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85TXT > 历史 > 时空过客4251 > 第五百五十五章 准备作战

最先离开北平的,主要是前不久参加了“胜利大游行”的北平学生。

在地下党同志的组织之下,许多人直接搭乘由土共派来的列车,成批成批地沿着平绥线一路西行,途中没有受到半点阻拦,也没谁敢出面阻拦。

此次“胜利大游行”其实有些类似于历史上的“一二·九运动”,因为日本人妄图促成华北自治,建立所谓的“冀察政务委员会”,这一举动彻底触怒了北平的学生和群众。

正巧共军胜利的消息传来,看到这一新闻之后,各所大中院校仿佛沸腾了一般,原本只是单纯的抗议游行,瞬间就成了一场狂欢活动,杀伤力不大侮辱性极强。

而且因为碍于共党的威名,北平政府的军警肯定不敢对那些游行的学生下狠手,所以这次相较于历史不仅规模更大,伤亡也要小上许多,甚至到最后都没有一人被捕。

不过庆祝完了之后,日本人依旧在华北继续活跃,而且还借着那几千败兵变相扩大了华北驻屯军的规模,或许真是色厉内荏,他们不仅没有稍作收敛,反而开始变本加厉起来。

而发生在东京的政变又进一步加速了日本人对夏国的侵略步伐,这些都使得华北等地的学生和普通民众,产生了更加强烈的抵触情绪。

光靠游行和示威是吓不走的日寇的,如今只有投奔土共,参加红军,才能将狼子野心的侵略者彻底赶走。

那些参与游行的学生和民众,大多都有着高度的民族认同感,经过一次游行之后,投奔土共的想法就愈发强烈,从全年12月底开始便不断有人西去。

后来规模越来越大,以至于土共干脆派出了列车前来接应,在华北日军遭受重创,一时半会还没缓过神来的时候,共党想在华北搞什么行动,没人敢出头拦着。

就这样,一辆辆列车堂而皇之地驶入北平车站,城内学生手持着事先免费分发的证明登车,周围还有38师的士兵警戒护卫,一切井然有序,竟挑不出半点毛病。

这些投奔土共的学生,既有贫困儿女,也有世家子弟,出身大不相同,目的也各不一样,但都对传说中的苏区心怀畅想,满是豪情。 1

等到这些人进入根据地之后,所见所闻肯定还要超出他们的想象,尤其是其中的矛盾感,很快就让人既兴奋又困惑。

这时的根据地是清贫落后的,上至主席下至农民,过的都是差不多的朴素生活,粗茶淡饭,布衣草鞋,看起来要多土有多土,实在不符合年轻人赶时髦的追求。

但这时的根据地又是富饶先进的,农民种田用的都是顶好的洋铁农具,而这些农具又全部都是从土共自己的铁厂中生产而出,再往上追溯,从采矿到加工,此时的土的共已经建立了一整套规模不小的初级工业,让人看得目眩迷离。 1

与如此发达的生产力比较起来,原本那看不过眼的朴素作风,就显得尤为可贵了。

新来的学生当中,不少人的家里就有工厂,很多都是日进斗金的好生意,可又有哪个资本家肯拿出自己的利润,为穷得买不起铁器的农民提供便利,又有谁愿意因此放弃养尊处优的生活。

这就更不用说那些大地主了,他们恨不得把所有佃户都禁锢在乡下,以维持其世世代代的统治,永远做那井中蛙上蛙。

所以现在的土共,相当于在用自身的现实案例告诉世人,什么叫做公平,这特么的就叫公平!

搞组织比你强,搞农业比你强,搞工业还是比你强,全方位的碾压国内其他势力,甚至在某些方面较之列强也毫不逊色,这就是土共的底气。

为了安置那些赶来根据地的学生和群众,土共先是在各地组织了一轮参观活动,然后又根据实际情况,把他们或是编入学校或是安排工作,一切都按照早已布置好的预案妥善处理。

来到大中院校继续就读的学生会发现,原来土共这边也有许多学识基础并不比他们差多少的同学。

而且这里的学校在教材、教具乃至师资方面,丝毫不比他们原本就读的地方弱出多少,这既是意外之喜,又似乎带来了些许压力。 1

那些参加工作的人员,也很快收起了潜藏着的轻视之心,论起见识和经验,他们并未强过此地的同事,若不赶紧拿出点真本事,再好好地虚心学习,怕不是就丢人丢大了。

程刚也跟着其中一批西行队伍上了火车,然后回到根据地内,他早就盯上了几个数理化颇有天赋的好苗子,又笼络了几位水平极佳的大学教授,就等着带他们加强根据地内的高等教育,好为将来的大计划打下基础。

至于程刚在北平闹出来的动静,自从把事情干完之后就被他丢在一边了,后面的收尾工作自有留在北平的同志去处理。

此外,狠狠杀一波日本人的威风,可不光是为了过瘾,更不能因为这小小战果就骄傲自满,现在土共需要的是好生沉淀起来,并且做好对日战争的准备。

“帝都不详事件”的如期爆发,也就意味着日本必将走上法西斯道路,即便夏国人什么都不做,对方不出一年时间也是要闯入中原的。

既然如此,那还不如早点打起来,至少现在日本人的准备还不够充分,从纸面上看,红军和敌人的差距并没有太过明显。 1

这点从去年的晋察战役也能分析出来,从战术上说,红军指战员们已经意识到了日军的深厚基础,各兵种的训练水平也确实要强出他们不少。

但从战略上看,土共高层更察觉出了日本在国策国力上的死穴,以及他们各种意义上的不知所谓,这些都给夏国创造了胜利的机会。

只要扛住了对方的三板斧,等局面发展到战略相持阶段,哪怕是强行拖着,土共都有能力硬生生把日本人拖死。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这时的华夏共和国,即便只占了半壁江山,综合表现也要远远胜过历史上常凯申手里的民国。

更何况这半壁江山又不是一直只有半壁,占据了晋陕之地,又消除西北隐患的土共,压根就不怕日本人对华北下手。

依靠燕山山脉和太行山脉的护持,就算让日军暂时拿下华北乃至鲁豫,红军也能保证让敌人始终处于失血状态,最后吃下去的终究得全部吐出来。 2

甚至在对阵日军的同时,土共还可以空出手来整顿后方,比如一直处于混乱状态的川蜀之地,届时若不派出几十万川军支援抗战,岂不是辱没了川人之名么?

而且土共肯定不会像常凯申那样扣扣索索的,只要川军肯出川抗战,那么一应装备补给统统按照红军的标准发放,当然,其他的也得照红军标准走。

至于这么走完一通之后,那些川军将士还会不会听老领导的话,这就是不言自明的事情了。 1

比如先前杨虎承的17路军,或者张汉卿的东北军,直接变成红军的样子,也不是不可能。

不过想要达成这一效果,肯定还需要更多的积累,物资、人员乃至思想都得多作准备,时间已经不早,战争一触即发。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