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85TXT > 历史 > 时空过客4251 > 第四百八十八章 安源路矿

“咱们工人有力量!

嘿!咱们工人有力量!

每天每日工作忙,

嘿!每天每日工作忙,

盖成了高楼大厦,

修起了铁路煤矿,

改造得世界变呀变了样!”

赣省最西端的平乡,这里算得上是近五年来土共夺取的唯一一座工矿重镇,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就在五一劳动节的这一天,从平乡往东一路延伸至新宇的铁路正式通车,同时也基本奠定了土共对整个湘赣边界地区的统治。

盛大的通车仪式上,数万名工人、农民、战士齐聚一堂,唱起了这首已经在根据地内,流传了数年的经典歌曲。

不得不说,现在的土共确实占据了大量的文化高地,在全国现代流行文化尚未见多少起色的年代,来自几十年后的歌曲一经问世,便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这里一方面是那些红色歌曲不仅朗朗上口,而且相较于在大城市中上阶层风靡的潮流,无疑又更加贴合工农群众的审美需求。

另一方面,土共也使用了大量先进的传播手段,除了利用各级组织进行大范围传唱之外,在一些学校、工矿搭建的有线乃至无线广播,都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不过歌曲仅仅只是助兴,让大家真正兴奋的,还是从平乡车站向东驶出的第一辆列车。

按照惯例,上面搭载了从根据地各方各面推选出来的代表,他们将从这里出发,一路抵达赣江西侧的新宇。

不过要说这条铁路直连通了湘江与赣江,那倒还没这么夸张,毕竟从终点站到赣江边的码头,直线距离也有六十多公里。

这主要是因为新宇以东、集安以北的赣江下游一带,地势较为平坦且历来交通发达,除非红军可以一口气攻占洪城,否则占领此地的意义不大。

所以在这两年里,红军与果军之间便是以此作为分界线,而在吃下不知多少次败仗之后,“往南不过百丈峰、往西不过仰天岗”,几乎已是此地的果军人人皆知的顺口溜了(长按段首的#号查看图片)。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此条延伸线就只能成为一条“断头路”,除了依靠流经新宇的袁河进入赣江之外,

一条南北走向正在修建的轻便铁路,未来也将沟通新宇西郊的分宜县与集安西北的安福县(历史上70年代初修建的槿甘山铁路分安段)。

而从永鑫到安福的铁路,如今也即将通车,将来再加上永鑫到茶邻以及茶邻到醴邻的铁路,今后一两年内,湘赣边界最核心的洛肖山脉中段将被彻底打通,说是固若金汤也毫不为过(详见上图)。

从这个角度来看,反动派们选择此时下手也并非没有道理,若是再拖下去,他们可就真的没有半点机会了。

无独有偶,在土共拼了命修铁路的同时,果党那边也一直在积极谋划着此事。

比如几年前何应沁在洪城督剿匪患时,就曾专门总结过:“以赤匪之所以如此猖獗,潜伏滋蔓,难以斩草除根者,一由于农村经济破产,失业日多,致为赤匪之资;

一由于边窎各地,羊肠鸟道,使匪共得为渊薮,故主张极力发展交通,多筑道路,借以繁荣农村经济便利剿匪军运,庶有肃清之望。”

其实这都是摆在明面上的现实,自进入三十年代之后,在果党果眼中除去赣北九茳一隅匪祸较浅外,其余赣东、赣西、赣南三方面,均是“匪氛日炽,蔓延日甚”。

背后的道理也很简单,赣北水路发达,交通便利,果军进剿较易,红军自然难以在此盘踞。

反观其他东西南三面,交通梗塞,行军甚难,在土共创业困顿的初期,无论是游击队还是正规军都可以迅速在此立足。

所以一直以来,果府上下都一致认定修筑交通乃“剿匪必要之工具”,主张“应多筑公路及铁路,以利军事之进行”。

甚至赣省政府还雄心勃勃地计划以洪城为起点,修建所谓的“三叉形铁路”:

一自洪城至赣东玉山,以接杭江路,即赣浙线;一自洪城至平乡,以接平醴路,是为赣湘线;一自南昌经赣南各县,以达粤之韶官,是为赣粤线。

只可惜,这里的前面两条,历史上从常凯申开始筹划剿匪起,直至抗战爆发的前一年方才修通,至于后面那条……整个民国年间都始终未见影子。

而本时空的果府也是未曾让人失望,对于“交通剿匪”的计划,常凯申、何应沁等人纷纷赞不绝口,还曾一度在果党内部掀起了几波铁路潮流,可最后的结果却是:

