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85TXT > 历史 > 时空过客4251 > 第五百一十章 合作整编

就在伍翔宇和张汉卿结束这次密谈之后的第三天,似乎是早就商量好的一般,红军一个师的部队自两当县出发直抵凤翔,随即便打着东北军的旗号,从沈克的106师手中接下了眉县防区。

这一期间,除了最后交接时给张汉卿发了一封电报之外,整个106师甚至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简直跟友军演习没啥两样。

而等长安那边的电报抵达的时候,沈师长都已经设好了宴席,和土共方面派来的代表们一同就坐了。

这两位土共代表的身份也很有意思,其中吉鸿昌是在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失败之后,经过组织安排来到略阳参观学习,而季振桐则是参与了当年的凝都起义,带着手下一个旅投奔红军。

刚巧的是,两人均为西北军出身,早年一直在冯遇祥的手下做事,和中原大战之后方才转至东北军序列的沈克,也算是有些同门之谊吧。

土共方面如此安排肯定不是偶然,面对规模庞大的东北军,中央的心思其实也挺复杂的,既不想让其与自己为敌,徒增双方的伤亡,又不想把对方赶跑,损失好大一块蛋糕。

真要逼得太急了,万一这块肉一不留神溜回华北,那还不知道会便宜哪个王八蛋,所以底层士兵的工作要做,中高层军官的工作同样要做。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唯有如此,才可以在稳住东北军的同时将其逐步消化,一年之内完成了这么多复杂的工作,土共的统战水平已经相当出色了。

近水楼台先得月,沈克的106师自然就成了土共搞统战的首要对象,如今红军顺利接手凤翔,既是对张汉卿的再一次示意,同时也是给东北军的其他军官一个信号。

至少从目前来看,这一整套流程可谓执行非常出色的,周边几支东北军部队都仿佛装作没看见一般,默认了凤翔的异变,包括张汉卿那里,也只是不咸不淡地回了一声。

这其实很好理解,作为东北军和红军之间的缓冲区,凤翔的地位实在太过尴尬,几乎就在人家的眼皮子底下。

以张汉卿的本意当然是想多派些部队驻扎在此,但为了避免刺激到对方,他最后还是只放出了106师这个爹不亲娘不爱的旁系来当排头兵,如今嫡系的军心都愈发不保了,哪里还有空操心别的。

反观土共这边,既然已经取得了凤翔,那么按照前面伍翔宇和张汉卿达成的约定,红军还会从安康出发,沿商於古道抵达长安南郊,随即向东进驻潼关,不用说,这一路上和行军赶路没太大区别。

待到拿住关中的东西两侧隘口之后,原本被分隔开的陕南陕北根据地,便算是初步合拢,迈出了土共西北战略的关键一步。

当然,这些都与此时宴席上安坐的几人没有太大的关联,对于已经决定依靠共军的沈克来说,他现在更关心的还是自己将来的发展。

正因如此,土共把吉、季二人派来安抚人心的才真正地发挥了作用,至少见到两位同僚同之后,沈克原本七上八下的心思终于落下了大半。

其实若是细说的话,东北军还不算是红军首个消化的地方军阀势力,西北军这支早在31年就有一部起义的军队才是。

但冯遇祥的西北军从30年中原大战之后就直接分崩离析,要么如吉鸿常、季振桐一般被果党收编,要么就如沈克这样转身到了东北军的麾下,再无昔日的辉煌。

所以要论肥美程度,那还是基本保持完整的东北军更加可口一些,而沈克的106师便顺理成章地当了第一道菜。

算下来,这回也是席间三人继中原大战之后的再次团聚,回想起过去几年的物是人非,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

吉鸿常就不说了,因为坚持抗日立场被常凯申强令下野,后来的察哈尔抗日也以失败告终。

幸好他这回好不容易组织起来的同盟军,核心底子都顺利交接到了晋察冀的红五军团手中,倒也不算白做功夫。

而沈克在东北军中同样算不上嫡系,在张少帅手下干得也不尽如人意,倒是名声不显的季振桐早早地做了最英明的决定。

既有珠玉在前,不同于王以哲这些老牌东北军将领的犹犹豫豫,沈克对于改投他处可没有丝毫心理负担,只有他们心里头那点顾虑却是如出一辙。

对此,既是后辈又是前辈的季振桐当然要现身说法了,作为活生生的例子,他特地在席上详细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季振桐出身于冀省的地主家庭,从小就过着封建大少爷的生活,到了参军之后,这种养尊处优的习性仍然始终被他保留着。

