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85TXT > 历史 > 时空过客4251 > 第五百一十八章 空中对决

“根据这次的情报,日军飞机的出发路线可以说非常清晰,从奉天起飞沿辽西走廊进入华北,然后再以北平为出发点,走张垣、大同抵达晋阳。

而我们的目标就是在半路上把这群小鬼子给截住,让他们有去无回!同志们,有没有信心?”

“有!”

“好,现在开始进入一级战备状态,一旦发现敌人的踪迹,我们就立即起飞展开战斗。”

35年1月1日,元旦,晋察冀根据地的灵丘县,红军第一航空团正在此地集结,由第一航空师代理师长程刚担任总指挥。

现在的红色空军依旧维持着多年以来的青训风格,在训练上投入的人力物力要远多于战斗,包括编制也是如此。

仿照苏联红军二战早期的模式,如今工农红军的航空部队主要以航空团为核心,每个团下属2个中队,每个中队9架飞机,另外团部再直辖4架,共计22架。

一般而言,两到五个航空团便可以组成一个航空师,但实际除了中央苏区之外,其他根据地的空中力量最多也就到团一级,再扩编就养不起了。

甚至不少地方就只有一个缩水团,比如晋察冀根据地仅分配到了12架飞机,而且还是以波-2和波-2改等教练/侦查/运输机为主,对于正面作战起不到太大作用。

唯一压箱底的宝贝,两架歼-1战斗机,还被穆虎三当成了心头肉,从不轻易拿出来示人,好几年过去了,几乎就没出现在战场上过。

当然,这主要也是由晋察冀的现实情况所致,在日军入关之前,前沿的察北等地普遍以小规模游击战为主,面对的敌人不是军阀就是伪军,很少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空中威胁,航空部队就用来辅助作战即可。

当然这只是权益之计,晋察冀这种远离中央苏区的根据地,一方面目前的战斗强度较低,另一方面又与后方缺乏稳定的交通线,用不上还养不起,直接把航空队当成半个航校来用,暂时来看还算合适。

毕竟空军投资大花钱多,这话说得是真没错,光是每日的口粮,一名飞行学员的标准就能和穆虎三这个军团司令基本持平,一线战斗人员更是要高出一截。

更何况在空军的开销里,人员伙食只是占了相当不起眼的比例,每次训练、出勤消耗的燃油和零件小时数,才是令人肉疼的大头。

正因如此,即便中央红军现在也仅仅只是成立了三个航空师,而且这里头只有一个主力战斗部队,剩下两个都是以训练和辅助为主,直到去年年底才正式升级为作战师。

作战师和训练师之间的差别主要体现在飞机型号构成上,前者以歼-1、运-1、轰-1等作战机型为主。

其中歼-1是苏联伊-5和伊-15战斗机的混合青春版,虽然性能相比于原型略有不足,但是升级路线却非常明晰。

毕竟伊-15可是能够一直用到二战早期的型号,以二战前各国飞机推陈出新的缓慢速度,后面只要继续增加发动机马力再调整部分结构,即可迅速跟上乃至超越敌人的最新型号。

而且就目前而言,红军的歼-1战斗机对付果军最新的霍克-2,完全可以说就是吊打。

反正对面买了什么新飞机,红军就仿佛挤牙膏般地稍稍提升一点性能,给人希望却又让人绝望,站在常凯申这边,体验肯定好不到哪去,还不如把买飞机的钱拿去投资呢,至少不用打水漂。

至于另外的运-1和轰-1出场次数就比较少了,前者的最近一次正式亮相,还是32年时以伍翔宇和程刚为代表的土共谈判团,前往长安与杨虎承商议陕省事宜事,因为双方都有意控制了消息,所以并未流传开来。

而轰-1其实和运-1一样,都是由二战经典机型dc-2延伸出来的青春版,但轰-1因为要考虑作战需要,在外形乃至整体结构上做了大幅度修改。

所以轰-1和其姊妹型运-1又有不少的差异,外观上更类似于34年苏联量产的sb-2轻型轰炸机,比如机头下方的那个玻璃座舱,就是二战轰炸机的典型设计。

总得来说,现在红军的这些主流机型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设计结构较为先进,改进冗余很大,尤其是发动机马力方面。

现在土共的研发部门,主要以美国莱特公司各系列星型发动机为基本技术路线,依靠42位面的技术输入不断向上攀升,掌控速度基本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发展进程相当,已经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了。

要知道航空活塞发动机本就是这个年代的工业之花,对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的要求相当之高,土共目前的水平也就勉强能做到主流发动机的装配,然后制造一些技术难度较低的备件。