“究以匪患披猖,经费难筹,徒有此愿望,而无具体办法……”

当然这也不怪常凯申,本来最近几年他的经济状况就极为拉胯,而且红军表现出来的战力又太过骇人,以至于国内外对于修路的前景普遍都不看好,更没人愿意出来当这个冤大头。

毕竟若是以后辛辛苦苦把铁路建成了,接着等赤匪打过来,直接搞一个全部没收,之前的投资可就全都打水漂咯。

至于不修路赤匪只会更加猖獗这件事,就与那些洋人和买办无关了。

还是直到今年,趁着列强联合反赤的东风,果党方才敲定了一份借款修路协议,计划先建一条从洪城到新宇的铁路,算是迈开了第一步吧。

此外,果党修建铁路,往往需要先向外借款或在民间筹资,然后再从国外购置大量设备、原料,有时甚至工程师都得从英美等国聘请,成本自然高居不下。

反观土共这边,几乎所有物资全都可以做到自给自足,铁轨来自于宜椿和乌石山的钢铁厂,枕木由当地的乡镇林场提供,道钉、铝剂、扣件也基本可以自产。

即便这种供应的水分还是很大(许多中高端设备仍然高度依赖程刚的援助)。

质量也略有不足(比如这次的平乡-新宇线,因为项目赶工,整体水平还不如清末的槠平铁路),但成本拉低之后,就足以甩开敌人一大截了。

话说回来,除去眼下这条新线本身的意义之外,平乡或者说安源,对于土共也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毕竟土共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取得完全胜利的罢工斗争——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便是发生在此处,当年罢工的参与者,只要尚未牺牲或叛变,许多都已经成了土共的中高层干部。

所谓的安源路矿,其实就是平乡的安源煤矿和由槠洲到平乡的槠萍铁路的合称,过去的三十多年里,这里一直是南方极为重要的工矿企业,同时也是土共开展红色运动的首选地区之一。

早在清朝末年,为了利用平乡当地丰富的煤矿资源,湖广总督张之洞便开始筹划在安源修筑一条专运煤的铁路,以降低运输成本,保证为汉阳铁厂提供所需的煤焦。

这条运煤专线最终于1905年建成,之后便极大地促进了平乡一带的工业发展,顺道还使得大量湘人迁移到此打工,在这座赣西小镇形成了独特的湖湘文化基础。

但是这些外来的工人们,却未能享受到地区发展所带来的福利,无论是清末还是民初,他们都始终深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剥削与压迫,劳动条件极差,生活十分困苦。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土共成立的那年,时任湘省支部书记的李润石便先后两次前往安源调查,建国后那副经典名画《李主席去安源》便是这一时期的写照。

正因为这里极为深厚的革命基础,自槿甘山的燎原之火燃至此地之后,工人群众们就爆发了前所未有的革命热情。

最早的那几年,还只是工人成群结队地离开安源,南下槿甘山参加革命,如今土共各地的工厂和部队李,还能看到这些同志的身影。

后来到了32年,红军取得湘鄂赣大战的胜利之后,虽然战略性地放弃了潭州等江边重镇,但作为补偿,还是毫不客气的拿住了平乡,此后便再也没有离开。

倒是东边的宜椿和新宇两地,红军本来都没有想法,结果当地守军听闻平乡失守的消息之后,竟然私下携款潜逃,最后直接让附近的赤卫队联合起来占领了这两座县城,算是个意外之喜吧。

顺道一提,最近一年多里,关于将湘赣边区委员会和红三方面军司令部搬迁至安源的建议,就一直没有听过,由此可见此地在土共内部的分量。

当然,考虑到后方安全和整体战略等因素,赣西的鹏石穿、黄工略以及赣东的彭拜、刘懿还是坚持了暂不搬迁的决定。

不过即便如此,平新铁路依旧成了整个环形计划中最先修通的一段,而且继乌石山之后下一个钢铁联合体,也已经初步确定在了宜椿。

只是今年新一轮局势的到来,肯定或多或少地影响了这里,可以预见最近一段时间内,土共估计是没法集中精力建设新的工厂了。

与此同时,关于转工转产的指令已经逐渐传达到了基层,无论是乌石山基地还是安源路矿,这两处新老工业中心,都已经做好了向战争转型的准备。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