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85TXT > 历史 > 时空过客4251 > 第五百零六章 给东北军的考卷

半个多月后,在赣省收集了大量实地数据的岗村宁次,终于完成了他的所有使命,随即在上级的催促之下,立即乘船赶回了东北。

之所以关东军会表现得如此急切,原因也很简单,一来是其高层迫切希望了解到果府的最新态度,二来则是想借由夏国的南方战事找到解决东北匪患的方法。

所以从这点来看,岗村宁次此行其实还客串了情报官的职务,通过两张纸钞,他基本推断出了支那赤党潜伏起来的力量;而这些天对果赤双方的前线战况的研究,也让岗村更加确定了先前的思路。

虽然在此战中,南方赤军的战术特点与关东军之前所面临的反抗匪徒颇有不同,但那深入骨子里的味道,却是让岗村立马就嗅了出来,所以夏国南方战事对于日本的参考价值绝对不低。

这些成果经过岗村宁次的整理之后,很快就发回了关东军司令部,随即引来了高度的重视。

首先,前不久日本情报人员在华北、西北等地也搜集到了所谓的红钞,当岗村寄来的纸币抵达新京之后,技术人员将这些钞票取样对比,发现其各方面指标均表现出了惊人的一致。

这无疑比岗村的猜测还要可怕,因为其说明支那赤党无论南北,必然存在一套相当统一的后勤体系。

若是一般国家或势力也就罢了,但现在的赤党仍然是各自分割的局面,种种现实相互矛盾,搞得日本人简直一头雾水,不得不把岗村叫回来再确认一遍。

其次,岗村提到的赣南赤军与东北匪徒之间相仿的战略思想,也让关东军高层颇为在意。

毕竟无论是如今满洲剿匪,还是未来吞并大陆,这股敌人将是帝国最值得研究的对象之一。

早在两年多前,时任关东军司令官的本庄繁就曾下过断言:“要消除东北敌军,非用三年工夫,十万精兵不可。”

但事实证明,他的这番预言未免也太过乐观了,如今三年之期已至,可在东北这片黑土地上,却仍然活跃着成千上万的抗日队伍。

如此一来,诸如岗村宁次一般的关东军将领,又怎么不会对土共恨之入骨呢,若是没有后者的放血,他们消化满洲的步伐无疑可以迈得更加激进。

但现在说什么都已经晚了,日本人早已陷入了东北抗战的泥沼之中,虽然暂且来看还不足以影响大局,但红军的力量却一直在不断积蓄和壮大,静静等待天平扭转的那一天。

不过严格来说,如今坚持在战斗一线的抗联战士们,可能并不觉得自己真的可以坚持到胜利的那一天,如今所做的一切,无非是为了一个心中的信念。

因为双方的实力相差的确太过悬殊了,九一八事变爆发时,在东北驻扎防守并实施进一步军事行动的日本军队,包括日军第2师团,第4、第8、第38、第39旅团以及守备队等,一共约七万人。

后来,为了镇压声势浩大的东北抗日斗争,日本又开始从国内派大批日军来东北。

其中包括第6、14、19师团与朝鲜地区的宪兵队、派遣队与其他辅助兵种,直到现在,日本关东军总兵力基本稳定在16万左右,右这还没算规模同样不小的所谓协军部队。

反观抗联这边,人数最多时也只有3万出头,现在更是逐渐降到了两万左右。

没办法,从地方获取补给的渠道被大批切断之后,后勤供应严重依赖于程刚,但后者的运力也不是无穷无尽的,不可能把赌注全部压在一个战场上。

若不是现在的抗联经过多番重组,又加入了不少从全国各个根据地精挑细选出来的红军干部,在真正意义上掌握了土共的游击战术,恐怕这些年来遭受的打击只会更大。

因此评价抗联战士的斗争,在全国红色武装斗争中是最为艰苦的一类,这点绝对没有说错,同时多少也能够理解,战士们是以怎样一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去看待程刚拿出的扑克牌了。

或许他们自己很难有机会抓到那些扑克牌上的鬼子将领,但只要整个队伍能够一直坚持下去,他们之中总有会有同志可以看到那一天的到来。

悲观和乐观之间,往往就只相差了一个微小的界限,在绝对的劣势环境下,抗联战士能够保持这样的态度已经很不容易了。

如今关东军将两万人的抗联和百万的果军放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来研究,实际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前者存在的意义。

另外要说起对抗联的了解,土共这边掌握的资料无疑要更为详细且全面,不仅如此,从一个扑克牌的例子就可以看出,如今的抗联不仅知己,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做到知彼。