这也是红军暂时没有大幅扩编航空师的原因,毕竟飞机装备部队之后,可不是摆在那让人看的,若是纯粹依靠程刚的援助来维持,成本又太过高昂。

相应的训练师便是为了应对这一现状而采取的临时办法,反正就死命在波-2上面做功夫。

自从教-1这款型号实现自产化之后,各种层出不穷的脑洞全都蹦了出来,程刚也乐得那些新手工程师们在这上面发挥一下创造力,为将来的技术升级做好准备。

此外,考虑到马上就要来临的单翼机潮流,从32年底开始程刚就引进了初教-5作为另一款教练机型,其原型雅克-18是苏联人总结二战经验,用于替代波-2的新款教练机。

此外初教-5还是新中国的第一款自制飞机,使用和波-2一样的m11发动机,结构简单,重量较轻,操纵容易,也能在土质跑道上起降,对于现在的红军来说非常合适。

至于为何没有引入后世更加著名的初教-6,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初教-5为后三点式起落架设计,较为切合二战期间活塞发动机的实际情况。

而初教-6的前三点式起落架,其实更多是为了适应二战后的喷气式飞机做出的改进,提前拿过来反而容易水土不服。

顺道一提,现在程刚担任的这个第一航空师代理师长,说白了就是为了应对实战而临时设置的职位。

在这之前,中央红军的三个航空师实际并未设立真正意义上的师级管理机构,而是以团为单位由军委下属的航空部直接管理。

这是考虑到既然红空军已经有了先发优势,不用再像历史上那般等到建国后才开始匆匆忙忙地搭架子,所以从创立之初就确定好了空军各级指挥员,必须由一线飞行员担任的规定。

但因为果党空军的拉胯以及土共自身资源匮乏,现在红军飞行员积累战功的速度明显不如在地面作战的步兵和炮兵,而且相比于陆军,飞行员个人的技术和经验也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

所以正在能担大任的指挥人才就更为有限了,程刚勉强能算上一个,至于和他一同接受委任的则是原第一航空团团长龙闻光,以及当年程刚在槿甘山收的一名航空学员,他们分别担任第二、三师师长。

这些安排自然不会引发什么意见,龙闻光作为黄埔三期步兵科学员,又在苏联第二航空学校深造过一段时间,基础底子在所有飞行员当中绝对能排在前几位。

哪怕仅仅只看龙闻光在红军的资历,从槿甘山开始参加革命也丝毫不算晚了,而且他还为红色空军培养了大量后发力量,在这之前就被普遍认为是空军核心指挥员人选之一。

实际上,若非缺少几场大战的沉淀,龙闻光应该是最合适的第一航空师负责人,现在由他主持对晋阳的轰炸任务,程刚表示非常放心。

如果进展顺利的话,等结束这段保驾护航的过程之后,估计程刚这个代理师长的帽子很快也会让给龙闻光,而他则回到军委继续负责那些后勤财政、装备研发以及技术兵种训练方面的琐事。

不过在空军的战略战术方面,夏国红军始终有着和苏联截然不同的思路,这或许也是程刚坚持要“霸占”航空部队一线指挥员的原因。

一直以来,苏联人眼中的空军,其存在价值就是打击敌人的地面目标,一切的一切都必须为此服务。

甚至二战期间还有规定,在地面部队需要的时候,对地攻击机即使没有任何掩护也必须出击,而护航战斗机也必须不惜一切保护攻击机,不得擅自脱离战斗,不得在追赶敌机时过于远离攻击机群。

这对空军而言绝对是一个极不友好乃至要命的制度,意味着只要陆军需要,哪怕是刀山火海飞行员也必须得去。

而且更为灵活的战斗机都被死死地绑在了攻击机身边,经常性地在极为不利的条件下作战,以至于出现‘败了不能逃,胜也不能追’的尴尬现象。

苏联人这么搞自然有他们的道理,但这并不代表土共也能照样学样,前者再怎么说也是一个拥有完整航空体系的工业大国,哪怕再怎么败家也不至于把自己的底子亏光。

但土共就不一样了,至少在未来几年里,红色空军都必须依赖程刚提供的援助才能维持住规模,一线战机以及飞行员绝对不是轻易可以浪费的筹码,尤其是在应对具有更强航空力量的敌人时,必须集中一切资源保护己方天空。

这一战略思路的表现就是土共航空部队主要以战斗机为主,执行较为保守的防御战术,同时在空战中以战斗机的需要为核心,以己方空域为主要活动范围,目标在于歼灭敌人的空中力量,至于对地支援任务还得排在后头。

这次应对日军飞机便是如此,如果让对方进入晋阳,那么红军轰炸机必将面临极其严重的威胁,更不用说果军那边也有调动飞机的迹象,届时全部挤到晋省,那才真是乱成一团了。

所以程刚才会带领战斗机群先行拦截,此外因为技术上的限制,这时世界各国的空军都只是战术空军,几乎所有飞机都是短腿货,远距离作战必须依赖中继机场,这也就决定了日本人不可能派出多少飞机,而且必然只有陆军机型。

海军那群家伙,让他们的航母在沿海地区逞凶或许还行,若是进入内陆,除非由他们自己人接管机场,否则根本不可能答应出兵,其实关东军那里对于要不要出动飞机也颇为犹豫,可情况紧急,最后还是咬牙做出了决定。

