自然难以对兵营的围墙造成太大威胁,即便加上营部支援的两门80mm无后坐力炮,顶多也就造成个不大不小的缺口。

所以按照红军的习惯,往往会倾向于使用火力掩护突击队迫近,然后携带炸药包引爆敌人工事,如果操作得当的话,战斗损失其实并不会比火炮轰击高太多。

为了保持突击队员的体力,这些战士从一开始就在后方养精蓄锐,并未参加土木作业。

先前的侦查结束之后,几名指挥员首先便把所有突击队的战士找来,将日军营地的大致地形、火力配置,以及初步拟定的突破口、前进道路、爆破点等一一告知,然后再发挥战前民主,全体指战员一同商议最终的作战方案。

甚至具体到炸药的携带,工作器具的准备,炸药捆绑是否合适,是否便于携带,都由连长和指导员本人事无巨细地检查妥当,然后才开始战斗。

所以等这些战士进入战场时,心里自然对此战的目标以及自己需要做的事情了如指掌。

每个人都明白谁干什么,展现到战斗中,就是战士们那干脆利落的动作,还有那如丝般润滑的战斗流程。

眼前炮弹爆炸掀起的烟尘还未退去,远处日军的机枪一直没有停息,在战友的火力掩护下,打头的几名突击队员,提着五公斤的制式炸药包,小步快跑向兵营围墙处靠近。

这些突击队员的身上都没有带枪,只有3枚手榴弹,三四个人一组,以最前沿的工事为出发点,分批次跃进攻击。

最先出发的战士风险往往是最大的,一般来说,事先他都需要把炸药包放在身上的位置,给组内的同志看清楚,万一负伤或者牺牲的话,大家仍能继续完成任务。

好在这几名战士的运气都还算不错,除了要小心敌人在望楼和侧面几个隐蔽处的火力点外,日军并没有对他们造成太大威胁。

不管对工事做了怎样的伪装,总有痕迹可供发现,而他们侦查营最擅长的就是这个,何况在先前与保安队的作战中,日军的火力点已经基本暴露得差不多了。

与此同时,在后负责火力掩护的战士们,不断向敌人阵地倾泻弹药,尤其是正面适合炮火攻击的区域,更是吸引了日军的大部分注意力。

按照对付夏国军队的惯性思维,藤尾中尉见到由敌军士兵冲上来之后,赶紧下令将火力集中到正面,以尽快封锁敌人的攻势。

只不过,如果藤尾之前和红军打过几仗的话,或许还能稍微提起点警惕,因为往往这种火力倾泻,其实是红军为了使敌人不易发觉主攻方向,而采取的佯攻动作。

显然的是,去年和共军作战的第6师团,并未将自己的失败经验和其他友军分享,或许日军也做过相关工作,但一时半会还来不及将最新情报传递到基层。

所以这场战斗比红军指战员先前预想的还要顺利,截止目前甚至都未出现一人牺牲,只有七人不同程度负伤。

突击队选择的爆破位置在日军兵营的西北侧,那里有唯一一处靠近兵营围墙的房屋,只要占领了一段围墙,就可占领房屋,相当于有了立足之地。

否则如果围墙另一边仍是空地的话,敌人还是可以据房而守,对空地上的战士发动反击。

看得出日军对此也很小心,但依旧被红军的火力给误导了,随着突击队员抵近围墙,又是一轮炮击发动,这便是爆破开始的信号。

轰地一声巨响,围墙很快破出一处近两米的口子,紧接着后方立马又有突击队员携带炸药包上来,以扩大缺口。

同时冲上来的还有几名携带自动火力战士,以爆破的烟幕掩护突击,熟练的战术动作迅速而不失灵巧。

冲锋枪、轻机枪、手榴弹,一股脑全部倾泻而出,没有丝毫的犹豫和徘徊,别说阵前的日本兵了,就是后头仍在看戏的保安队都给整懵了。

谁也没想到,这共军的打法居然如此生猛,再看看时间,距离他们过来好像还不到一个小时吧!

要说这小鬼子的抵抗也确实顽强,换做是国内的军阀部队,恐怕刚一被打开缺口,便开始军心涣散乃至直接崩溃了,而他们仍然以内侧兵舍建立了第二道防线,对缺口处的红军进行压制。

见到敌人还在不断抵抗,突击队员在坚守爆破口的同时,又当即向后方发去信号。

没过多久,一发特殊的炮弹晃晃悠悠地飞到了日军阵地上方,随即便是一场震天撼地的巨响。

“这威力,简直都能比得上150mm重炮了吧,难道对方的敌人连这种武器都搬上来了么?”被震得迷迷糊糊的藤尾中尉,在昏迷前突然冒出了这个想法。

当然,如果他还能保持清醒的话,大概并不会这么以为,因为使用60mm迫击炮发射增加炸药量的超口径炮弹,到底还是和传统重炮弹有着很大区别。

不过在这种狭小战场上,那点区别就没必要计较了,拢共也就一百来号人,即便没被炸药炸死,至少也要恍惚好一阵,这点时间差已经足够红军扩大优势。

第一梯队的战士进入兵营之后,第二梯队迅速跟进参加战斗,从战场上方看去,简直是行云流水,不见半点拖沓和混乱。

而进入兵营的突击队员则快速地架设好了梯子爬上屋顶,专门负责投弹的战士,身上挂满了手榴弹,也在向房屋上下左右多侧抛射弹药,为其他同志开辟进攻通路。

至此,战斗正式进入了垃圾时间,30分钟后,兵营内的敌人全军覆没,通州城终究回到了夏国人的手中。

进展如此之快,直接把张庆余等人吓得目瞪口呆,再也不敢造次,赶紧老实起来,积极配合共军接收县城,以求伺候好这尊杀神。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