在果党悍然继续发动大规模内战的当下,天然占据大义的土共并没有急于打出抗联这张牌,同时也没有把自己放到和敌人同一个道德水平上较量的意思。

南方苏区成功地牵制住了数十万的敌军,让其他根据地可以轻松地腾出手来解决手头的问题,而这里面最首要的还得数关中平原这块定时炸弹。

全国上下一盘棋,针对如今驻扎在陕甘两省的东北军,无论是单纯的军事行动,还是简单的政治动员都不是最佳选择,好菜得靠慢炖,土共自然有这个耐心。

从33年初开始,这支实际人数约在十万左右的军队,已经在西北待了一年有余了,这期间,除去与陕北红军的首轮战役之外,东北军各部也和红军也多有摩擦。

其中有出于该部长官个人意愿的,也有果党特务在背后捣鬼的,包括那个在长安城里老老实实待着的张司令,偶尔也会动些小心思。

这次常凯申决定出动大军集中对付长江以南的赤匪,自然也不会把其他地区的匪患给忘了,针对西北这块,他就把宝压在了张汉卿和东北军身上。

虽然说现在东北军在西北折腾来折腾去,确实没有折腾出什么名声,偶尔传出来的剿匪战报,在外界看来也多半是掺水加吹牛的结果。

可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东北军这么多兵力摆在那里就是一个威慑,按照常公的计划,若是陕甘两省的赤匪胆敢离开匪区行动,他那个结拜兄弟怎么滴也能帮忙牵制一二。

另外,西北好就好在经济落后、粮食不足,一口气多了十余万军队,肯定没法做到自给自足,否则当年冯遇祥的西北军也不会败在常凯申的银元攻势之下了。

所以在常公看来,这种劣势便给果党留下了极大的操作余地,这一年里面对张汉卿时不时的诉苦,他始终半死不活地吊着对方,就是不想把东北军给喂饱了,直到最近才拿出大笔物资“以示鼓励”,其动机和野心已经不言而喻。

若是让东北军的将士知道,这些中央补助的资金和物资里头,还有不少是由日本人提供的,不知其心情到底会如何复杂。

当然,即便不清楚这个事实,现在东北军的心情就已经非常复杂了,无他,继那部震动全军的《中马城纪实》之后,一部描写东北抗日斗争的影片也开始广为流传起来。

九一八之后,东北人民和东北军队的部分爱国将士纷纷组成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等抗日武装,统称抗日义勇军。

最盛时期,所有义勇军加起来甚至多达50余万人,在东北各地抵抗日军的进攻,但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大部分义勇军都已伤亡散落,不成规模。

影片中对这部分的内容的描述不多,只是借由一部分参与过义勇军的指战员之口,大概还原了那时的基本情况。

其中讲得最多的主要还是马占杉将军的事迹,除了他投降满洲国前与关东军的斗争之外,还有他再举抗日旗帜后指挥的战役。

在那支仓促建立的义勇军队伍中,由土匪转而举旗抗日者占了总数的两成以上,甚至里头的不少名号,观看影片的东北军将领都听说过,因为他们早年就曾出兵进剿过这些势力。

这些义勇军将士自带各式武器,大抵是些猎枪、鸟铳、大刀、长矛,制式装备极少,甚至因为战事紧急,不论人数多少,马占杉一律先封“团长”,乌合之众的味道相当浓厚。

此外,这些绿林好汉在缺乏军费的情况下,也做了不少损害当地老百姓的破事,与群众的关系一度相当紧张。

但考虑到他们实实在在地给日本人造成了威胁,土共在影片中还是尽量对其客观描述,同时借此告诫自家指战员务必吸取别人的教训,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时时刻刻走好群众路线。

当然,这些就是给红军自己看的了,在东北军将士那边,他们更为马占杉的失败而扼腕叹息。

在双方交战的关键时刻,关东军采取恩威并施的手段,对义勇军后方发难,负责断后打援的程志远为了自保实力选择叛敌。

此后义勇军中又有多名将领接连叛敌,不断出现的叛将,使得义勇军内部军心摇动,黑省义勇军最终被日军各个击破,余部被土共的抗日联军吸收,这才有机会在眼下把整个故事讲出来。

而除了黑省一带的抗日队伍之外,影片中也提到了辽省义勇军的情况,其中就专门描述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的兴起与消亡。

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是九一八之后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统一领导辽省义勇军,所以打一开始便委任了不少民间武装的领导人。

至于辽宁义勇军为何愿意接受救国会的领导,这里头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救国会一直在关内广泛筹集军费,仅张汉卿一人便捐款30万元,这些军费基本都用来为义勇军购买枪械弹药。

仅在1932年11月,救国会设法运抵辽省的物资就达到了20多吨,包括山炮4门,轻重机枪8架,炮弹2000发,子弹30万粒,手雷5000枚,无线电1台,这无疑是给那些民间抗日武装的雪中送炭。