没办法,军阀联军的表现实在是太令人失望了,而事发地深处内陆,日本的地面力量和海上力量都不可能参与到战斗中来,唯有空中部队还有希望,尤其在土共大大咧咧地出动了一批轰炸机之后,这无疑进一步触动了鬼子敏感的神经。

倘若不出兵,坐等支那赤党占领晋省,必将对帝国的华北战略造成巨大威胁,现在不过是派出几十架飞机,确保晋阳天空的安全,算是个惠而不费的选择。

至于驱逐乃至击落那些嚣张的轰炸机之后,晋省战事会如何发展,大本营的参谋们倒没有多想。

毕竟十几万的大军守住一条防线,又有帝国不遗余力的支援,怎么也不可能存在溃败的道理,届时必然将战争拖成消耗战。

甚要战局能够一直僵持下去,帝国便可以择机将后勤包袱丢给果党,或者趁此多要挟点好处,同时让夏国人自己在持续的内斗中慢慢失血,最后再出兵一锤定音,这无疑是理想的结果。

作为实际执行作战任务的飞行员,伊藤三郎自然不知道上头那些老爷们的想法,他只是按照最新的命令,驾驶着自己心爱的飞机来到了夏国华北。

这是一片富饶又落后的土地,所有人都愚昧到了可笑的地步,伊藤在满洲就见过不少夏国人,在他眼里,华北这几个机场的夏国人和前者并无一二,都不过是一群劣等民族而已。

1月3日清晨,伊藤三郎和他的战友们一起从张垣出发,机场的关东军士兵向正在爬升的机群挥舞着双手,而伊藤也摇动飞机的翅膀向他们表示致意,他知道,等到了下一个目的地大同之后,那里还将有自己的同胞迎接。

这是阎西山为了保住晋阳防线“不得不”做出的妥协,红军第一次投放的传单中其实给了他一条出路,晋军离开晋阳之后,可以继续北上控制大同以西的地界。

但这个条件不仅阎西山没法答应,就连刚刚赶来的傅作毅听了也直摇头,大同再西边就是绥远了,本来那地方就穷得很,逼得他到处种鸦片养活军队,要是老上级阎西山再带着晋军过来,这日子可就没法过了。

于是乎吵来吵去,眼看着外围碉堡在共军的轰炸下一点点粉碎,连带自家士兵的士气也一天比一天低落,阎西山实在没得办法,只得向外头发报了。

果党和日本几乎同时响应了阎西山的求救,他们都没想到共军居然有实力发起一场规模盛大的轰炸行动,这时再调动地面力量已经来不及了,所以都不约而同地出动了飞机。

日本人的动作要快点,作为出兵的代价,阎西山和宋哲原不得不让出了沿线机场的控制权,由华北驻屯军和关东军派出部队接手,若非如此,日本人怎么可能放心将自家飞机派出来。

果党那边同样不吃亏,他们先在正定集结,然后再转移到晋阳,按照日方的承诺,未来若是赶走了共军,南同蒲将由果党接手,若是没有,那么也能拿到晋阳到忻县之间铁路。

这种分赃当然没有和阎西山事先商量,所以最后到底能不能落实也不知道,反正就目前来看,拿到华北数座机场驻兵权的日本人肯定是不会亏的。

从张垣出发之后,望着下面绵绵不绝的山脉,伊藤三郎的眼神中透露着强烈的贪婪光芒,这么广阔的大地,留给那些劣等民族实在是太可惜了,就应该交给帝国掌控才是。

想到这里,伊藤对于此战的信念无疑更加坚定了几分,原本他还有点不太情愿,毕竟是离开后方作战,心里难免会有些打鼓。

但结合机场上出现的同胞身影,伊藤三郎的心里再也没有担忧,只剩下满满的野心。

只可惜这份野心并未持续多久,倒不是因为他立马改邪归正了,而是一个人如果连命都没有的话,那么又怎么可能会思考呢。

“好样的,击落一架,继续努力!”看到日军机群当中的一架九二式战斗机坠落之后,程刚通过机载电台给战友们点了赞。

这次他使用的是二战最为流行的bz战术,b为俯冲攻击,z为脱出逃逸,战斗机由高空向下突击,将势能转换成动能换取更快的速度,然后伺机给敌人猛烈攻击。

其中最为关键的当然是攻击的那一刹那,红军第一批次12架飞机参与俯冲,限于性能未能展现出完美的曲线,但还是占了一个出其不意的便宜。

可惜12架飞机分成四队从不同方向参与进攻,最后却只获得了击落一架的成绩,确实也算不上多好。

不过这时候能有一个开门红就已经不错了,毕竟是对日的首次实战,夸完这句之后,程刚用余光将下方的敌机扫视了一遍,随即笑道:

“该我们上了,同志们!”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