在西北军期间,季旅长就设了一个警卫班,七八个人专门为他服务,名义上是警卫,说白了就是佣人,这在旧军队中没人会觉得有什么问题,但到了红军这里却是彻底不同了。

客观上说,季振桐率领的74旅是第26路军的主力部队,实力雄厚,而且正是由于74旅的参加,才使得那次大规模起义得以顺利实现,因此对于革命,这位青年军官肯定是有功的。

不过作为旧阶级中的一员,即便加入了红军,季振桐还是缺乏足够的军事指挥能力,同时又惧怕红军的艰苦生活,而且在开始的一两年里,他对土共的政策也并不放心,心里仍有顾虑,背着一定的思想包袱。

因此,虽说季振桐为了能够尽快融入红军的队伍中,在这些年确实做了不少努力,但他获得的认可以及取得的成绩,还是不如一同起义73旅旅长董振唐。

这只能说人和人的差距着实是太大了,董振唐在红军的适应能力要远超于他,对此季振桐现在也算早已看开。

综合考虑之后,他近两年的精力便主要转移到了军队的战术研究上,转行当起了军校教员,光是土共现存的军事资料就够他学的了。

所以当沈克提起自己最关心的兵权安排时,这位已经开始放下指挥权的同志淡然笑道:

“沈兄,如今红军战略战术早已自成一派,既吸收了苏联、欧美诸国军队的优点,又结合国家的实际,这里头的门道可多着呢。

再加上我们令行禁止的作风,以及不俗的经济条件,也就是规模和底蕴差了些,其他方面不谈和洋人比,至少在国内是找不着对手的,但也正是如此,想当好红军的指挥员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沈兄应该也猜得出来,如今的方案只是暂时之计,将来肯定要彻底改编,如果你仍然有志参加从军的话,我建议将来若有机会,不妨去我们的军校学习一两年,等对这支军队有了足够了解之后再谈其他。

当然,沈兄积极合作的功劳我们也是会铭记在心的,若是你有了其他想法,无论是走是留,组织上都不会做任何阻挠。”

“这是自然,多学习些先进战术,总不会有错。”沈克勉强笑道,心里多少有点不舒服,要说对于这番话他不失望,那肯定是假的。

但现实如此,敬酒不吃吃罚酒的下场沈克同样在清楚不过,共党现在客套归客套,但真要整饬人的话,估计也不会怎么留情。

若能有更好的办法,沈克当然希望继续拿捏住手下的部队,然后维持现有的兵权毫不动摇,这是每一个军阀头子都想追求的目标。

但在士气已动、大军当前的情况下,识时务者为俊杰的道理,沈克也是知道的。

起码就目前来看,共军方面应该还没有立即夺他兵权的打算,只是往106师里头安排了一些政工人员,有的甚至就是原本潜伏的地下党直接转正。

在共军果真如计划那般出现时,这个结果就已经被沈克接受了,横竖都是一刀,那还不如落个好名声。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106师原本就是西北军的部队,在张司令的手下并不怎么受待见,各方面的待遇也是全军里头中等偏下的。

自中原大战之后,张汉卿的东北军实际把持了东北、华北两块地盘,可谓是一时无两。

但现在东北已失,华北又陷入果日双方的包夹之下,处境一日不如一日,能够提供的后勤保障自然越来越少了。

所以东北军这近二十万号人转入西北剿匪之后,那些老部队好歹还能靠着华北的支持勉强度日,而他们106师这种旁系就只能原地补给,若非时机不合适,沈克早就想换个上家了。

历史上的长安事变之后,脑子瓦特了的张汉卿跟着常凯申去了金陵,随即便被后者下令囚禁,丢下了东北军这一堆烂摊子。

等到少帅被囚的消息传开,东北军果然立刻大乱,群龙无首之下,主和的元老派与主战的少壮派吵成一团,因为没有一个可以拍板的人物,谁也拿不定主意。

然后一场教科书式的分裂就这么来临了,各路军头开始为了自己的前程各做打算。

元老派的主要人物王以哲、何柱国暗中命令部队撤退,不与遭殃军对峙。

少壮派更狠,他们直接认定那些元老出卖了少帅和东北军,干脆派人冲进了王以哲的家里,将这名德高望重的元老毙了,接着又是一场更大的混乱。

而像沈克这般的旁系,甚至包括部分东北军老部队,都纷纷致电金陵投诚,堪称军心涣散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从这点就能看出,东北军这支军头复合体确实没有蛮多的凝聚力可言,如今果军太远,共军太近,沈师长选择投靠土共算是再正常不过的选择了。

不够要说此人纯粹“有奶便是娘”,那倒也并不至于,无非是旧军阀的习性作祟而已,只要能够坚定站稳反日反常的立场,土共也不是没有容人之量,至少吃饭的粮食还是给人家准备好了的。