然而救国会远在北平,下达的指令难免远水救不了近火,而且仓促发起的抗日队伍,一直在用阵地战与敌人斗争,缺乏科学有效的战术指导,不仅将士伤亡极大,在巨大的消耗勉强,有限的后勤供应也变得杯水车薪。

所以救国会的存在并没有在实质上改变辽省义勇军的状况,其中一部分最终还是因为弹药耗尽而被迫撤入关内,剩下的则加入了土共发起的抗日联军。

而等到去年张汉卿离开北平之后,果府便与日本签定协定,强令解散救国会,并取缔一切民众抗日活动,从此东北的抗战便全面进入土共领导时期。

对于之前的斗争,影片还是以相当客观的角度进行了评价,缺点虽多,但切切实实地对日军造成了杀伤。

其中影片里特别罗列了一张表格,在九一八事变后的一年中,关东军总计战死将校99名、准士官以下1750名,负伤将校243名、准士官以下4819名,死伤6911名。

而且以日本人的尿性,实际伤亡数字无疑要远超出这个标准,否则日军第二师团也不会选择于32年末撤回国内休整了。

至此的内容总共占据了影片的三分之一左右,后面的重点主要还是在了土共发起的抗日联军上面。

32年李润石就位之后,土共中央便发出了“给东北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

信中分析了东北各种抗日武装的性质和前途,认为东北的抗日游击战争是群众性的斗争,包括了多种成分复杂的武装力量。

其中,党领导的游击队“是一切游击队伍中最先进最革命最大战斗力的队伍”,指示信中最核心的一句话是:在东北建立全民族的反日统一战线。

这是土共第一次以官方态度宣传抗联的存在,在30万之众的义勇军几乎全部崩溃,东北的抗日力量丧失殆尽的时刻,土共正式举起了抗日的旗帜。

不过在那时,外界对于此事的反应却不甚了了,他们并不知道,早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土共就已经组织了一批武装力量在东北地区展开游击战。

就在关东军逐步吞并满洲的一年多里,土共游击队已经在东北的山谷、河湾、铁路和高粱地里,凭借手中的一切武器,不间断地开展偷袭、骚扰作战。

他们乘夜色,乘有利地形,乘霜雪,以各种方式阻碍着侵略者的脚步,或许相较于义勇军声势浩大的抵抗,最初的抗日联军并不怎么引人注目,但其发挥的作用却丝毫不逊色于前者。

而在土共彻底统一思想之后,这支由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进一步扩大了规模,并率领义勇军余部在白山黑水间开始了他们的征程。

所以最后展现在东北军将士面前的片段,无疑更加令人震撼,抗日联军的战斗模式大大超出了日军的预期,致使日军伤亡惨重。

为了遏制这些敌对武装的崛起,关东军采取了极其疯狂的报复策略,不仅从本部调来了大批兵力进入东北,甚至还带来了重炮、飞机、坦克等重武器。

但这一切努力在高举着李润石游击战思想的抗日联军面前,都彻底成为了泡影。

虽然因为战况紧张复杂,影片中实际拍摄的内容其实相当有限,但是看到那些浩浩荡荡而来的关东军部队,不少观影的东北军将士就已经忍不住打起哆嗦来。

可这些凶神恶煞的侵略者在抗联指战员的奋勇作战下,不仅没有占到便宜,反而屡屡吃瘪。

当荧幕上展示出战士们俘获的战利品时,不少观众甚至直接惊得连下巴都要掉出来了。

“日本人并非是不可战胜的,夏国人照样可以打赢他们。”

“只要掌握了科学有效的斗争手段,无论什么侵略者都将从这片土地上滚出去。”

“只有土共和红军才能救东北,才能救夏国!”

当整部影片放完,不少东北军将士的脑海中不断浮现着最后一幕里的那几段旁白。

当然,上头的第三句话并不是旁白说的,而是土共潜伏在东北军中的地下组织悄悄传播的,但因为切实的证据摆在面前,并没给任何人留下反驳的余地,也没人能够反驳。

在日本还未发动全面侵略战争,果府仍然坚持绥靖政策,甚至和帝国主义越走越近的现在,土共已经在事实上成为了唯一一支坚持抗日的势力。

对于这股势力的崛起,流落他乡的东北军将士,心情又如何不会复杂。

那些已经生计无忧甚至在关内重新扎根的高级军官就不提了,可在中下层中,大批将士仍然渴望回到故乡,收复故土。

倘若现在看不到任何希望也就罢了,当土共将希望摆在他们面前时,整个东北军便陷入了分裂的尴尬局面。

这同时也是土共对张汉卿的考验,若是这位以东北人自居的政治首领,在切身利益面前连民族和家乡都不顾的话,那就确实没有任何统战的必要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