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85TXT > 历史 > 时空过客4251 > 第五百五十二章 西北与华北现状

红军和日军于35年底在晋察边界爆发的战役,在此时并未被认定为是夏日全面战争的开端。

但这次战役确实极其深远地影响到了后续数年,乃至数十年的东亚格局,尤其是夏国的华北和西北两地。

其中西北反倒容易理解,因为红军在和日军开战之前,就已经向甘青宁三省投入了不少兵力,并且依靠首次出场实战的装甲部队,迅速打通了河西走廊,由此为接下来玉门油田的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而在对日作战期间,以青马为主的马家军于西北等地大肆破坏,严重影响了土共在当地的正常运转,造成的人员和物资损失更不是一个小数目。

所以等到土共刚一从对日战场上抽出手来,都没顾得上暂作休整,便再次向西北下起重手了。

以红一军团两个主力师为核心的青省纵队,从金城出发直抵青塘,不到半个月的功夫便打下了这座青马的老巢。

之后红军又往高原派驻了一万多的兵力,虽然其中大半都不是一线野战军,但为此消耗的补给物资却并没有少上太多,代价不可谓不大。

肃清青省匪患一直持续了小半年的时间,准确来说是5个月,一直到36年6月红军骑兵于祁连山南麓靠近西域的一处山口将马步方俘获,入驻青省后的剿匪工作才终于告一段落。

之所以会搞得这么麻烦,主要也是青马的灵魂人物马步方实在太过狡猾,果不其然搞起了狡兔三窟的计策。

36年可不像49年,马步方没法借助果军的飞机逃离高原,从而躲过一劫,因此在红军战胜日军之后,他就于青省多地提前做了不少准备。

等见到共军进入高原后,马步方根本没有守城,直接早早逃离了青塘,随后便开始在高原流窜,利用自身威望四处发动叛乱。

若不是红军下手足够及时,前脚赢了鬼子,后脚便对青马下手,让马步方还没来得及留下更多后手便直接攻下青塘,此人怕人是还要造成更多的麻烦。

同时也幸亏红军在各处关口的封锁足够严密,没让马步方从青甘、青川边界逃离,成功避免此人和果军建立联系。

另外在追捕过程中,航空部队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哪怕只是最基础的初教-1,在空中的速度也不是马匹能够比得上的,而且不易受到地形的限制。

最后,走投无路的马步方只能转向西行继续深入,而红军连番追捕下来,终于赶在他窜到西域之前将其拿下。

以青省区区200万的人口,就牵涉了土共小半的精力将近一年之久,由此可见青马的棘手之处,但无论怎么说,这股势力终究还是倒在了历史的车轮之下。

随着马步清和马步方兄弟二人在金城接受公审并明正典刑,西北局势便就此平定大半。

至于剩下的宁马,红军只是在36年初携大胜之威与其打了几仗,便顺利压缩了宁马的统治范围。

不过土共现阶段对于宁省人口最为密集,同时也是省会所在的兴庆平原地区,并不是特别感兴趣。

所以除去革命基础一向较为深厚的陕甘宁边区之外,红军暂时只是拿下了河西走廊周遭的沙漠地带,后世这里其实应该是内蒙辖区,但在民国则被划入宁省。

如此一来,留给马鸿奎的就只剩作为宁省精华的兴庆平原了,考虑到此地人口众多,宗教复杂,在土共干部相对紧缺的现在,其实没必要对其投入太多力量。

与之类似的还有位于宁省下游的绥远,面对龟缩于此的傅作毅,土共也只是派出代表前去商定开垦农田、建设铁厂等事宜,当然更不会忘了严令绥远政府在接下来数年内严控鸦片,如有违背,那可就不客气了。

绥远一地虽自古有着‘黄河百害、唯利一套’之称,但以清末民初时期落后的生产力与动荡的社会环境,这种边陲之地哪怕条件再好,也很难发展得起来。

傅作毅来到绥远之后,支持其军队发展的重要经费就是靠在当地种植罂粟,然后制成鸦片再通过平绥铁路向华北销售。

如今红军已然控制了平绥线东段的集宁、大同和张垣(从日军手中夺回来后,红军就占住了此地,29军也不敢过来索要)等地,也就相当于扣住了傅作毅的命脉。

所以对于共党发出的禁令,绥远省哪怕有再多怨言也无力反抗,假若他们的鸦片全都运不出省,那么即便种出再多也顶不了什么作用。

当然了,土共肯定不会直接制定一刀切的政策,其实此时的许多根据地在红军到来之前,普遍都有种植罂粟的现象。

而土共采取的办法则是因势利导,首先通过强力的基层组织,垄断本地鸦片收购,在与鸦农建立密切联系之后,再引导他们种植其他的经济作物,最后彻底禁绝毒品。

至于初期收来的鸦片也可以派上不少用场,在麻醉和镇痛药物技术十分落后,且化学合成产量尤其低下的年代,由鸦片提炼出来的吗啡,几乎是唯一可以大量生产并供应军队使用的产品。

而随着根据地内鸦片被逐渐禁绝,土共的军用药厂生产镇痛剂所需的原料,自然就只能从外部购入了,直接被多个根据地包了饺子的绥远正是最佳的采购对象。

借着农垦、厂矿和禁毒这些无比正当的理由,土共也可以逐渐将基层力量向绥远渗透。

另外还少不得一个剿匪,如今陕北包括陕甘宁边界的土匪都已经被红军彻底剿除干净了,可依旧留有不少残余躲入绥远地界,而且绥远当地也是匪患不断,既然傅作毅无力清剿,红军也就只能勉为其难地帮上一把。

傅作毅对此心知肚明,这自然都是共党的阳谋,但自己已经被两面合围,西边的宁马处境更好不到哪里去,共军没有直接打过来已经够给面子,不能再奢求太多啦!

总得来说,西北的局势还是比较清晰的,包括从金城到玉门的公路,也开始从36年初正式动工建设。

而程刚则第一时间将钻井设备放置在了对应位置,从延长油田调拨来的石油工人,更是早早在红军的护卫下进驻了此地。

不到半年的功夫,玉门油田的第一口油井便能够稳定产油,今后土共的油料供应终于有了切实的保障。

但与西北相比,华北的情况就太过复杂了,此事还得从日军留在八达岭的那数千兵力说起。

在日军主力不得不沿坝上草原逃回察北的时候,这支好不容易“打通”了交通线的残部,早已在战役中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所以上峰对其的命令也是尽快穿过八达岭进入北平,然后在华北驻屯军的接应下原地休整,等待下一步的命令。

然后整件事情就变得非常奇妙而有趣了,总计不过五千人的日军,其中实实在在的鬼子兵还不到两千,在红军眼中无非就是包顿饺子的事,可到了宋哲原手里,就成了一块烫手的山芋,偏偏还死粘在他的手上不动。

说得更明白一点,就是日本人极不要脸地将这支残部,以暂作休整的名义变相地编入了华北驻屯军麾下,使得日军在华北的兵力顿时就膨胀了好几倍。

甚至于北平某些恬不知耻的政客,居然还发起了慰问活动,拉来了一批医生护士为重伤的小鬼子治疗,当然这其中大半都是日籍,但也有少数脑子拎不清的夏国人参与。

这和红军的优待俘虏完全是两码事,面对被俘的日军士兵,红军医护人员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确实会为其治疗伤情,但直接给手持武器的敌军治病,就当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此时的华北局势,还真就是这么复杂。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