去年与共军交战时,沈克就频繁出现思想动摇的情况,土共通过先前派驻106师的地下党,第一时间掌握到了这个情报。

为此,红军通过释放俘虏、播送宣传资料等方式和106师进行了多轮交涉,从一开始便定下了“用积极诚恳的方法争取其反日反常”的基调,此后一年多里与该师的往来也基本遵循了这个原则。

这段时间里,106师可没少吃下土共专门送过去的物资,那些实打实的好处都通过有组织的地下工作,转换成了全师将士的好感度,相较下来,沈克个人的好恶反倒起不了多大作用。

正是清楚这点,加上早年西北军旧人的出现又让沈克吃下了定心丸,抱着将来能带兵打仗最好,若是不行,下野当个寓公也能接受的想法,打一开始沈师长就表现出了非同寻常的配合。

红军派出的这个师接手凤翔到眉县一带之后就没有继续东进,而沈克的106师也在周至按照既定计划逐步开始改编。

唯一值得注意的,就是这两支部队仍然打着东北军的旗号,在不知底细的外人眼中,甚至都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红军的用意当然主要为了掩人耳目,至少在铁路彻底修通之前,还不适合公开宣扬自身的存在。

至于106师,在目前的计划里,土共并不打算让其完全脱离东北军,而是继续以这种特别的身份保留东北军编制。

赤裸裸的改投门庭毕竟不太好看,所以只要张汉卿不明确反对,那么106师在名义上还是划归东北军,当然,这支部队将来在抗日方面的表现无疑要更加积极。

至于为何会突然变得这么积极,这就不用细说了,以土共现有的体量,确实不用再像早年那般过于注重声势,一切都已尽快消化东北军为要。

这一次土共方面将行动定义为合作而非起义,正是出于此番考量,这样多少也能减少一点对方的抵触心理。

这种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双向并行的操作,无论是手段还是吃相都要远好于果党,整体效率更是吊打对方,所以能够占此先机并不意外。

今天的席上吉鸿常的话语并不算多,或许也和他时下略显模糊的身份有关,包括他都把自己当作了纯粹的中间人。

因此在大家叙完旧后,见另外两人都在交流正事,吉鸿常便很少主动提起话题,当然,即便如此,谁也不会忽视掉他的存在。

吉鸿常的年纪和沈克相仿,经历也非常类似,都在冯遇祥的模范连中当学兵,然后一步步升至了师长,就潜在影响而言甚至还要超过后者。

起码在抗日反常一事上,吉鸿常相比沈克之流无疑要做得更加彻底,三人里面,他其实最适合作为统战的标杆,这也是土共有意安排其做承担联络工作的原因之一。

顺道一提,如今吉、季二人都已经加入土共并成为了特别党员,这也是组织上经过多番讨论之后做出的决定。

就目前而言,所谓的特别党员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本身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同时担负特别的工作任务而受到专门管理的党员。

如吉鸿昌,他现在负责的统战任务在某些情况下,确实能够发挥奇效,尤其在西北这块,各路军头总能沾亲带故,有个地头蛇帮忙理清关系,也便于红军抓大放小,集中力量对付最危险的敌人。

而另一种则是加入革命队伍后,虽然思想上暂未达到入党的标准条件,但又有必要吸收进来,经过综合考虑方才批准的党员,大地主出身的季振桐便是此类。

当然,随着革命局势的逐渐好转,土共接纳特别党员的标准也会逐步上升,所以在今天宴席中,面对昔日同僚的暗示,季振桐就只能含含糊糊地把话题略过去了。

也不是大家看不起沈克,而是这位的表现实在太过一般,仅就抗日一事上还算尚可,反常的立场也多少有点,至于其他就乏陈可善了。

这也是近年来土共必须要面对的麻烦,自家军队的发展以及堪称飞速,再盲目扩张的话反而会影响作战效率,所以只能优先稳扎稳打。

而周围的地方势力里头,则充斥着大量勉强合格乃至压根不合格的军官与士兵,倘若仅凭武力固然可以直接吞下,但消化吸收又成了大问题。

好在这些麻烦也拖不了土共多久了,毕竟这几年的准备毕竟不是白做的,既106师之后,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相继又有多支军队接受了红军的整编。

包括张汉卿自己也知道,东北军已然成了对方继续壮大的口粮,或许将来的抗日战场上,已经不会再有东北军的身影,又或者处处都是东北军的身影。

事已至此,那位少帅总算是做了一次正确的决定,34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的三周年之际,一个从长安发出的通电震惊了全国,也震惊了仍在赣省死命“剿匪”的常凯申。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